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種種原因,這兩個月,我輾轉(zhuǎn)在河南、四川、廣州、北京,貫穿了中國的西部、中部、南部、北部。
這些地方,曾經(jīng)是我出生、成長、學習、工作,以及實實在在地生活過的地方。那里有我們的親人、同學、同事、朋友,我們深深地理解他們講的每一個故事,說的每一句話。
在這些地方,我跟十幾年、二十幾年沒有見面的老同學、老朋友、老同事一起聊天。
自然,話題的核心就是教育。
中國的教育,真的有一個死結(jié)存在嗎?
見了很多人,聊了很多天。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么多年來,河南的教育、四川的教育,乃至廣州的教育、北京的教育,其實和二十年前,并沒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這二十年間,中國的經(jīng)濟已經(jīng)有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社會已經(jīng)有了巨大的變化,中國人的觀念已經(jīng)有了巨大的變化,中國人對教育的理解已經(jīng)有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在教育上,這些變化并沒有產(chǎn)生什么實際的作用!
人口的大省,也還是高考的大省,仍然存在著名額少、學校少的致命死結(jié)。20多年過去了,大家還在討論著北大清華的名額給這些省份實在是太少了,這些省份的孩子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省內(nèi)的名牌大學實在是太少了。
而廣州和北京,相對來講是高考比較容易的地區(qū),似乎學校和家長可以沒那么緊張了吧。
但是,我聽到一位把孩子送進最好中學的家長,引用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話感慨:所謂的重點學校,就是作業(yè)比普通學校更多的學校!
20多天,四個省市,幾十位家長,有政府職員、企業(yè)主、國企員工、醫(yī)生律師,還有很多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密集地談論著小學、中學、大學,小升初、中考、高考,大學、就業(yè)……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在搖頭。
大家對現(xiàn)存的教育都不滿意,大家對現(xiàn)存的教育都無可奈何,大家都現(xiàn)存的教育都只能屈從,大家都現(xiàn)存的教育都只能接受。
中國教育的死結(jié),其實是全世界死結(jié)的一個部分,并不新鮮!
坐在飛機上,我打開了一本雜志,上面刊登著德國主流雜志《明鏡》本期的封面專題,還有這樣一段話:
分數(shù)不是一切,請還孩子自由。
過去十年間,德國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持續(xù)改善,但孩子的上學熱情卻在減弱……德國家長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方式之間存在巨大分歧。
家長的教育初衷,是讓孩子成為個性強、自信、堅定的人,具備獨立意識、社會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但在當下的教育體系和唯分數(shù)論的壓力下,很難營造與這一教育目標相適應的環(huán)境。
對高分的追求讓孩子和家長都精疲力竭,教育學家也質(zhì)疑這么做的意義。分數(shù)不代表一切,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加強自我認知,提升學習動力,好奇心和抗壓能力。
看完了這一段話,我的心情更加地悲涼,當很多家長都寄希望于西方的教育體系來拯救中國的孩子的時候。其實,西方國家,無論是美國、加拿大,還是澳洲新西蘭,還是歐洲的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大家都在面臨著同樣的教育難題,都在抱怨著現(xiàn)在的教育現(xiàn)狀。
所謂“環(huán)球同此涼熱”,“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以上的這段話,完全可以把德國替換為美國、英國、法國、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
全世界教育的死結(jié),其實幾千年前就存在了!
我再說一個讓家長們心口“哇涼哇涼”的事實:
這個令21世紀各國家長為之苦惱的教育死結(jié),其實在人類歷史上,早已經(jīng)存在了幾千年了。而且,這幾千年來,發(fā)生的變化并不是很大。
這些年來,我開始喜歡研究歷史。為什么呢?我很想知道,我們今天的世界,是從哪里來的;今天的好的東西,是怎么得來的;今天不好的東西,又是怎么得來的。這其中,到底有什么樣的規(guī)律。
可憐的是,這還真應了那兩句老話:一句是“太陽底下無新事”,另一句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我又大量而系統(tǒng)地去研究世界教育史,也悲傷地發(fā)現(xiàn),教育史不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部分,都是一丘之貉,沒什么兩樣。
也就是說,人類的教育,并不是持續(xù)地進步的,而真的是“螺旋式”上升的。說白了,人類在教育上的進步,實在是太慢、太慢了,就在這么慢的進化過程中,還有往復的、倒退的現(xiàn)象存在。
而且,更令人激憤的是,有很多的歷史時期(如中世紀),一倒退就是1000年,50代人,這TMD是什么情況啊!
