最近,聽說有些地方的初中把《紅樓夢》列為必讀書,語文考試會考到和作品相關的內(nèi)容。那遇到娃不喜歡讀《紅樓夢》該怎么辦呢,花友們會引導孩子讀,還是隨他去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兩篇語文老師的看法,也歡迎大家在文末評論哦。
下面詳細來看!
當我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有種愧疚感,因為很早以前,作家李國文就寫過一篇題目叫“不讀紅樓又何妨”的文章(見《中華讀書報》 2013年10月23日)。他的觀點是:文學作品的閱讀,消遣是第一位,求知,是次而又次的事情,沒必要把不讀《紅樓夢》看成是多么丟面子的事;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讀紅樓夢,還可讀其他書,所以,不讀紅樓又何妨。
李國文先生的文章寫得很好,于我心有戚戚焉,他是從成人閱讀,社會閱讀的角度來談的。我今天借用他寫過的題目要說的是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種現(xiàn)象,是從未成年的中小學生的立場,說一句“不讀紅樓又何妨”。當然我還會引用李國文先生的一些原話。
為什么要說這句讓很多學者、教育專家、語文老師們看不起的話呢。因為當前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幾乎成了“紅樓夢教學”。全國各地的學校、語文老師,都在教紅樓夢,學生都被要求讀紅樓夢。高中在搞“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初中在搞“紅樓夢名著導讀”,小學也搞什么“紅樓夢課外閱讀”。還有大批大學古代文學教授,也加入這紅樓夢教學中,推波助瀾,宣揚要讀紅樓夢。各種語文論文、課題、會議、教學比賽、著作,幾乎就是都離不開“紅樓夢教學”。大量的諸如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名著導讀策略之類的書應運而生,充斥出版界,什么“紅樓夢閱讀檢測題”之類的教輔書也橫空出世。更有甚者,有學校以“紅樓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大力發(fā)展,建紅樓景觀、塑紅樓人物,晨讀紅樓夢,暮誦石頭記。進入校園,儼然就是進入了大觀園。
這股“紅樓風”的興起,自有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這些年來,語文教育界提倡“多讀書、讀整本的書”,統(tǒng)編教材將名著閱讀、整本書閱讀課程化,特別是高中統(tǒng)編教材“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的教學,就安排了“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其次是,《紅樓夢》確實是一部好作品,列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首,偉人、學者專家都說過要讀紅樓夢。結果大家好像不讀《紅樓夢》就不是中國人了,老師不講一點紅樓夢就很沒水平了,學生不讀紅樓夢,就會如何如何的沒有文化了,就會不會閱讀文學作品了。讀了紅樓夢,立刻就會如何的高大上起來。結果語文教學就等同于“紅樓夢教學”了。
紅樓夢就非得必讀不可,閱讀教學就非得教紅樓夢嗎。我看未必。我也不全部展開,只是簡要地列幾條我的看法。
首先,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但是否偉大的作品就該都去讀呢?!斑@天底下,好書有的是”,不讀紅樓,讀其他的作品也不錯。從教材來角度來看,無任何“課文”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學或育人價值,閱讀材料也是如此。紅樓夢未產(chǎn)生之前,中國大地上不也出現(xiàn)了多少英雄才俊,中國社會也曾發(fā)展到令世界仰視的高度。
其次,學生的學情是否適宜閱讀和教學紅樓夢。學生的人生閱歷是否就能讀懂了紅樓夢。很多作品,不經(jīng)過人生的磨礪和歲月的洗禮是看不懂,讀不出味來的。學生有無時間閱讀紅樓夢。這部皇皇巨著,就是專門只讀此一本書,要讀完也得十天半月,何況還有天天做不完試題的孩子們?nèi)プx?即使讀完了,也就是個囫圇吞棗。何來“研討”,如何完成那些學習任務?
