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繪本?來看專家支招和我們的實踐分享

2022-9-23 16:23 原創(chuàng) · 圖片16


圖片

這是閱讀理念分享的

圖片

第  15  篇

上次我們聊了很多為孩子讀繪本的好處,今天我們來看看怎樣讀好繪本。

結(jié)合莉莉老師在“好奇說閱讀指導”的演講和我們的10年閱讀實踐,讓繪本為孩子成長發(fā)揮最大效用似乎也沒那么困難。

繪本大致可以分為故事類(虛構(gòu)類)和非故事類(非虛構(gòu)類),其中非故事類又包括游戲類和科普類。

圖片


圖片

不同類型的繪本有不同的特點,要求我們采用不同的講讀策略,當然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共同規(guī)律。講讀策略的選取考慮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兒童的教育和成長規(guī)律,以及溝通交流的方式,可以很好幫到我們的親子閱讀,啟發(fā)我們更好地利用繪本這一工具來助力孩子的成長。

當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專家意見也要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正如莉莉老師一直強調(diào)的:親子閱讀,“親子”大于“閱讀”,親子關系和親子溝通才是最重要的。毫無疑問,這也是我和女兒10年親子閱讀中最大的體會。

故事類(虛構(gòu)類)繪本

圖文關系:

每種類型繪本的講讀策略都基于它的自身特點。故事類繪本首先是一個故事。我們都知道故事是一種“語言敘事”,而敘事壁畫就是一種“圖畫敘事”。繪本是“圖畫敘事”的代表,文和圖一起來講故事。

《母雞蘿絲去散步》中就是通過圖畫來交代場景、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文字則起到了錨定(點睛)的作用,引導你的眼睛去觀看圖畫的主要線索或主要信息。文字沒有交代的部分,就是圖像在敘事。圖畫所提供的信息要遠遠大于文字所給予的信息。

圖片

繪本是圖文關系的藝術。通常一本繪本的圖文關系有三種:

1,圖文相符(圖文對應),圖和文一一對應,講述完全相同的信息。

2,圖文合作(圖文分工),就是圖畫提供一部分信息,文字提供一部分信息,圖文的信息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更易理解的信息。

3,圖文錯位(圖文相悖),即圖文之間存在矛盾讓人摸不到頭腦。

圖畫可以負責交代事件、行動,文字交代對話,如《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中用對話貫穿整個故事,圖畫來表現(xiàn)人物的動作和神態(tài),交代事件的行動。

講讀策略制定實操:

給孩子講讀前,我們可以先分析下圖文之間的關系,看看這里的圖和文都分別承擔了哪些功能,然后再設計如何講讀。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得到最好的閱讀體驗,為進入故事情緒氣氛服務,營造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

圖片

下面再以繪本《漏》為例給大家詳細說明。

這本繪本改編自民間故事,有三條故事線,一邊是一個老頭子、一個老太婆,和他們的一頭小胖驢,一邊是一只老虎,另一邊則是一個小偷。三條故事線的交匯點就是老虎和小偷要來吃掉和偷走小胖驢。故事的最高潮發(fā)生在老虎和小偷的直接相遇,以至于演繹出了一系列笑料百出的精彩劇情。而老頭子、老太婆和小胖驢,以及老虎和小偷之間只是間接關聯(lián)。老頭子、老太婆和小胖驢表現(xiàn)出的淡定與老虎和小偷表現(xiàn)出的恐懼形成強烈的對比和反差。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經(jīng)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圖畫負責了場景、人物、事件、行動和細節(jié)的渲染,文字負責交代情節(jié)、對話、旁白和說明。其中既有敘事性語言,又有對話性語言。圖文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合作,通過文字串聯(lián)出整個故事,精彩場面則由畫面來突出、表現(xiàn),豐富了文字的情節(jié)。

所以我們的策略就是,在講讀時可以通過變聲來呈現(xiàn)不同的語言,以適合不同的語境。敘事性語言可以采用平敘的講述方式,對話性語言可以富有特色以此塑造角色。這樣才能和畫面相互配合,營造出一種耳朵聽、眼睛看,整合在一起的故事情境。

