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個報的應該是線下英語(愛貝英語).3歲開始學了兩個學期,外教老師是臺柱子,上的還可以,上臺鍛煉的機會也多,班上12個小朋友,學的算中等,但是畢竟還是蹦跳機構,學了兩個學期后,發(fā)現(xiàn)路線不對,趕緊停止。
2.畫畫(葡萄云),畫了一年,挺喜歡畫畫,但是畫畫每次都是一個半小時,畫完了最后半小時大家還要上臺講分享一下,這個挺鍛煉人的,但是也比較費時間。娃為了多點時間外面玩玩,加上喜歡的草莓老師回去生小孩了,就沒再續(xù)報。后來也試聽過別的美術機構,那個美術老師自己辦的,老師很溫柔專業(yè),要不是因為時間不夠,估計就報名了。2.3年之后,到現(xiàn)在準備上一年級了,跟我說要最后保留的兩個興趣班是鋼琴和畫畫,畫畫是一直很喜歡。
3.輪滑(愛溜米高輪滑),輪滑和小伙伴一起報的,兩期,基礎和進階,當時是因為報兩期送輪滑鞋,一開始是自己吵著要報名的,第一期還好,主要是學會滑,剎車,拐彎這些就行,第二期要學一些動作,什么前剪,后舌之類的,的確有些難度,輪滑鞋又重,腳交叉不過來,加上那時候可能還小,調皮,聽指令不好,容易開小差,所以學的不是很好,男老師有一次把她兇哭了,后來就很排斥上輪滑課,甚至有時候說起上輪滑課都哭,這也怪我,沒有去搞清楚什么原因,就逼她去,不過后來還好,等到快要結束時竟然又愛上了,所以果然需要成就感去支撐的,但是最后也拿到了畢業(yè)證,而且在輪滑機構很多課前熱身運動,很多課后游戲,所以我總體來說娃一是鍛煉了身體,二是得到了跟多歡樂,這應該是一個可以功成名就毫不猶豫結束了就放棄的。
4.主持人課,這個課娃很喜歡,本身從小發(fā)音比較標準,然后從小講故事語言也比較豐富,性格開朗,也不怯場,還參加了朗誦一級考試,有一些角色扮演的時候,用老師的話說,沒有偶像包袱,沒有因為是一個女孩,我不能演大灰狼這種想法,可能是因為從小故事聽得多,再加上自身性格原因,面部表情豐富,表演古靈精怪由于是轉讓別人的課程,加上要搬家了,上完了20多次就沒有續(xù)報,一次時間也很長一個半小時,這個還挺適合娃的,還有點想報,后續(xù)跟娃商量,讓她自己決策吧,畢竟時間有限,小主持人課前期主要是練基本功,繞口令這些其實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些資源自己在家練習,比如抖音就有比較專業(yè)的人免費教,關鍵還是在于堅持。
5.芭蕾,芭蕾課是從4歲可以報名,到現(xiàn)在快7歲一直在學,老師是小區(qū)里年比較專業(yè)的老師自己開的機構,英皇體系,但老師和家長都比較佛系,在家都沒有怎么練過,老師教學方法比較有趣,都是以故事的形式教學記動作,孩子們很開心,芭蕾不像中國舞,同齡的中國舞孩子已經考5.6級了,芭蕾我們還沒考一次,可能猶豫芭蕾需要大一點再考,且由于疫情原因,國外的老師沒有辦法過來,今年暑假終于要考初級了,也是線上考試,也是由于一年級要搬家,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合適的老師,娃本身跳的中等,在班上也不算高,但是老師是專業(yè)老師,在老師那里學到很多審美,拍照姿勢,然后不管什么節(jié)日都有禮物,都會拍照布置,非常有儀式感,后續(xù)打算跟老師溝通一下娃是否適合學習,畢竟我們家的身高基因不太好,而且娃也有一點點微胖,但是芭蕾真的是美,讓人身形很好,舍不得放棄 。
6.鋼琴,鋼琴是五歲開始報名的,沒想過走專業(yè)路線,娃爸只是覺得讓娃有個精神寄托,以后不管開心還是傷心可以用鋼琴來疏導情緒,娃爸還買過很貴的尤克里里,勵志要自己教她,后來也不了了之,隔壁鋼琴老師在商場開了一家鋼琴機構,是主打The one 跟朗朗合作的,老師說孩子剛開始接觸鋼琴,還是以興趣為主,所以一開始我們報名的是一對六的電鋼琴,回家只有在家里ipad上安裝的軟件可以與電鋼琴了解,然后彈奏的時候進行打分,還有很多種模式,可以看到每天練習的時間,還可以看到同班同學的練習情況。就這樣佛系學了快一年,每天最多練習20分鐘,由于剛開始報名,老師說以快樂為主,夸獎為主練習,不要棍棒下面學習,老師是個很溫柔的老師,家長也佛系,再跟別的同齡人比比,發(fā)現(xiàn)我們學了個啥,一度想放棄,(老板也是個很厲害的鋼琴老師,但是她現(xiàn)在一般只收高級別學生,而且去到私立小學教一節(jié)課1000多塊錢),由于鄰居關系比較好,后來找到老師,跟老師反饋了一下我們的情況,覺得手型也不咋的,識譜也不咋的,因為實在練的太少,老師要求也不高,一對六也不會像一對一那樣回課,一個個檢查回課情況,老師跟我們講了幾個小時,三觀很正,現(xiàn)在的家長都太急功近利,很多都是為了考級,其實基礎要打好,興趣要培養(yǎng)好,如果基礎沒打好,高階很難彈快,興趣被磨滅了,以后孩子會再也不想碰鋼琴,她每次跟我們聊我們都覺得三觀很正,說的很對,