第三,老師是否能教會教紅樓夢。不容否認,語文老師中肯定會有許多“紅學家”。但也有很多“白學家”,我曾在一個資料上看到,很多語文老師自己都沒讀完過紅樓夢。那如何去教,如何去導呢?我聽過一些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課例,無非就是“考紅樓夢”,就是從作品中尋章摘句式的出一些題目考學生。甚至連整本書閱讀最基本的“通讀”都沒做到。
閱讀是很個人的事,甚至是很私密的事。把“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編入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溫儒敏先生說,整本書閱讀、名著導讀都是為了治學生不讀書的毛病。整本書閱讀不是什么新鮮事,整本書閱讀教學更不是語文教育的“革命”。溫先生還說“教育界就怕革命”。這樣看來,不讀紅樓夢,讀其他書,只要還喜歡,依然可以達到“治學生不讀書的毛病”。反過來,讓孩子們?nèi)プx紅樓夢,說不定還會讓孩子患上不喜歡閱讀的毛病。只要看看身邊,不喜歡紅樓夢,讀不下去紅樓夢的人應不在少數(shù)。
李國文說“紅學家一多,就容易生事”,我說“教育專家一多,就容易生事?!奔t樓夢是一部好作品。我想對中學生說:不妨讀讀紅樓夢,不讀紅樓夢也無妨。
《紅樓夢》這種自覺的生命意識是非常深刻的,有過深切人生閱歷的成年人很容易體會得到,但恐怕未必適合青少年去用力學習。
文|楊昊鷗
責任編輯|劉小磊
前段時間有位朋友告訴我說當?shù)氐某踔邪选都t樓夢》列為必讀書,語文考試會考到和作品相關的內(nèi)容。這位朋友家的孩子和我女兒差不多大,是個男孩子,據(jù)說對《紅樓夢》深惡痛絕,一給他讀就撒丫子跑。
朋友憂心忡忡地問我咋辦,一下子把我問得有點尷尬。我想起我小時候成長的八九十年代,那個時候男孩子們一放學就到處摸爬滾打、上房揭瓦地釋放多余能量,文學啟蒙主要是在收音機里聽評書和在電視里看電視劇,像什么《水滸傳》《三國演義》《說岳全傳》《隋唐演義》《七俠五義》之類的。梁山好漢座次怎么排,外號叫什么,使什么兵器……這些東西我們男生都門兒清,誰說不出來是會引起群嘲的。長到差不多小學高年級到初中的時候,自發(fā)地愿意看點書了,也基本上是看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我印象中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男生沒人看《紅樓夢》。我想那個時候如果語文考試要考這個,我媽非逼著我讀,或者非逼著我爸給我講,不知道要上演多少雞飛狗跳的家庭慘劇。
我讀《紅樓夢》讀得相當晚。因為自己大學專業(yè)讀的也是中文系,到大三的時候有一門必修課叫做“明清文學史”,《紅樓夢》是必讀書,就硬著頭皮讀了一遍,算是為了應付考試交差。讀完以后覺得不好看,一直到今天還是覺得不好看。我做學生的時候說《紅樓夢》不好看,任課老師教育我說:評價作品不要講好看不好看,這很外行,你得去研究它是誰寫的,研究它里面每個人說什么話后面拐了幾道彎,或者用的東西、吃的東西有什么講究。更專業(yè)的話,要去研究各種版本里面哪個字不一樣,還有什么傳播史、接受史之類的東西。我每次鼓足勇氣嘗試這樣去做,最后都失敗了,這倒不是說我對文字缺乏耐心,《春秋》經(jīng)傳的微言大義、《史記》里的參互成文,我都很愿意花時間去搞清楚,但是我對《紅樓夢》里誰喝茶有什么講究,或者怎么做茄鲞這些事情就毫無興趣。至于它的版本、傳播、接受,我承認都是具有學術價值的東西,但依舊提不起任何興趣,只能敬而遠之。
后來到我自己也做了中文系的教師,《紅樓夢》不好看這個話就不大說得出口,這很可能會引來同行的嗤之以鼻,情形如同小時候說錯了梁山好漢的座次。但我始終沒發(fā)現(xiàn)不愛看《紅樓夢》對我的文學品味和日常寫作帶來了什么負面影響。中國清代到現(xiàn)當代的知名作家,學《紅樓夢》學到出入自如的,好像就只有張愛玲一個人。魯迅、巴金寫小說學的是蘇聯(lián)作家,金庸學的是大仲馬,上世紀八十年代莫言、蘇童、格非這些先鋒小說家學的是拉美作家以及博爾赫斯,王小波學的是意大利的卡爾維諾,再到新世紀以來的劉慈欣,那更是石頭里蹦出來的孫悟空(雖然他謙虛地說自己模仿英國作家克拉克),自成一格。
