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神奇校車》1本《DK百科》1部BBC紀錄片 帶孩子認識蝙蝠敬畏自然(?連童書都告誡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

2012
2020-1-30 17:07 原創(chuàng) · 圖片9

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近些年數(shù)次引爆了全世界矚目的大型疫情。
大多數(shù)像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長期生活在水泥鋼筋城市,很難見到像蝙蝠這樣的野生動物。

蝙蝠傍晚開始離開棲息洞穴 飛向樹林覓食

是時候好好利用家里囤的科普童書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唾手可得的BBC自然紀錄片,帶孩子認識一下蝙蝠和更廣闊的地球,讓他懷一份對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成長。

1本全球經(jīng)典科普童書《神奇校車: 在蝙蝠洞》

1本權(quán)威百科《DK兒童動物百科全書

1部BBC神級紀錄片地球脈動1:洞穴》

挑起我們對自己和自然的責任。

??  神奇校車:在蝙蝠洞

之前推薦過《神奇校車》系列叢書。故事里,卷毛老師開著神奇校車,載著學生們在世界各個角落探險。他們的足跡遍布人體血液、病菌、火山地心、太空等,以不太嚴肅反而搞笑的口吻給孩子打開科學的大門。

《在蝙蝠洞》里,校車變身成蝙蝠,帶著卷毛老師和孩子們尋找小棕蝠的家:從發(fā)現(xiàn)它們的屋檐(作者是美國人,他們通常住在“郊外別墅”)、到橋洞、山洞,最終發(fā)現(xiàn)小棕蝠的“老家”是棵大樹。

原來大樹倒了 小棕蝠才迫不得已到處找新家 有些就把家安在蒂姆家的屋檐下了

卷毛老師通常會在最后,告訴我們一些正經(jīng)嚴肅的知識彩蛋。這次在《在蝙蝠洞》告誡我們,要與野生動物保持安全距離。

與野生動物保持安全距離

如果看了下面介紹的BBC紀錄片,就會明白為什么要告誡大家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了。

《神奇校車:在蝙蝠洞》圖片占閱讀很大部分,比較適合正在啟蒙閱讀,從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們。

??  DK兒童動物百科全書

"DK兒童百科"系列叢書相對嚴肅很多,它通常以高清照片,嚴謹文字進行科普。

關(guān)于蝙蝠的內(nèi)容,只有短短2頁。每一份介紹都短小精悍,比如對關(guān)注度比較高的"小菊頭蝠"和"吸血蝠"的描述,都不過上百字,幾個圖標。

左上角幾個圖標說明了棲息地、壽命、瀕危程度、相對于人類的大小

這些信息簡短而高效,足以讓小朋友們了解這些動物與我們的距離:

  • 它是不是離自己家很近?可以通過分布地域和棲息環(huán)境圖標了解。
  • 它有多大?我相信相對于準確的數(shù)字,小朋友更想通過某個熟知物來對比標的,比如,手掌。

“DK兒童百科”系列叢書更適合對科學比較感興趣的孩子,進一步閱讀探索科學世界。
 

??  地球脈動1:洞穴

BBC的神級大作《地球脈動》,想必大多數(shù)家長朋友早已了解,甚至早已觀看過。

《地球脈動1》豆瓣評分9.7;《地球脈動2》豆瓣評分9.9。

本篇要單獨說的是《地球脈動1:洞穴》。這集介紹了洞穴,這種通常讓人毛骨悚然的棲息地。

不要以為大自然就是完全純凈無毒的。下面有2幅畫面可能會引起很多人的不適,但我想了很久還是打算貼出來,以作警示。

蝙蝠居住在巖壁和巖頂上

蝙蝠是洞穴的重要常住居民,也是大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非常重要的成員。

看了紀錄片,也就能理解,為什么上面的童書告誡大家與野生動物保持安全距離,為什么野生環(huán)境和野生動物通常攜帶著瞬間擊潰人類的病毒了。

下面密密麻麻靠蝙蝠糞便為生的蟲子,就是蟑螂了。

地上這些密密麻麻的就是蟑螂

同時,蝙蝠又是食物鏈上層捕手的獵物 -- 外出覓食時,運氣不好的蝙蝠會被吃掉。
 

落單的蝙蝠容易被捕食

BBC的紀錄片通常是當前先進科技與藝術(shù)完美融合的殿堂級作品。光是聽到史詩般“配音君”(David Attenborough)的聲音都足以讓人顫抖!

?? 源于自然的人類科技

另外,以上資料提到了蝙蝠特有回聲定位技能,人類受此啟發(fā)發(fā)明了雷達。

《神奇校車:在蝙蝠洞》通過蝙蝠捕食的故事和圖片 生動的解釋了回聲定位技能


《DK兒童動物百科全書》以更加嚴肅方式的說明了回聲定位

這類推進人類進步的學科,稱為"仿生學"。類似的,還有某些日常使用的"電子屏幕",源于對艷麗的蝴蝶翅膀的研究。

還有很多高科技,都是受大自然的饋贈。

自然,應(yīng)該尊重,值得敬畏!

陪娃學習  |  親子閱讀  |  少兒編程

微信加我為好友:ShineMap


回應(yīng) 舉報
贊2
收藏14

推薦閱讀

菱姐
菱姐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