教育這門學問,和醫(yī)學、物理、化學、數(shù)學等等學科不太一樣,是一門很新的,很難量化的,很少實驗數(shù)據(jù)的,沒有定律公式的,受天賦、環(huán)境等因素制約過多的綜合學科。
說到這里,我挺理解歷史上的很多偉大的教育學家,都把信仰作為教育最高的追求的理念——的確,實在是太難把握了。
很多人在一生之中,其實距離教育很遠。如果我們不去追尋教育的真諦,只是把教育當做生存的工具,那么,我們其實根本距離教育很遠,更不用說是對教育起到推動作用了。
這么說吧,很多人在秦朝的時候做農(nóng)民,在宋朝的時候做農(nóng)民,在民國的時候做農(nóng)民,在現(xiàn)在的時候做農(nóng)民……其實并沒有什么變化,也沒有什么進步,連使用的工具也還都是幾千年前的。
教育,其實也是一樣。
也就是說,對教育的最基本的理解,很多人是白活了一世——他到死也沒有弄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這未免有些殘酷,有些不盡人情,但事實的確是如此。
不要以為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了,有互聯(lián)網(wǎng)了,全球一體化了……絕大多數(shù)的地方(我所說的,不僅僅是指的中國,也指的是歐洲、北美),其實對于教育的理解,也和在任何朝代都用鋤頭耕地的農(nóng)民是一樣的。
我再來說一個事實,你就明白了。
就算在教育最黑暗的時期,其實也出了很多杰出的人才;就算在教育最好的時期,也同樣有絕大多數(shù)的人沒有通過教育找到自我的價值。
也就是說,教育更關乎的是每一個人,而不是群體行為。
你和達芬奇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達芬奇是達芬奇,你是你。你和牛頓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牛頓是牛頓,你是你。你和愛因斯坦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愛因斯坦是愛因斯坦,你還是你。
上天造出了蕓蕓眾生,卻沒有給每個人一把打開教育大門的鑰匙。
最令人吐血的,是這個死結(jié)其實真的就是層窗戶紙!
看到這里,有人說了,不就是聊聊“孩子上什么樣的幼兒園好”、“上不上興趣班和補習班”、“將來考哪所學校學什么專業(yè)”這類實際的問題,你怎么還扯到了全世界,還扯到了教育史,這不是扯淡嗎?
這還真不是扯淡,而是實事求是。
如果我們作為家長,肯花10分鐘來看看這篇文章,肯花10天來思考下孩子的教育問題,肯用10年來實踐真正的教育,那么,真的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相比較一個人生命的幾十年,花費這十幾分鐘、十幾天、十幾年,其實是絕對值得的。
當然了,歷史上的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吝嗇于花費這些時間和精力,人們往往走到了真正的教育的大門,不敢推門而進;來到了教育的窗口,卻不敢捅破那薄薄的一層窗戶紙。
結(jié)果呢?真的是很可惜。
要知道,教育并不神秘,也不艱深。教育就是一層窗戶紙而已。
如果你想知道教育的秘密是什么,你想知道教育的真諦是什么。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就是隨便找任何歷史時期的關于教育的書籍,里面關于教育本質(zhì)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只是,在每個歷史時期,表述的方式會有不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一些差異,但核心的思想,真的是從來都沒有大的變化。
孔子在兩千年多年前說,“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蘇格拉底在古希臘時期就用畢生在實踐“獨立思考”;古羅馬的昆體良,早就提出了“體罰對教育無效”;奧古斯丁發(fā)現(xiàn)了“教育以孩子為中心”、“興趣是最好的動力”;現(xiàn)代教育的開創(chuàng)者夸美紐斯,更是用一生去對抗“填鴨和懲戒的教育方式”,“要從真實的世界中學習”……
我實在是寫不下去了,寫著寫著都是淚水啊!
