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里的中國: 閱讀最美的建筑

博物館里的中國: 閱讀最美的建筑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05
頁數(shù):170
字數(shù):114000
開本:16
類別:科普百科
虛構(gòu):非虛構(gòu)
ISBN:9787530762639
918家庭擁有
4條書評筆記
在小花生App為孩子
建立免費電子書房
寫書評
119個孩子,閱讀打卡161
人均閱讀1.3次 , 最多6次
自主閱讀(54%) 泛讀(35%) 親子閱讀(3%)
閱讀年齡分布
9-10歲
23.0%
10-11歲
18.3%
8-9歲
17.5%
11-12歲
15.9%
6-7歲
7.1%
男孩女孩閱讀比例
男孩 51%
女孩 49%
數(shù)據(jù)來自小花生App的閱讀打卡

圖書介紹

建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然而也因為它的功能性和空間性,使得歷史建筑很難得到保存,所以現(xiàn)如今我們能看到的歷史建筑遺跡**稀少而珍貴。 這本書介紹了歷目前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建筑,民居如北京四合院、徽派建筑、傣族竹樓等;皇家宮苑如故宮、恭王府等;園林如頤和園、拙政園等;而禮制建筑如天壇、十三陵等。有的建筑歷經(jīng)風雨僅剩殘垣斷壁,比如大明宮;有的作為鮮活的建筑還在被使用,比如各地的民居建筑。不論哪種建筑都為我們講述著一段鮮活的歷史。

讀了“博物館里的中國: 閱讀最美的建筑”的還在讀

所屬書單

博物館里的中國: 閱讀最美的建筑的書評(查看全部 4 條)

6歲
書評
博物館里的中國: 閱讀最美的建筑
宋新潮, 潘守永 主編 / 新蕾出版社
凝固的詩行:在博物館中重讀中國建筑的文明密碼

在故宮午門斑駁的城墻下駐足,仰望重檐廡殿頂劃破天際的弧線,陽光在琉璃瓦壟間跳躍,恍若六百年前那位無名工匠的呼吸仍在磚石間流轉(zhuǎn)。當數(shù)字化浪潮裹挾著玻璃幕墻不斷刷新城市天際線時,《博物館里的中國之閱讀最美的建筑》以獨特的文化視角,將散落在大地上的建筑瑰寶化作流動的博物館,在時空折疊中編織出一部立體可觸的文明史詩。

一、解構(gòu)建筑作為文明載體的多重維度
在應(yīng)縣木塔微微傾斜的斗拱間,宋代《營造法式》的數(shù)學密碼被層層解鎖。那些看似...
書評
博物館里的中國: 閱讀最美的建筑
宋新潮, 潘守永 主編 / 新蕾出版社
非常值得推薦和一套好書。要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特色,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參觀博物館。這套書從4000多個博物館里搜尋上千的精美展品,并分類成10冊,全面?zhèn)鞒兄腥A文明。每冊講述一個主題,有化石、雕塑、瓷器、建筑、科技、歷史等,畫面精美,引人入勝。孩子讀可提高修養(yǎng),擴大知識面;父母宜讀,可以豐富自身內(nèi)涵的同時,也能在參觀博物館時有意識地引導(dǎo)和知識普及。何況有這樣知識淵博的父母,孩子心里一定更加自豪!
10歲
15歲
書評
博物館里的中國: 閱讀最美的建筑
宋新潮, 潘守永 主編 / 新蕾出版社
居住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建筑又是人類居住的物質(zhì)載體。孩子通過這本書了解我國古代發(fā)達的建筑文明,領(lǐng)略中國特色之美。尤其是在讀到頤和園、故宮等他去過的地方,他更有感觸,也更有興趣讀下去,同時對這些建筑的美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閱讀頻次
數(shù)據(jù)來自小花生App的閱讀打卡
14歲
打卡 6 次
10歲
打卡 5 次
16歲
打卡 5 次
14歲
打卡 4 次
13歲
打卡 4 次
13歲
打卡 4 次
誰家擁有這本書(來自小花生App)
6歲
8歲
10天前 放入書房
23個月
11天前 放入書房
6歲
8歲
26天前 放入書房
5歲
1個月前 放入書房
10歲
2個月前 放入書房
12歲
2個月前 放入書房
誰在讀這本書(來自小花生App)
6歲
8歲
26天前 打卡
5歲
1個月前 打卡
12歲
2個月前 打卡
6歲
7個月前 打卡
12歲
8個月前 打卡
9歲
8個月前 打卡
誰家閑置這本書(來自小花生App)
10歲
7年前 標記閑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