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電小姐的第一次登山—2019.10.10

2017
2021-6-11 07:38 原創(chuàng) · 圖片13

簡書棄用搬家貼15

2019.10.10 

————

      國慶長假去大內(nèi)蒙的爺爺家。其實那里好多地方我都沒去過,沒有趙有電小姐的那十年,我最愛的是躺賓館看小說和去餐館吃火鍋。所以說,知識改變命運,養(yǎng)娃改變生活。

      十月四號,大降溫,趙有理先生處理家族事務(wù)一整天,我和趙有電小姐圈在酒店一整天,和所有安全提示的小人對話,爬大廳沙發(fā)無數(shù)次、用繪本演戲無數(shù)場。睡前,已經(jīng)搞不輕大人和孩子誰更崩潰了。

      然而,應(yīng)了那句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們因為推遲一天返京,去了蘇木山森林公園,遇上了多年未見的冰掛樹。兩歲八個月的趙有電小姐進(jìn)行了第一次登山活動。

      擺渡車送我們到了接近山頂?shù)牡胤?,沿途風(fēng)光已經(jīng)美不勝收。我們沿著木棧道走走停停。我努力引導(dǎo)趙有電小姐遠(yuǎn)眺,看遠(yuǎn)峰,看山谷。那心曠神怡的感受,我早已忘記了什么返程,什么堵車。

      但是,趙有電小姐的熱情在于抓住樹上的冰球。她還沒有什么大局觀,但這景色畢竟難得遇上,若只玩冰總是有點遺憾,還是希望她能感受那半是蒼翠半是寒霜。然而,當(dāng)經(jīng)過一棵樹下時,冰掛融化小雹子似的落了下來,嚇得趙有電小姐一通嚎叫,摟著趙有理先生的脖子不松手了。


      這下好了,我們接下來的登山之旅,主要以談判為基調(diào)了。幸好帶的奶片夠多......我們每督促她自己行動一段距離,就要投喂一個奶片。我郁郁地問趙有電小姐:“你是投幣的嗎?” 我總覺得這個場景特別熟悉,后來想想,這不就是在驢前面吊個胡蘿卜的變形版嗎!真是尷尬。

     到了山頂,趙有理先生在山巔大喊,據(jù)說這是一個積累勢能,釋放自信的有效形式。作為大喊無能的媽咪,十分羨慕。于是我們鼓勵趙有電小姐像爸爸一樣大喊。誰知道她一反常態(tài),扭捏地說:“我不會?!卑?!我們真是氣笑了,那個撒潑打滾嚎叫的你去哪了?看到這個情況,不愿意錯過機(jī)會的機(jī)智的趙有理先生對她說:“五郎先生就住在山谷里?!?隨后,把“??!??!??!”換成了“五郎先生,你在家嗎?”哎!還真有效!他們還真對著喊了一會兒。雖然不是全力,但我也算圓滿了。感謝繪本《來信了》。

     山頂上有二層的涼亭,樓梯還是有點略陡峭的。我說,要不別上了吧。趙有理先生卻仍堅持,說進(jìn)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我真是扶額,胡適先生說得是讀書好嗎!上了二樓,看到了一柱子冰花,趙有理先生舉著趙有電小姐扣了半天,還看了掛冰的檐獸。我忽然又覺得很值得,高一丈有一丈的風(fēng)景。男人帶孩子總是比女生要勇敢。

      下樓梯就更刺激了,趙有理先生對趙有電小姐說:“樓梯滑,我要一只手扶欄桿,我們來合作,你摟緊爸爸脖子。”看著趙有電小姐那緊張的小眼神,我默默許愿:愿你將來能謹(jǐn)言慎行,也敢鋌而走險。

      各種擼冰的結(jié)果就是,身上熱手上涼。他們倆個人考拉一樣抱著,趙有電小姐從腋窩把手伸進(jìn)了趙有理先生的袖子里。我看到了趙有理先生滿眼盈溢而出的寵愛,仿佛在說:“一直抱著算什么!我樂意!”看著此情此景,我內(nèi)心OL:“too naive!”

      果然!一切如他所愿!下山時候,趙有電小姐累了,投幣也不行了。這是趙有電小姐第一次登山活動,我們保守地選擇了擺渡車上山,徒步下山,然而我們還是樂觀了。全程抱下山,走到一半還睡了。為什么?!在家經(jīng)常不午睡??!趙有理先生淡定說:“程序開的多,溫度還低,電池能這樣不錯了?!?哎呦喂,出力氣的都沒意見,我嘟囔個什么勁兒呢!

      漸漸的,趙有理先生的腿肉眼可見的顫抖起來。我這個運動低能兒,就背個包,還很有轱轆著下山的欲望,趙有理先生還得分神看我。我凜然地說:“你就看好她,我怎么樣你都別管?!睋Q來了他好幾個不屑的白眼。

        途徑幾個低溫背陰的位置還有冰,好多路人都投來了敬佩加同情的目光。而趙有電小姐睡的相當(dāng)安穩(wěn),一度還打起了呼嚕。我哭笑不得,愿你無論前路如何,都有能安眠的心態(tài),有可安眠的懷抱。

      中途休息了不知多少場。山下走上平地棧道的那一刻,我們的殿下醒了。我問她:“你是怎么準(zhǔn)確選擇醒來時間的?”她微笑著回答:“morning?!?我真是一腦門黑線的感覺,只能回了句:“afternoon?!?/strong>

        在山腳下,我們摘了點野沙棘。雖然遠(yuǎn)沒有采菊東籬下的感覺,卻也勝在原生態(tài)。念念不忘的自然接觸,圓滿在雙腿的顫抖中落幕。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小,純屬受累,這種就是感動自己。不反駁,不討論什么孩子會記得,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理論支持。我只想說,我會記得他抱娃前行的背影,他會記得伸進(jìn)衣服里的小涼手。而孩子無論記得與否,我們遵從本心的愛意表達(dá)都不會改變。

ps:下次戴襪套,抱著褲子往上竄,腳腕一直颼著風(fēng)。
 


回應(yīng)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霍姍姍
霍姍姍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