瞬間充滿信心,親子關系也和諧了,后來就繼續(xù)在她那報了一對一課程,給我們安排了她覺得比較好的一位男老師,我們一開始也是想找個能壓的住我女兒脾氣的,但是又不兇的老師,這個老師也是挺好,寓教于樂,每上一首曲子之前都會跟你說這個曲子什么樣的情緒,要表達什么樣的感覺,有時候還會比喻,比如音符像一串串冰糖葫蘆,諸如此類的,但是時間久了會發(fā)現(xiàn)對于我們菜鳥來說比較難,因為老師基本只給你講感覺,后面的音符全部要自己認,就是第一遍上課就要自己試著彈唱,而且彈錯一個音符不能重來,就這樣錯下去彈完,而我女兒一是基礎本來就不牢固,很多音符不認識,也根本忍受不了錯了不讓重彈這回事,怎么都改不了,老師就不開心了,這樣上課氣氛很緊張,壓力太大,而且也發(fā)現(xiàn)老師根本不在意手型,他覺得孩子還小手型不是關鍵,因為每次上課我都進去陪同,受不了壓力,然后約了鄰居本人來給我女兒上一節(jié)課(因為報名時候說好了,只要有需要,而她又有空我可以約她的課程),后來上了大師的課程,發(fā)現(xiàn)大師就是大師,一是上課氣氛非常好,老師從坐姿各方面把控,跟孩子做好朋友,指導孩子如何做的更好,讓娃彈曲子給她聽,然后在旁邊給她伴奏,那音樂非常好聽,一有進步就立馬夸孩子,讓孩子愿意彈下去,并愿意做的更好,而且老師讓她彈得主要是前面那個男老師教過的曲子,是想讓她看看這段時間的成果,結果發(fā)現(xiàn)那個男老師教的很多不對的地方,比如說老師教跳音樂,他用一個比喻,彈跳音就像你的手指接觸到高溫的鐵,你一接觸到,手指就飛快的彈起,這部分我覺得還挺好,但是后半部分,他說起來之后,手要慢慢的"拿",就是手慢慢提高到頭這么高,然后過很久才能彈下一個音,這一點我怎么都沒法理解,當時因為這個糾正了很久,就停在那里,然后來聽完鄰居老師的課時,發(fā)現(xiàn)他還有些教錯的,聽完這節(jié)課就決定要換老師,我跟老師反饋了情況,主要是男老師一直跟你談感覺,不告訴你具體怎么做,這對于我們初學者來說太難了,而且對我們要求太高了,我也理解他的初衷是好的,他是希望我們在臺上演奏的時候就算彈錯了也能繼續(xù)彈下去,不會被別人看出來,是想我們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但是我們還是低階,對我們來說的確要求太嚴格了一些。第三個是個女老師,由于我跟老板反饋了,想要一個稍微教的細一點的,也糾一糾手型的,所以換到現(xiàn)在這個女老師了,這個女老師教的很細,一點點摳細節(jié),我們學的是快樂鋼琴教材,(老師說大湯小湯那些稍微有些難,枯燥)快樂鋼琴相對來說稍微佛系一些(后續(xù)老師正在與上海音樂學院老師編寫新的教材,完成之后我們就用這個教材),所以從1B到現(xiàn)在2還在用這套教材,為了糾正手型,第三任老師還推薦我買了《什密特》這本書,專門訓練手型,效果非常好,容易上手,也不覺得枯燥,每次就練習一行,每天彈琴之前,先要練習這個。到現(xiàn)在一直學的挺好,手型也不錯,但是如果回去不怎么練習,回課的時候就糟糕了,不能完整的彈下來,這時候家長也無地自容,壓力大,所以樂器真的需要天天練習啊,不能偷一點懶,練的好的時候老師也開心,大家都開心,后來我想想,下次要是再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沒有練好要提前跟老師說好,后面補,要不然上課老師心情不好,直接影響上課效率,娃的情緒,總結的經驗1.我們需要加強的就是識譜能力,所以每天要讀一讀,寫一寫。2.每次上完課,第二天一定要認真練習,這點大師從一開始就提醒我,只是我沒注意到,后來聽了樊登的書《考試腦科學》里面講的艾濱斯浩記憶曲線,的確是有科學道理,學過的東西,第二天不復習,基本上會忘光光。3.選擇老師的時候,一開始啟蒙可能需要比較細心,脾氣好的老師,根據(jù)娃的學習階段估計要根據(jù)財力選擇老師。
學琴中間還摻雜一些樂理課,一對六,集中培訓,教材也是自己編的,由于家長不能進去,后面難得部分反正我是沒懂,也不知道娃懂了沒有。學習樂器真的很耗時間,耗精力,耗金錢,最耗的可能還是親子關系,這么小,指望自己主動彈是不太可能,所以說到底,最后能不能堅持,其實是看父母能不能堅持,目前還沒想好是否還要繼續(xù),從五歲到現(xiàn)在10月份即將七歲,快兩年了,以后的時間到底夠不夠用,親子關系會不會繼續(xù)惡劣,最后要彈到一個什么水平,娃到底喜不喜歡,到最后的目的是什么,娃到底喜不喜歡,最后會不會也厭倦甚至痛恨鋼琴?好不容易找到一張娃彈鋼琴的照片,結果還是穿著功夫衣彈的,幼兒園里面參加功夫社團,功夫倒是打的挺好,這樣看來根據(jù)她的性格來看,她還是喜歡跆拳道,空手道這些。
后面繼續(xù)補充羽毛球,游泳,這些已經學過的,想學的實在太多。
其實不管報什么機構,都是要看老師,老師才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