圖片

同時要注意出現(xiàn)的不同字體,要讀出不同的節(jié)奏:加大號的字體要讀出夸張的藝術效果,敘事性語言的部分要讀出沖突。我們閱讀的時候一定要緊跟情節(jié)節(jié)奏,突出對比和沖突性。比如“忽然——”“正在這時——”的處理方式。也可以為不同的角色變換不同的聲音,表現(xiàn)出不同的人物性格特點。

講讀策略制定原則:

我們注意到家長在講讀的時候經(jīng)常會有這樣一些困惑:

講圖 vs 不講圖?

提問 vs 不提問?

細講 vs 粗講?

莉莉老師強調(diào)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孩子的年齡、閱讀次數(shù)、閱讀目的、閱讀狀態(tài)和閱讀場景:

1,孩子年齡:當孩子對圖畫所蘊含的事物名稱,關系性質(zhì)不是特別理解時,可以多說兩句,給小朋友講講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

如果年齡夠大,有經(jīng)驗,還要看閱讀水平,就可以不用展開講了,只需引導小朋友通過細致的觀察體察角色的心情。這時家長就不用專門指出來了??傊@部分要看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不具備家長就引導一下,讓孩子始終停留在最佳學習區(qū)。

2,閱讀次數(shù):是第幾次給孩子講,第一次不用太細致,第二次往后可以細致地看(表情、細節(jié)等),每一次提不同的問題和信息,孩子一旦熟悉了,就不需要家長再講了,家長只是一個示范功能。

3,閱讀目的:閱讀的目的是讓孩子享受故事,學會閱讀策略,體會某種情緒,還是受到教訓,讀寫萌發(fā)。和在課堂不一樣,在家里家長只要投入地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就好。

4,閱讀狀態(tài):孩子積極的時候多討論,消極的時候可以不用細講。

5,閱讀場景:是親子還是機構(gòu),親子之間的閱讀和閱讀機構(gòu)的閱讀也會有所不同。

總之,沒有固定的規(guī)定,核心取決于親子對話的狀態(tài)。重點是親子,主要看孩子當時的狀態(tài)。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和狀態(tài)時,就會知道如何和孩子對話。繪本閱讀只是借由繪本和孩子展開對話。如何閱讀取決于對孩子當時狀態(tài)的觀察、體認和反饋。

我們?nèi)绾魏秃⒆咏⒁环N聯(lián)結(jié),如何以我們?yōu)橹Ъ茏尯⒆雍蜁⒁环N聯(lián)結(jié),孩子如何與書籍的內(nèi)容和自我建立聯(lián)結(jié),這才是我們最關注的親子閱讀的狀態(tài)。

非故事類(游戲類)繪本

非故事類(游戲類)繪本的種類非常多,鍛煉了孩子的各項能力,因為優(yōu)秀的繪本會根據(jù)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科學設計鍛煉相應的能力。像視覺游戲類繪本就是在游戲中很好地鍛煉了孩子的觀察力和推理力,比如《I spy》系列。

圖片

因為對于孩子的日后閱讀而言,找到書中最重要信息的能力是孩子閱讀復雜繪本的基本能力,這一能力就可以通過《I spy》這類尋找類繪本獲得。
 

圖片

類似的還有《怎樣找到一頭大象》、《是誰呢?》,以及互動性很強的《點點點》,其中有大量的指令性語言,讓孩子參與到游戲當中。這類鍛煉孩子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的迷宮類繪本《跟著線走》、《小猴子》,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圖片

家長在講讀這類游戲類繪本的時候,可以示范玩法,引導孩子加入。在孩子掌握玩法后,以孩子為主,家長減少干預,并鼓勵孩子發(fā)展出新的玩法。

同時還要鼓勵孩子把游戲向生活延伸,類似I spy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地鐵等找人、物……《跟著線走》家庭版,在家里擺出類似的路線等等。