退一萬步說,哪怕真的是我愚鈍到無法理解《紅樓夢》的精妙之處,也懶于去體會這些精妙之處,我,以及所有不愛讀《紅樓夢》的讀者也應該擁有不受批評指責的權利。誰也無法否認《紅樓夢》只是一部小說,古典小說也是小說,小說名著也是小說。如果有人非要說它的故事里包羅萬象,不讀不足以因信稱義,這不是文學教育,這是經(jīng)院神學家在傳教,硬把“開辟鴻蒙”整成了“上帝說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在基礎教育普及的現(xiàn)代社會,小說就是供人消遣的東西,愛看什么,不愛看什么,就像誰愛吃香菜誰不愛吃,這是沒法做硬性要求的事情。
還有一種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青少年可以從《紅樓夢》里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個觀點也不能說完全站不住腳,畢竟只要是古代的文學作品,它里面就一定有傳統(tǒng)文化的成分。但《紅樓夢》里所包含的傳統(tǒng)文化是否值得孩子們在寶貴的青少年時代去刻意學習,我明確說我是持反對意見的?!都t樓夢》大致寫作于清代中期,那是整個中國古代文化的低谷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最閃亮的剛強發(fā)毅和落拓瀟灑,在《紅樓夢》里全沒有?!都t樓夢》里只剩下令人絕望的大宅門里的醬缸文化。
當然,《紅樓夢》的偉大文化價值,正在于它細致地刻畫了這個醬缸的全景,但并不沉溺并沾沾自喜于此,而是從華麗的袍子下看到了爬滿的虱子,進而看到了白茫茫的絕望。這種自覺的生命意識是非常深刻的,有過深切人生閱歷的成年人很容易體會得到,但恐怕未必適合青少年去用力學習。孩子們不大容易從弦歌酒宴里看到“荒冢一堆草沒了”的蒼涼,稍微一岔氣兒就把《紅樓夢》讀成了加強版的《小時代》。
我女兒的性格是那種大大咧咧的假小子。她的外公聽說以后中學要考《紅樓夢》,忙不迭從家里給她搬了一套精裝《紅樓夢》連環(huán)畫過來。那是在她媽媽小時候買的,現(xiàn)在看起來整個函套和內(nèi)頁都是新的。她拿過來翻了兩分鐘就放下,扭頭跑去讀《哈利·波特》去了。她讀《哈利·波特》讀得飛快,一口氣能讀幾十上百頁,晚上睡前總是興奮地考我情節(jié)里的小細節(jié),經(jīng)常把我考得招架不住,狼狽不堪。有一天我看她捧著《哈利·波特》讀得眼淚汪汪,問她怎么回事,她說多比死了。這讓我瞬間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看央視《三國演義》“秋風五丈原”時那種揪心,那是一種久違的真誠感受。
我想,如果她愿意讀《紅樓夢》讀到這么沉迷,我也愿意陪她聊《紅樓夢》,哪怕被她考倒,被她笑話。哪怕我不能與她共情,但我也一定會捍衛(wèi)她在閱讀上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
最后我想說說關于大家最關注的考試問題。我把中學語文涉及到《紅樓夢》的知識點和一些試題收集來看了一下,覺得總體難度不高,無非就是一些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方面的問題。至于孩子理解不理解問題都不大,反正當成知識點背一背應該就能應付過關了,權當是劉姥姥哄賈母開心。如果哪次命題者心血來潮考得過于刁鉆,最多不過是大家都答不上來,也不吃什么虧。這么大大咧咧地一想過去,我就不去操那意懸懸、蕩悠悠的閑心了。
你會不會帶娃讀《紅樓夢》
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