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斬獲全球三十多項國際大獎的“資本主義”毒草,真的那么好嗎?

2019-4-6 17:27 原創(chuàng) · 圖片25

最近某東和某當一直在那邊搞小動作暗搓搓算計我錢包里的錢。

先是某東三五不時的放出一些有誘惑力的券,闊氣勁兒就跟舊社會地主施粥似的,搞得我這樣的饑民吃么吃不飽,整天五迷三道不務正業(yè),就等著守在群里搶個三瓜兩棗。

那種場景,說出來都沒人信。

你本來好端端人畜無害的在一個群里待著,突然,duang的一聲,不知道從哪里跳出來一個圖書券,就跟天上掉錢似的,不撿簡直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那邊么,又謠言老板鬧分家,大促天下,跳樓大甩賣。

(此處純屬滿嘴跑火車,請勿對號入座)

傳的沸沸揚揚,搞得我每天不買點什么就覺虧得慌。

就這么著,七七八八的我也趁混亂買了不少書。

像我這樣久經(jīng)考驗的買書戰(zhàn)士,選書從來不是什么難事。

我選書的標準很傻大憨粗:認知名出版社,認作者,認大獎作品。

這個標準,幫我少采了不少坑。

不過最近買的幾本書,讓我對自己的標準有了些懷疑。

其中一本,是得獎數(shù)量摞起來比書本身還厚好幾倍的大獎作品:《市場街最后一站》

先看看這本書得到的30多項大獎:

這么多獎,是不是很閃?

所以說,沒拿到書的時候,我還是帶著很大期望的。畢竟人一輩子能看到得那么多獎的書,機會并不多。

不過拿到書后的感受卻多少有些失落。

故事情節(jié)是這樣的:

由奶奶養(yǎng)大的底層黑人男孩小杰,在一個下雨天,跟著奶奶,從教堂出發(fā),去往市場街最后一站——愛心廚房(施舍食物給窮人的救助中心)做義工。

本該是一個關(guān)于善良與美好的故事。

感受一下它的畫風:

剛開始看起來還像個好人:

作者想傳達的觀點也像個好人:

無論你住在哪里,世界都是一個荒涼的地方,到處都是悲傷。

但是,對于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你仍然有選擇——你可以選擇看那些丑陋的一面,或者你努力發(fā)現(xiàn)美好的一面?!?/p>

但是很快,奶奶就開始忽悠了。

比如這一段:

小杰問:下這么大雨,為什么我們還要等公交?
 

奶奶顧左右而言他:你看到了嗎?樹在用吸管喝水呢。


小杰問:為什么我們沒有車?

奶奶說:我們已經(jīng)有一輛噴火的巴士了呀。

或者這一段:

小杰想要個隨身聽,奶奶指著對面的流浪藝人,說我們已經(jīng)有一位演奏家了。

以及這段:

小杰問:為什么這個人(盲人)看不見?

奶奶繼續(xù)不正面回答:有些人是用耳朵來看世界的。

(雖然說的很有道理,可…跟孩子說實話就那么難嗎?)

有一個小細節(jié):

他們沒錢付公交車票,所以公交車司機幫他們付了錢。

全書最高潮的部分:

有時候,當你身處塵土之中,反而更能體會什么是美好(奶奶真是大師)

其實是個蠻慘的故事。

老實說,如果要從”深情“的角度來評價,我覺得很ok,很能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是美國底層窮人想要保護孩子幼小心靈的愿望。

但我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兒,可能雞湯是好雞湯,但不適合我的驢耳朵。

我把書給隊友,隊友給出的評價是:”資本主義毒雞湯!
 

這么說可能zz不正確。

我去豆瓣翻別人的評價,別說,像我這樣三觀不正的人還不少:


不是所有的評價都是這么歪斜的。

也有特別虔誠的,虔誠的我都要笑場了,比如這個:

(對不起,還真沒有……)

真心佩服,我就沒那么好的定力,這位媽媽是怎么忍住的?

nnnn……我說點我的判斷吧,我贊同要盡全力保護好孩子內(nèi)心的美好,讓孩子發(fā)現(xiàn)美好。

但我從不避諱對孩子隱瞞這世界的真實。

之前推薦給很多朋友的書《不平等的童年》中,有一個細節(jié),美國藍領(lǐng)和中層在教育孩子時,很大的一個差異就是在跟孩子的溝通上的不同。

底層并不把孩子看作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或者說是成年人),他們只是把孩子當作是孩子,隨隨便便打法了事。