我會和女兒在超市購物的時候玩i spy的游戲,我們預先確認好指認物品(可以是某個物品也可以是某類物品),然后開始分頭尋找看誰找的快。女兒每次都樂此不疲,還順便熟悉了超市物品的分類;我們也會在家庭相冊中玩I spy,在眾多照片里找出某個自己熟悉的人。結(jié)合日常生活的游戲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增進了親子溝通,還鍛煉了各項能力。

以下兩點是需要注意的:

1,如果文字是說明性或引導性(指令性)的,應充分體會和發(fā)揮文字的說明作用,直接讀出來然后尋找。

2,如果文字不是說明性的,這時的文字講讀不是重點,要先滿足孩子尋找的興趣,如《怎樣找到一頭大象》,然后再講讀文字。

非故事類(科普類)繪本

孩子都有旺盛的求知欲,這類書就是為了滿足孩子這方面的需求。他們可以求助于書,自己去進行探究學習。這類繪本最大的特色就是用兒童視角或兒童立場來表達,體察兒童對世界的關注,體現(xiàn)兒童理解世界的方式。即使是講授科學知識,也不會生硬,通過相關知識的聚合貼合年幼兒童的理解方式,用非常親切的視覺感受來幫助孩子理解書和現(xiàn)實世界的關系,從而理解外部世界。

知識科普類繪本有:

知識圖譜類(百科全書):《兒童百科全書》

整合呈現(xiàn)類(場景聚集):《北京中軸線上的城市》

探索類(參與互動):《動物偽裝大師》

科學文藝(科學童話):《戈壁上的怪圈》、《來自滅絕動物的信箋》

說理、哲學類繪本:《手不是用來打人的》

家長在選擇這類繪本的時候最好讓孩子先經(jīng)驗后閱讀,孩子先實地探訪再看書,有了直接經(jīng)驗再去閱讀會感受更深。
 

我會經(jīng)常帶著女兒去看展,現(xiàn)場實地看藝術家的作品。有了這些直接感受之后再回來學習繪畫,會讓她更理解什么是光影效果,什么是視覺沖擊,帶著親身經(jīng)歷再去做探究會事半功倍;為了研究關于貓的生活,我們會先養(yǎng)一只貓,感受它的方方面面,然后再去買相關書籍來閱讀,這種“實踐+閱讀”的方式總能達到極好的效果。

越小的孩子越適合這種直接的方式,并且這些觸手可得的經(jīng)驗也是鼓勵孩子探索的有效途徑。當然先閱讀后經(jīng)驗也是可以的,比如帶著書本去旅行。

在講讀這類繪本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其中某個場景和日常生活結(jié)合起來。比如熟悉家庭常用物品、烘焙用具、各類交通工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僅是指用實地探訪的方式來閱讀,更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環(huán)境,在家務里找到學習的機會。

繪本里經(jīng)常會提供一些示范,如果遇到一些孩子需要糾正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要直接指責孩子。而要讓孩子作為第三者來客觀地發(fā)表觀點,僅僅就是說理,讓孩子置身事外地來評論,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孩子不喜歡洗手,當看到這類繪本時,家長不要對照繪本來指責孩子,而要讓孩子作為一個觀察者和評論者,客觀地指出書中不洗手的壞處,慢慢地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不洗手的壞處,最終讓自己的行為發(fā)生改變。

讓孩子從當下感興趣的問題出發(fā)再去尋找答案,遵循了探究這一行為的路徑,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家長可以結(jié)合孩子最近的興趣點,預先準備相關主題的書籍,然后引導孩子去探究,引發(fā)孩子對身邊事較為細致深入的觀察和思考。

這次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嗎?也歡迎你的轉(zhuǎn)發(fā)分享。

精彩過往

10歲女孩創(chuàng)作10萬字小說,媽媽分享秘籍:啟蒙期表達力的培養(yǎng)應先于作文能力
 

陪女兒10年看完700本書,不比較、不勉強的閱讀才是快樂的
 

圖片

公眾號:迦糖有益

新浪微博:迦糖有益

藝術和孩子只有一本繪本的距離


回應 舉報
贊4
收藏4

推薦閱讀

迦糖有益
迦糖有益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