這些樸素的教育真理,在人類文明的啟蒙期,就被不同有識之士所發(fā)現(xiàn)了。但是,這么多年來,大家還是不敢相信,還在教育的泥沼里苦苦地掙扎著。
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一些人,希望捅破這層窗戶紙,都有一些懂得教育真諦的人,在企圖喚醒沉睡的人。
無論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概莫能外。
好的一個趨勢,雖然每個時期,看得懂教育的人不多,但總的來看,喚醒的人越來越多。
以人類對“體罰”的認識為例。在古羅馬時期,昆體良第一個明確提出“體罰無效且有害”之后,16世紀、17世紀——一直到21世紀,每個時期都有教育家反復地闡釋。
結(jié)果呢,現(xiàn)在仍然有很多地方還存在著體罰。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老師和家長,也都知道體罰其實是違反教育規(guī)律的。
其他的教育思想,也和“體罰”是大致一樣的歷史待遇。大家都覺得不錯,但到了實際的教育環(huán)境中,都找借口不去實踐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好的教育,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我們卻不敢去拿取。
面對教育,我們?nèi)狈Φ牟皇侵腔?,而是勇氣?/span>
我感到特別遺憾的,是人類的科技、乃至藝術和生活,都發(fā)生了很多革命性的進程。但是,和人類生活最密切相關的教育,卻反反復復,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沒有實質(zhì)性的改變。
有人說了,我們?nèi)祟惗伎梢宰w船上月球了,教育難道比上月球還難嗎?不好意思,的確如此。
當我們痛心疾首地咒罵中國教育的時候,遠在地球另一端,美國的教育家也在痛心疾首地咒罵美國的教育?,F(xiàn)實就是如此。
正因為如此,我們其實不用抱怨現(xiàn)在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不佳——在任何的時候,教育從來都不是最佳,也遠遠沒有達到過最佳。
至此,教育的問題,反而越來越明朗了。就是我們要明確一個事實:無論在哪個歷史時期,無論在什么社會制度之下,教育的真諦,從來都是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里的,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仍然在教育的大門之外。
就算在教育最黑暗的中世紀,也有明白人,可以突破當時的教育環(huán)境;就算在21世紀,也仍然有很多的人,還沒有明白教育到底是什么。
這么說吧,現(xiàn)在的很多學校,用上了電腦、實驗室,但是,真正沿用的教育思想,其實和3000年前的古希臘,1000多年前的中世紀,沒有什么兩樣。
很悲哀是不是?真相就是如此??上У氖牵覀儏s不敢正視,不敢承認。
這個教育的死結(jié),從有人類之后,就一直存在著。很多人試圖去解開它,很多人都沒有成功。
而且,神奇的是,在過去的時期,解開它的難度,和現(xiàn)在去解開它的難度,基本上是一樣的。
我們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
與其抱怨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不如站起身來打破。
我們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就此徹底絕望了呢?“再怎么培養(yǎng)孩子也是白搭了”,“這一切都是注定,教育本身就靠個人造化了”。
還真不是!
不必抱怨教育環(huán)境是泥沼,每個歷史時期的教育都是泥沼,而且,可以預見,未來的很多年里,全世界的教育也都是泥沼。
但是,你可以選擇在泥沼里茍且存活,也可以選擇在泥沼里開出潔白的蓮花。
這,才是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去思考的,應該去做的。
我感到最為可惜的,是雖然大家都看到了真正的教育。但是,大家都把這層障礙看成了是一睹巨石壘成的墻。
其實,我可以告訴你,這就是一層窗戶紙,你只要用堅定的信念,還有一點點勇氣,是可以打破的。
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不敢去捅破這層窗戶紙呢?無論是美國加州的家長,還是中國河南的家長,在這堵墻的面前,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都是一樣的膽怯,都是一樣的手軟。
道理再簡單不過,因為他們對教育思維的邏輯,根本都停留在一條道路上,這條道路,我把它叫做“死路”。
既然走在了教育的死路上,那可不是步步維艱嗎?
怎樣打開教育的死結(jié),有具體的方法嗎?