而中產(chǎn)階層,通常把孩子當作一個正常的成熟的人來溝通。

這里面的差距還挺大,結(jié)果也顯而易見。

當然了,這本書具體好不好,還是看個人,也許春風是好的,但是不入我的驢耳朵。

其他還有一些書,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毒雞湯的感覺。比如最近的凱迪克金獎系列:《我遇見一只小灰狼》

這本書的三觀倒是沒上一本那么歪曲,它只是講述一個小女孩和一只狼互相救助的故事。

一個小女孩在一個下雪天遇到一只小灰狼

小女孩千辛萬苦將小灰狼送回狼群(是真的辛苦,雪地里爬山坡,過河,勇斗野狗,驅(qū)逐貓頭鷹等等)

最終,把小灰狼成功送回了狼群,小女孩自己也累趴下了。


現(xiàn)在輪到狼群們來救小女孩了。

說兩句zz正確的話,如果拋開大環(huán)境說的話,這本書本身沒錯,跟我的價值觀也基本相符合。

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就是要相親相愛。教育的目的,也是為了要變成更好的人。

但,不正確的說法是,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骨瘦如柴。

換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我可沒那么自信,成人世界對孩子并沒有那么友好(其實我的觀點是危機四伏)。

你真的要告訴孩子一個下雪天獨自在荒野里迷路,還抱著小狼獨自去找狼群的故事嗎?

 Are you sure?

小朋友很容易當真的,他們很傻的。萬一她真干了啥傻事兒怎么辦?

我不是說故意要破壞小朋友善良的內(nèi)心純真。

我只是覺得,讓孩子接受這世界的不完美,有那么難嗎?還能不能好好說話了?

其實老外教育孩子并不都是這么沙雕的。

我很喜歡的一本繪本《這不是我的帽子》和它的兄弟繪本《我要找回我的帽子》講的就是兩個有點好笑,但是其實很兇殘的故事。


這弟兄兩都講的是小動物偷了大動物的帽子(真不知道小動物犯的什么軸),大動物找回帽子的故事,結(jié)局么,很慘的,小動物被大動物吃掉了。

這里面有偷竊,謊言,隱瞞,朋友的背叛,弱肉強食等等。

類似的大獎繪本很多,比如《活了一百萬次的貓》,里面出場的,除了白貓是好的,其他演員感覺就沒一個好的。

《在森林里》,講的是生死。

當然了,你可以說,一千個煩死人的家長眼中就有一千個繪本解讀方式。

但孩子她是智慧生物,她有自己的眼睛,她會自己看的啊。

我不諱言告訴孩子這世界的殘忍和不美好,我也不想用傻白甜來胡弄她,這世界就是這樣,你可以心懷美好,但你不能告訴孩子一個偽飾的”美好“。

不能捂住孩子的眼睛,說:不不,你沒看到!

別低估了小朋友。

“賴賴養(yǎng)成記”有自己的群啦!

這里有好玩的資訊和逗逼的分享,想要加群的,就加管理員我的微信吧(微信號 512990691)!


回應3 舉報
贊4
收藏14
6年前
是的,我贊同你的觀點,不是因為孩子小就只見到真善美的世界,什么樣樣的情況我們都不回避,要孩子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四歲的時候看《正義之士》孩子討論人不可貌相—真正的壞人是看不出來的...小朋友著實震撼了一把....前段時間看《荒野的呼喚》了解極端狀態(tài)下的人性...前幾天還在討論外星文明,孩子覺的會有專門來地球交朋友的外星人...不好意思,媽媽我打碎了他的幻想,能來的都是高于有著地球文明的外星人,想想我們看過的歷史,有不遠萬里來交朋友的嗎?多是為了掠奪,連我們自己要去別的星球都考慮開發(fā)小行星采集資源建空間站呢!小朋友想了下才吶吶的說:落后就要挨打?。ㄊ澜缬姓嫔泼溃谋趁嬉欢ㄓ嘘幱?,我們都要接受!不可回避!要是娃能接受,可以讀點哲學!引人思考?。?BR/>
6年前
vivi367 是的,我贊同你的觀點,不是因為孩子小就只見到真善美的世界,什么樣樣的情況我們...
說的非常對,我們自己都不相信的雞湯,指望小孩子全盤接受不現(xiàn)實
6年前
我雜挺認同這種雞湯呢,奶奶如果如實相告,我們窮沒錢,你要努力巴拉巴拉的~對于孩子心理就真的好嗎?或者給孩子講大道理,講階層,講現(xiàn)實,明白是明白了,對于幼小的需要快樂的童年來講,殘忍不?
給孩子的內(nèi)心種下快樂的種子,人生實苦,成年后即使沒有人告訴他也會感受到社會的現(xiàn)實,在遇到困難挫折時依然用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努力積極。心里懷有溫暖懷有善意。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