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時間軸清晰地展示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順序,也是我們講述所有歷史故事的順序。
由此可見,我們的古希臘故事是歐亞大陸古典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浩瀚、壯美的古希臘文明被譽為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典希臘的萌芽、發(fā)展、成熟乃至于衰落無一不是被歷史規(guī)律的發(fā)展所驅動。伴隨這一進程的還有其輝煌燦爛的文明。無論是古希臘神話、戲劇、哲學、還是雕塑等藝術形態(tài),無一不是其歷史發(fā)展的體現(xiàn)。作為日后西方文明的重要驅動力,古典希臘在近600年的時間中完成了自己,也為后繼文明奠定了基礎。
古希臘文明的衰落直接導致了另一西方重要文明的興起——古羅馬文明。古羅馬文明作為一種獨特的文明,既有其自身的開拓性,也有對古希臘文明的繼承。正如我們現(xiàn)在所說“研究西方文明必先看古希臘古羅馬”。雖然西方文明在之后的上千年中持續(xù)演變,但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對其的影響之深,猶如衣食父母。即便到了今天,西方文明在文藝復興的開拓下依然延續(xù)了古希臘古羅馬的風格,古希臘哲學、古羅馬律法都在勾勒著現(xiàn)代西方的輪廓。因此,只有深刻理解了古希臘、古羅馬的興起、演變、衰落,才會更有助于我們了解西方文明,從而更好地生活在當今這個東西方融合的時代。
正式開始古羅馬歷史之前讓我們先來聊聊希臘世界的尾聲。
公元前336年——公元前31年,亞歷山大大帝開創(chuàng)了希臘化時代。
我們前面提到,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后,他的帝國迅速分裂為幾個希臘時代的王國。一是馬其頓王國,它回復原狀,成為一個疆域不大、希臘化的民族王國,雖未能直接統(tǒng)治其南面的希臘諸城邦,但基本上控制了這些地區(qū);另外一個是托勒密王朝統(tǒng)治下的埃及王國,它自然資源豐富,又有大海和沙漠作堅固的屏障,是三個王國中維持最久的一個;最后一個是塞琉西王朝統(tǒng)治下的王國,它由帝國的亞洲諸行省組成,是三個王國中疆域最廣的一個。
雖然亞歷山大的帝國是短暫的,但后繼王國卻完整程度不等地生存了三個世紀,在這期間,中東也希臘化了。
此時的希臘諸城邦遭到破壞,日漸衰微,政治結構也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為了生存下去,試行建立同盟。雖然它們常給描繪成聯(lián)邦組織,但實際上只是些中心權力機關沒什么權力的同盟。它們過于軟弱,建立得也太晚,使諸城邦在羅馬軍團到來之前,只能在鄰近一個或另一個帝國的勢力范圍內活動。
就后起諸王國的城市來說,它們與古典時代的希臘城邦完全不同。它們內部由于希臘移民與土著民族間的差別而分裂。而且,它們總是完全從屬于一個或另一個帝國。此時城市居民都全力以赴地積累財富,貪圖享受,于是舊城邦的公民精神和社會內聚力為自私自利和階級斗爭所取代。
經(jīng)濟狀況和經(jīng)濟制度也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希臘本土不僅政治晦暗,而且經(jīng)濟衰落。過去,它依靠出口酒、油和各種制造品來換取海外殖民地的各種糧食和原材料。但是,到公元前4世紀時,這些殖民地已扎根下來,發(fā)展了自己的工業(yè)、葡萄園和橄欖園。許多希臘人因移居此時向他們開放的中東而致富。結果,地區(qū)經(jīng)濟一體化發(fā)展,地區(qū)貿(mào)易和生產(chǎn)率獲得相應增長。不過,收入的分配極為不當。總之,這是一個不僅生產(chǎn)率不斷提高,而且經(jīng)濟不平等和社會沖突也日漸加劇的時期。過去在舊城邦,法律、道德、宗教和義務全有明確規(guī)定,為大家所普遍接受。而現(xiàn)在,所有這一切都消失了,城市居民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一個無定形的世界之中。而且希臘化城市也常因種族、文化以及階級的分裂而陷于四分五裂的境地。
此時的哲學和宗教都受到神秘主義力量的影響,古典希臘的現(xiàn)世主義和理性主義此時讓位于神秘主義和修來世。
然而科學的進步卻超過了17世紀以前任何別的時期。數(shù)學方面,歐幾里得是以《幾何原本》而聞名的最杰出的人物。天文學和地理學也都取得了極大的發(fā)展。
總之,希臘化時代的歷史意義在于:它打破了歷史上形成的東、西方各自獨立發(fā)展的模型,將它們合二為一。現(xiàn)在,人們首次想到把整個文明世界當做一個單位。
接下來就讓我們以此為起點,沿著時間的長河一起來探尋西方歷史上的又一重要文明——古羅馬文明的興衰歷程。
參考資料:
《全球通史》 【美】 斯塔夫里阿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