很遺憾,我不能夠給每一位家長打開這個死結(jié)的方法。
這是教育本身的特質(zhì)所決定的。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存在的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教育也從來都是不同的(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的教育方法是適用于任何人的,千萬別相信他)。
這個死結(jié),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并不能去手把手地幫助孩子解開,而是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條件,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解開的方法和時機。
好學生找到自我的故事。
我的一位老朋友,這次見到我之后,很感慨,說很想寫一篇文章,叫做“不要讓孩子做好學生”。
她的兒子一直都是“中國好學生”的典范,一路的重點學校,照片到現(xiàn)在還在很多學校的櫥窗里。不僅學習好,性格、品格、運動、情商……樣樣都好。到了美國,更是一直讀到名校的博士。
死結(jié),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
他忽然覺得,雖然這幾十年來獲得了這么多的好評和贊賞,但是,自己最想要的,是這些嗎?于是,他主動退學了。
他把自己投入到現(xiàn)實的生活中,去當搬運工、收銀員、餐廳服務員……最終,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體驗、思考,他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方向。他重新考到了一個并非鼎鼎大名的學校但實力很強的一個專業(yè)——這是自己喜歡的領域。
這一次,他解開了教育的死結(jié)。這一次,他是為自己而學,為自己而活。
從會計到牙醫(yī)的故事。
我還遇到了另一位老同事。曾經(jīng),她是我們單位的一名會計,聰穎、美麗,但似乎也僅此而已。會計的工作不是那么繁重,我們會經(jīng)??吹剿谀抢镄拗讣?,也不愛看書,說實話,我們還覺得甚為可惜。
這次聚會的時候,她的微信上的前綴是“牙醫(yī)”,我當然以為是加錯了??墒?,到了地方,我才知道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當年,她學了大家都認為穩(wěn)定而利于謀生的會計,但是,她其實并不喜歡。后來,一次去國外伴讀的經(jīng)歷,她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狂熱地喜歡做一個醫(yī)生。
本來,這只能是一個人生遺憾而已。但是,她竟然去嘗試了,用很短的時間考上了醫(yī)學碩士,畢業(yè)后進入了一所大醫(yī)院。又用了很短的時間,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主治醫(yī)師了。
她講述這段經(jīng)歷的時候,很平靜,也就用了短短的幾句話。但是,我想這背后其實是一次巨大的人生淬變,她找到了自己生命中死結(jié),并以很大的勇氣去解開了它。
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同樣是醫(yī)療行業(yè)的朋友聽的時候,他們都覺得極其不可思議。
我也問她,究竟是什么東西,讓她可以做到這樣的轉(zhuǎn)變,她簡單地說,“就是真的喜歡??!”。而我,也真的為有這樣的朋友而感到驕傲。
看吧,教育就是這么簡單。捅破教育的這層窗戶紙,也是這么簡單。找到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的死結(jié),解開它也是這么簡單。
當然了,把教育理解為“找到一個好工作,有好收入,過安穩(wěn)日子”的工具的人,請繞道而行。因為無論是什么樣的教育,都不會有這么便宜的事兒。教育,從來都不是輕松的,也都是不打包票的。
一個追求自己人生價值的人,用自己的最樸素的思考,做出了自我教育的行為,這本來應該是最普通不過的人生經(jīng)歷。但是,居然很多人聽說之后,認為是個“傳奇”。
這一點兒都不奇怪,因為很多聽到這個故事的人,根本從來都沒有思考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自己應該怎樣面對教育。
所以,當你把一個遵循了教育規(guī)律的事實擺在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驚呼:這簡直太神奇了,這簡直是奇跡,這個人絕對是天才,他的運氣實在在太好了。
但事實上呢,只要作為人類的每一人,都應該去捅破教育的這層窗戶紙,都可以通過真正的、正常的教育,去實現(xiàn)這個奇跡。
或許,當這樣的奇跡,越來越多,稀松平常之后,教育的進步,也就邁開了一大步吧。
我是多么渴望這樣的時刻早一點到來。
因為,那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在他們生活的這一生,解開了教育的死結(jié),走入了教育的大門,找到了人生的價值。
文:白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