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2022年全年閱讀報告,雖然平常總覺得小李閱讀時間太短,不是在搭樂高就是在玩游戲。好在積少成多,全年居然也讀了940萬字中文呢。而英文讀了467本,一年的閱讀量都超過了之前三年總和。
看來定期的匯總回顧很有必要。
無論好壞經(jīng)歷,人在成長過程中受環(huán)境影響如此大,所以當自己成為父母后,還會無意識時總會重復上一代對自己的養(yǎng)育方法,包括對孩子的態(tài)度,說話的語氣和對他們的期待。
我的童年是在外公家度過的。
外公一直自詡是個爬格子人,即使只有小學文化,但一直努力碼字到老年。他收入的大部分都買了書。因為文化水平不高,他買的其實大部分都是通俗小說,連環(huán)畫,帶插畫的童書和連環(huán)畫雜志一類。他有三個孩子,大兒子也就是我的大舅舅最聰慧,喜歡理工科,自學各種維修機械。早年在我們鎮(zhèn)上也是小有名氣的家電維修師傅。剩下兩個孩子,我媽媽和小舅舅,就對讀書一點興趣沒有。
這些書很幸運地一直完整保留下來,成為我和表哥的私人圖書館。現(xiàn)在我也明白自己的美學啟蒙,對藝術(shù)的好感都源自于此。小時候最喜歡看關(guān)于各地的風俗民間傳說故事,闖東關(guān)挖參人的故事和太湖里的傳說,再配上線條簡潔優(yōu)美的配圖,是我平庸童年最亮眼的回憶。
還記得外公去世之后,外婆讓我去整理他那些自己不看也不讓人翻看的書。一堆一堆的舊書和雜志,堆在老木箱里,躺在從老房子屋頂?shù)奶齑吧湎碌年柟饫?,還能清楚看到空氣中飛揚的灰塵。指尖下泛黃的書頁,平整方正的書角,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還能聞到淡淡的書香,感覺到厚實粗糙的紙張。
去年最大的驚喜就是在一年一度的江蘇書展上看到了《蘇州雜志》攤位,居然還在其中找到刊登外公文章的幾本舊刊。
感謝外公那一摞一摞的小人書,開啟我的美學意識。而閱讀也在我成為媽媽之后,自然而然地成為一項我們都享受的親子活動。
親子閱讀的過程我就不多介紹了。
我們沒有特意教過認字,小李是不知不覺中在讀小學前積累了兩千字的識字量,完全有能力自主閱讀。但是一方面因為懶,一方面依賴我讀章節(jié)書,他一直到一年級上學期才完成了從親子閱讀到自主閱讀的轉(zhuǎn)變。契機是語文老師布置的每天20分鐘讀書任務。
我希望他能在我下班之前就獨立完成所有作業(yè)。只有讀書這項任務必須等我回家,時間拖的太晚。加上一年級學生的書內(nèi)容淺顯,聽20分鐘簡直讓我如坐針氈。我就把他爸爸的錄音筆找出來,準備好朗讀材料,每天讓他自己在房間讀幾頁。我回家之后只需要倍速聽完就算完成這項作業(yè)了。
就這樣讀完了兩三套注音書后,小李就習慣自己讀書。當然睡前的親子閱讀我們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只不過閱讀內(nèi)容從中文轉(zhuǎn)變成英文。如果當天大家聊興正濃,不讀書只是交流當天的趣事也有。
小李閱讀能力對他自己最大的用處在哪里?在自學《Minecraft》(《我的世界》)游戲操作上。
(我就知道自己寫不了正兒八經(jīng)的東西。)
二年級暑假在家,小李沉迷于奶奶的手機游戲。我覺得是時候祭出殺手锏了。與其徒勞地阻擋來自各方面的電子游戲誘惑,不如主動把自己認同的優(yōu)質(zhì)游戲帶到孩子面前。
剛開始小李的玩法雜亂無章,成天拿著鐵鎬到處亂挖,或者堆TNT搞大型爆破現(xiàn)場。暈頭轉(zhuǎn)向地看了一個多星期以后,我在當當下單了一套針對菜鳥的游戲指南書,包括《新手導航》《紅石指南》《建筑指南》《戰(zhàn)斗指南》。
收到新書的小李像得到九陰真經(jīng)的武癡,每天游戲時間結(jié)束就繼續(xù)看書??吹叫碌暮铣煞绞胶笥謺诘诙鞈玫接螒蛑腥ァ_@套書買的很及時。后來我們遇到同學家的女兒,說玩了兩天不會玩就放棄了。當然,小李也是我認識的孩子中唯一一個看書自學玩游戲的。
一年后我又買了一套進階版游戲指南。難度提高的同時也更細化。
小李的家園建造每隔幾天都會有新變化。隨著他的參與感越來越強,對游戲中環(huán)境、資源和怪物熟悉度增加,他會問我是不是能夠給游戲設(shè)計者提建議,增加一些他覺得很重要的功能。
“當然能??!但這是款國外的游戲,你必須得給設(shè)計者寫英文郵件才有用!在熟練掌握英語前,我們可以先把你的建議記錄下來,以后一起整理成冊?!?/p>
這款游戲也成為他周記的系列主題。
今年最顯著的閱讀構(gòu)成變化就是增加了英語部分,從18年15%比例提高到今年61%。
主要是年初時候聽了小李幾節(jié)外教課。老師按部就班地照著香港朗文教材上課,推動到相當于二年級課程時內(nèi)容增加了閱讀理解和互動環(huán)節(jié)。小李回答Yes or no問題或者在文中找答案,正確率很高,但是被問到個人經(jīng)驗的open question時,他就會因為不知道某個單詞怎么說而保持沉默。
我意識到光靠每周兩節(jié)外教課遠遠不夠了。
接下來一方面跟外教溝通希望每節(jié)課增加free talk時間,另一方面我也得在家庭時間增加英語exposure,每晚睡前都固定時間讀分級。為了保持他的閱讀熱情,我答應他讀完一本分級就能得到一定積分,積分多少跟閱讀難度掛鉤。受到積分鼓勵,而且當初刷的raz aa和a,小李每天都是以10本為最小單位量刷書。
這一年我們從RAZ AA刷到了F,中間穿插了step into reading1和2,以及Usborne First Library。每次讀完一套升級他覺得太難時,我們就轉(zhuǎn)到另一套保持相同難度繼續(xù)讀。
除了每天的英文閱讀,外教課上老師會用類似句型跟他討論相同的主題,比如猜字謎游戲,討論學校生活和周末計劃,慢慢孩子從聽不懂老師的問題,到現(xiàn)在能和老師抱怨媽媽咖啡喝太多,周末打算爬山或者動物園。外教老師一如既往地贊賞他的課堂表現(xiàn):“Today Thomas first studied how to express if he likes or dislikes something before completing comprehension exercises for the topic he is currently studying. I was impressed at his effortless attempts changing verbs to their correct past-tense form when completing the exercises. ”
最后,用我很喜歡的《風之影》中一段話結(jié)束:“你看到的每一本書,都是有靈魂的。這個靈魂,不但是作者的靈魂,也是曾經(jīng)讀過這本書,與它一起生活、一起做夢的人留下來的靈魂。一本書,每經(jīng)過一次換手接受新的目光凝視它的每一頁,它的靈魂就成長一次,茁壯一次?!?/p>
這樣的充盈感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顯得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