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峻自駕還不完善,司機只能停車在萬納服務區(qū)。游客可以選擇步行,搭乘區(qū)間車或者騎馬來往于相對完善的鮮花臺和獵鷹臺兩個景點。
出發(fā)前,同伴說計劃在喀拉峻騎兩個小時馬,從獵鷹臺去觀景臺。
沒有替代區(qū)間車,步行趕不上趟,我和小李只能擁抱變化,頭次上馬就是倆小時。景區(qū)內有提示游客選擇正規(guī)馬隊,如果中途想要騎馬,可以試試打馬隊電話,會有馬的前來為你服務:)
時間尚早,馬廄里滿滿當當,年輕的穿著藍色制服的馬夫們躺在帳篷下刷著手機休息。騎馬80元/小時,馬夫會陪著共騎一匹馬,幫忙背包,一路慢慢悠悠散步,從鮮花臺到獵鷹臺,中途大概休息20分鐘拍照合影,正好兩個小時。頭一回騎馬就兩小時,我的屁股一定天賦異稟,哈哈哈。到了獵鷹臺,小李就哭喪著臉,說馬夫小姐姐帶著他跑了一小段,顛得屁股更疼了。
小伙伴想要一位漂亮活潑的小姐姐陪同騎馬,沒想到馬隊一股腦兒指定了四位小姐姐~我分配到一匹15歲的老馬。年紀雖大,跑路也悠閑淡定,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認同它的年紀地位,一路走在隊伍前頭帶路。聽說它的高齡,我不嫌棄,倒是很慶幸它不會像年輕的人類幼崽那般撒歡兒,走地忒穩(wěn)當。小姐姐輕輕扯它一下韁繩就知道往哪個方向走,甚至中途小姐姐接了個電話,直接把韁繩給我了!
手臥韁繩,目之所及均是遼闊草原,散落點點黃紫色小花。頭頂偶爾掠過翱翔的草原雕,馬蹄噠噠,配著小姐姐手機公放的哈薩克民族音樂,心中豪氣頓起。
馬兒也有好朋友。明顯我和同伴兒子的坐騎常一起遛彎,走著走著還會蹭到一起。后來聽說小李同學和同伴的坐騎是一對情侶!叫小寶和小豆丁。小豆丁走慢了,小寶還會停下來等女朋友趕上了再一起走。
聽了一路的哈薩克語,個人覺得比后來聽到的維語少彈舌音,聽著更溫柔。她們的漢語也相當?shù)氐?,就像平常接觸到的年輕人聊天的詞匯。
馬是小姐姐的馬。我問她結束之后是不是還得回到鮮花臺,如果跑起來多快可以回去。
“挺快的,大概20分鐘吧。”
我又問起草原上的天氣,會不會有前天在賽里木湖那樣的遭遇,冰雹毫無預警地跟著一片云就來了。
姑娘們大笑,那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