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間空蕩蕩的大教室,如果有一個人徑直走過來坐在你身邊,你會本能地感覺不舒服,想盡快離開。這是因為有人打破了你的安全界限。這就是界限感。
獅子用實力奪得自己的地盤,狗狗用尿液劃清自己的邊界,而人和人之間也需要清晰明了的界限。
與陌生人的界限感我們往往可以通過空間距離來界定??墒俏覀儏s很難意識到,中國人的痛苦,往往是由于在家庭生活中缺少界限感而造成的。
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這個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這三件事已經(jīng)清晰劃分了我們自己的界限。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請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武志紅認為,中國人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們缺乏界限感。
深以為然。
今天,我的一位已經(jīng)人到中年的女性朋友來找我,談了她的苦惱。她的父母親不僅隨意侵入女兒的家庭生活,并且因為她的家庭條件好,就要求她撫養(yǎng)哥哥的孩子。
我了解她的家庭,從她很小的時候開始,她的父母就開始撫養(yǎng)她叔叔的女兒,家庭關系一片混亂。撫養(yǎng)關系的變更原因,僅僅是因為要讓那個被撫養(yǎng)的孩子擁有一個城市戶口。最終,那個被撫養(yǎng)的孩子與親生父母和養(yǎng)父母都沒有建立親密關系,人際關系孤獨而痛苦。
此事也許是個例。生活中,我們更多的是看到父母親對于孩子的高考志愿、職業(yè)定位和選擇配偶,指手畫腳,甚至越俎代庖,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痛苦卻懵懂不知。甚至有的婆婆公然主宰著兒子兒媳婚后的生活,最終導致婚姻破裂。
這就是傳統(tǒng)的中國式父母。這樣的父母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尊重,僅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當做實現(xiàn)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父母以愛的名義,希望支配孩子的金錢,支配他們的職業(yè),還想支配他們的情感,甚至過份到要支配他們的撫養(yǎng)關系。而這樣的孩子一直是為父母而活著,往往找不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這種中國傳統(tǒng)家庭遺留下來的思維模式,本來早就應該被拋棄,然而在很多家庭里依然根深蒂固。而孩子也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習得父母的控制模式,悲劇得以代際遺傳。
我的這位同學從很年少的時候,就被父母肆意入侵私生活,只留下支離破碎的青春物語。于是,她幾乎成了一個副能量球,每次見面總是滿滿的牢騷。二十多年就這樣過去了,她依然如故。
交談中我毫不客氣地對她說,是你的做法縱容了你的父母親肆意入侵你的生活空間。如果一個問題花了20多年的時間也沒有解決,你就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解決方法。如果你不愿意被控制,本來沒有任何人可以強迫你。恰恰是你害怕拒絕會帶來他們的痛苦,于是你用欲拒還迎的態(tài)度,縱容了他們一再侵入你的領地。
當你的父母能夠用痛苦來控制你的時候,你就是他們的同謀,你在這樣的關系中刷存在感,甚至會發(fā)展成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你痛恨他們,但你終究會成為他們,因為你會把這種控制投射到你和孩子的關系上。如果不希望這樣的家族史在你孩子身上一再重演,只能從你這里努力阻斷。
如何向沒有界限感的父母說不?你所需要做的,不是沉默,也不是絮叨,更不是忍讓。你只需溫和、堅定而簡短地說:“不,不可以這樣。我很愛你們,但是這件事情不行?!比缓螅阋眯袆觿澇瞿愕慕缦?,這樣的界限是不允許任何人輕易打破的。
如果你的界限導致你父母的情緒失控,你應該讓他們明白,他們應當對他們的情緒負責,而不是你的堅持。
不要忘記表達你的愛。但是,愛,不是妥協(xié)。因為只有保護好你自己,你才有能力施予愛!
你牢守界限,可能會有一段痛苦的適應期,但是,過了適應期后,情感操縱會減少乃至消失,他們會逐漸適應甚至開始欣賞清晰而堅定的你。
界限感,看似“冷酷”,其實是打造完美人際關系的魔力法則。只是,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來源:法律讀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