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數(shù)學學習那點事

2025-2-10 20:02 原創(chuàng)

(連載一)

        為什么是講講,不是聊聊,談談。很簡單,這是文章,無法時時對話,所以不能說聊。談談就是開一個帖,談談大家的想法,就不是我的觀點了,是大家的各種觀點。所以,講講就比較貼切了。

        今天晚上,大家都要開學,所以今天我們就講講屬于數(shù)學的那點事情。

    今天,孩子小六了,一年就要從小學畢業(yè)了,我也陪讀了那么多年,剛好大專的時候學的是數(shù)學教育,就淺顯的講講自己對孩子過去現(xiàn)在將來的數(shù)學。

    題海

    題海是如何形成的,不得而知。

    題海是什么時候形成的,大概是九十年代吧(我讀高中的時候教輔里用了一本《五星題庫》)。

    我家孩子是最后一批小學一年級需要紙質考試的,所以,題海在他身上是進入小學就開始面對的必須問題。正好我前同事轉行開書店,我有幸了解到,就他書店經營的同一門課程(數(shù)學)同一個年級(小學一年級)一共有32種不同品牌的教輔,比如常見的一些品牌(22種,其中一種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由于敏感次,就沒辦法列舉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到當?shù)氐臅陠枂枺?/p>

           每一本教輔都是從易到難,只是每一本教輔的易的起點不同,難的終點不同,同時,有些教輔在某些章節(jié)甚至出現(xiàn)了易的起點是其它一些教輔難的終點。每一本教輔不論難易,都設計成了大量練習的形式,那怕最簡單的計算練習,都需要花一定量的時間來完成(不用思考直接做題),當家長不懂取舍(留待下次解析)的情況下,人為的增加了孩子學習當中的練習時間,并且產生了大量無趣無效的重復練習時間。所以,當多本教輔一同購買的情況下,無效的題海戰(zhàn)術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最重要的是做不完,根本做不完,家有多孩還好,不然都是舊書處理了,論壇有些舊書帖就是**孩子過去買的練習的,很多還是全新的)。

    無效的機械記憶練習長期充斥在孩子的學習時間里,這樣的情況一般出現(xiàn)兩種可能,乖巧聽話的還好,否則逆反成了一種不可逆的形式。

    大專的時候參加過一個街頭的營銷活動,從數(shù)字1開始寫,寫到數(shù)字三千,不重復,不錯誤,不停頓,可以獲得一個照相機(膠卷機)。后來這個活動還要升級版,書寫過程當中回答主詞人提問。很多人趨之若鶩的嘗試,能得到獎品的寥寥無幾,不能拿到獎品能說明什么?拿到獎品又能說明什么?或許那到獎品說明我專注力比較好,能在吵鬧的環(huán)境里做好一件事。為什么舉這個例子,比如上面教輔里的計算專項,自招不考,中考不考,高考不考,那到底為啥要這么做,也許為了考試分數(shù),也許為了超越計算機的速度,每一個這樣做的,可能都有一個讓他自己無法拒絕的理由。但是如果因為這樣的理由,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到這種我個人覺得無效的過程中,除了痛苦的疊加,習得的收獲聊勝于無。

    任何一本教輔,對學生的學習提升都不是根本的,根本的是學生自己如何利用好教輔的題目。以前車馬慢的時候,教輔接近于無,會學習的學生依賴有限的題目依然能脫引而出,這就是練習和運用的本質區(qū)別,大部分家長只是指揮孩子大量練習教輔,而不是指導孩子運用教輔。

    所以,題海不是不能擺脫,而是在客觀情況下,題海的其它作用遠大于題海鍛煉學習的目的,比如我買了書=我看了書,我聽了書=我自己閱讀了書。我做了題=我學會了知識,我做的題越多=我掌握的知識越牢。更多的時候,可能就是為了讓孩子坐在哪里看起來用功。

    其實,如果你真的要參與孩子的學習,并且給他提供習題,其實,專業(yè)一點的去篩選適合孩子的每一道題,做適合他的,做引導他的,做提升他的,而不是購買多本教輔,做大量重復無趣不用過多思考,或者不符合現(xiàn)在的自己思考能力的,最終走向題海而苦作舟。

    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

    認同的,可以留言板聊聊(我在線的話),

    不認同的,可以接樓噴一噴。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User1387512
User138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