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小靈感

2019
2017
2023-2-25 20:52 原創(chuàng)

人不需要被教育,但人需要被教訓(xùn)。

我覺得教育更多是語言上的得失,教訓(xùn)也是實實在在的得失。

得失不光指物質(zhì)上的,也包括價值感,歸屬感等。

你告訴他前面的路有坑,因為你作為過來人已經(jīng)有過經(jīng)驗。他不會聽。

你只需要看著他掉進坑里,他自己就會總結(jié)出不從那里走的經(jīng)驗。

一個人做了對他人不好的事情時,你不需要告訴他:你不能這么做,你這么做不好。

他不會聽。

只需要被脾氣暴躁的打一頓,立馬就會有記性。這里的 打 并非單指肢體沖突,語言上的暴擊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但是,絕對不能在沖突中對人表示蔑視。

任何弱小的人在被蔑視之后,都會產(chǎn)生被物化的感覺,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對方不把自己當(dāng)人看。真所謂,動作不大,但是侮辱性極強。

也就是說,人不怕被挑戰(zhàn),但是害怕被侮辱。

一旦一個人上升到為維護自己的人格而戰(zhàn),那矛盾無形中就突破了原來的范疇,而增加了糾葛點,把戰(zhàn)線拉長,有弊無益。

所以,當(dāng)我自己處于被別人不禮貌的行為冒犯的時候,我需要克服自己好為人師的一貫作風(fēng),我要做的是給對方一點點教訓(xùn)。

反思、驚醒,甚至優(yōu)化自己的行為,是做錯事的人自己該去做的事情,就跟拉屎放屁一樣,自己不去主動做,別人是無法代替的。

我的確是一個有拖累癥的人,總要耍個人英雄主義。

那為什么要教訓(xùn)別人呢??

1.把對方給的情緒垃圾丟回去。

2.長期關(guān)聯(lián)者,必須界定好行為邊界。

3.制造旁觀者驚醒。


回應(yīng) 舉報
贊1
收藏1

推薦閱讀

嗝嗝麻麻
嗝嗝麻麻
2019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