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班上的迪迪在學校走廊上奔跑,老師看見了叫迪迪不要跑,結果他不聽摔了一跤,膝蓋有點破皮擦傷,帶他去校護那擦藥,并在聯(lián)絡本上寫上處理的過程,以為這件事就這樣落幕,結果第二天迪迪的媽媽跑來學校興師問罪。
「你們老師到底在做什么?!連一個孩子也看不好,還好這只是個小傷,那萬一傷得很嚴重怎么辦?你們得給我一個解釋,找你們校長來?!?/p>
這樣的家長是不是讓你覺得很熟悉?!在公共場合放任孩子吵鬧奔跑,打擾到別人毫無感覺,還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可愛活潑,一旦孩子受傷又怪政府怪商家,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卻重未省思過自己的錯誤,不教育孩子已是個錯誤,加上后續(xù)不理性的行為,已牢牢刻畫在孩子的腦海中,讓孩子覺得他也可以這么對待別人。
每一年我都碰見好幾個像這樣的家長,這些年少子化的因素,機率又提升了不少,除了自己不教育孩子,老師教了還有意見甚至責怪老師,遇到了也只能耐著性子先和家長低聲好好解釋事情的經(jīng)過,如果說明可以理解接受那還算幸運,最怕的就是動不動就放話要跟媒體投訴的家長。
難怪常常有教育伙伴感嘆,當今社會最該被教育的,其實是父母不是孩子,但是怎么樣才能教育家長呢?這個問題我反復思考很多次也困擾許久,一個孩子就算有再棘手的問題,憑著師生關系我還有資格對他教育說道理,反之面對一個觀念已成型的大人,想改變他的行為就比登天還難,尤其當今社會對老師抱著敵意的家長如過江之鯽,但是我知道不做不會怎樣,只要做了事情就會慢慢改變。
我嘗試用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想要改變一個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首先就是得和她建立關系,試著想想你愿意接受一個陌生人還是朋友的建議,答案很顯然是朋友,所以我每天試著花上一小段的時間和這個家長聊天,一開始當然免不得被漠然以對、熱臉貼冷屁股,但我不放棄地觀察搜羅孩子在學校發(fā)生的有趣事跡,只要是父母親沒有人不愛聽孩子在學校的點點滴滴,用這個「誘耳」慢慢和她建立關系,再請同班和我關系不錯的家長幫忙協(xié)助發(fā)聲,漸漸地發(fā)現(xiàn)她也會主動跟我說說孩子在家庭的狀況,甚至為了教養(yǎng)上的煩惱主動尋求我的協(xié)助,親眼見證了自己的努力帶來正向的改變,那是一個老師永遠舍不得放棄的成就感。
除了建立關系外,還可以讓孩子教育自己的家長,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雖然是大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如果你愛爸爸媽媽,就要勇敢提醒他?!孤爜砘蛟S有點不可思議,但效果驚人!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說出來的道理,自己居然做不到時會感到無比羞愧,然后開始省思自己的錯誤行為,只要愿意放下大人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也可以成為指點我們生命的導師,那一對對清澈的雙眼,往往看得比大人更通透明白。
上述我靠著孩子、其他家長的協(xié)助合作,利用一段關系影響一個環(huán)結,層層相互累積就帶來巨大的改變,這才慢慢改變一個大人的教育觀念,但是親職教育光靠老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曾經(jīng)有個家長向我吐苦水,父母明明是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卻很少有人事先接受過訓練,而目前學校親職教育都是非正式的活動,例如家長座談會、母姐會等,那些不來參加的家長往往是最需要接受教育的,未來教育相關單位可以考慮仿效鄰國南韓,將親職教育納入正規(guī)課程,讓孩子從小學習如何當父母,一直到結婚、生子前都提供相關課程,給父母更多學習成長的機會和空間,這才是改善社會問題最根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