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國
2024 2020
發(fā)布于 2025-02-20 · 圖片9

只管出發(fā),只管享受旅程

大寶兩歲半,我就開始一拖一帶他出去玩兒了,真的累是真的,但是也很享受。路上很多人都覺得沒必要找這么著急帶娃出來玩,根本記不住,我覺得無所謂,我們樂在其中就好了,每一段旅程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還做了一些攻略,哈哈哈。
貴陽的夏天絕對值得我們去玩兒,好吃好玩
貴陽的溫度真的很合適,哪怕藍天白云,太陽當空,給人的體感體驗都還是很舒服的。
貴陽的物價也真的很良心,哪怕景區(qū)附近,也沒有各行各業(yè)的刺客,讓整個旅程蒙上難受的色彩。
景區(qū)推薦1??,建議坐公交前往
天河潭景區(qū)真的好涼快,山水之間的涼意愜然,真的很享受。坐著小船進入河道里面,一條大瀑布從天而下,漸漸的進入溶洞隧道,然后探索溶洞,再從另一邊出來。整個過程真的酸爽也。
推薦2??甲秀樓,建議打車去
這兒就在繁華的市區(qū)里,沿著貫穿城市的河道,走在林蔭道上,一邊是青青的河水,一邊是垂下來的綠植,我發(fā)現貴陽百合特別多,還有各種水果:石榴,桃子,等等
總之,在這里,怎么都是舒服的,慢慢走,慢慢游……
然后,咖啡廳,酒吧,餐廳,真的好多好多,而且,好好吃,當然青云市集也很值得一去呀。

然后爸爸放假了,我們一起去了內蒙,北京,去了汕頭,去了湖北武漢,去了安徽黃山,六安,去了江蘇無錫,去了常州的中華恐龍園,每一段旅程都是值得記錄下來的,無論如何,只需要出發(fā)就好了,只管享受旅途中的快樂就好,只管去體驗去探索即好。
未來,我們還會繼續(xù)出發(fā)……
回應 舉報
贊2
收藏

推薦閱讀

14歲
想法
在時間和金錢都允許的情況下,我贊成帶孩子各處走走。
從2013年開始,到2020寒假疫情全面爆發(fā)之前,幾乎每個寒暑假我和老公都會帶孩子出去旅游-基本每次都是13天左右的行程。國外新加坡去過1次,泰國2次,馬來西亞2次,日本9次(從南到北)幾乎都走遍了;國內主要就是北京、上海。周末基本也會帶孩子周邊游~
關于旅游,我從來沒在意過孩子到底能記住多少?對孩子成長有什么幫助?我只是覺得旅行時我們全家三口在一起都很放松,去看各種美麗的風景,去品嘗各種美食,去和不同的人接觸,每一刻都很開...
18 7 29
15歲
想法
度假旅行不是必須品,每個家庭的興趣愛好不同,經濟條件不同,價值觀也不同。但如果讓我說說我的做法,那一定是有機會、有精力就要出去走一走。不想多說旅行的價值,旅行不等同于放松,事前需要攻略,需要準備,路上需要辛苦跋涉,但只要喜歡,這些都不算事兒,但如果不喜歡也沒必要去勉強。人生在世,我覺得不同的體驗很重要,每一次旅行,都是我們難忘的回憶,收獲自知。
遙想當年那些難忘的旅行
10 6 7
雖然我在結論上同意“沒必要每年帶娃必須去度假”,然而整篇文章看完,竟有種“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嫌棄和不適,感覺完全沒有表明或者解釋自己觀點并進行溝通的必要。
幸虧我娃沒有遇到這樣的班主任,幸虧我們沒有這樣的家人。
15 1 9
16歲
想法
肯定沒必要??! 首先國內旅游市場太商業(yè)化了,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所謂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就是旅游行業(yè)編撰出來的廣告用語,行萬里路就是去旅游嗎?如果有這么簡單就好了,我眼中的行萬里路需要自己獨立的出來做事從中碰到不同的人和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而不是在別人的安排下上午看這個景點,下午再看另外一個景點。
其次,孩子在較小年齡時的記憶基本不能保留,我和兒子在一年級時去北京玩了幾天,但是現在兒子說啥也想不起來了,在這樣的年齡段,不如進入大自然,約三五好友盡情嬉戲不是更好嗎?
最后,...
13 4 2
11歲
想法
我覺得挺值得,旅行是一種體驗、回憶,更是一種考驗和挑戰(zhàn)。小baby階段,以偕老帶幼的家庭天倫輕松游為主,看看美景、吃吃美食、住住熱鬧豪華的親子酒店。大一些,旅行的運動量日益加大,冬天滑雪、夏天沖浪、徒步、登山,起得比雞早,親身親眼去丈量和體驗這個世界的感覺,其實還真的不賴。走著走著,孩子能自己摸索路線了;玩著玩著,孩子開始有非常明顯的喜好、選擇了;陪著陪著,孩子越走越快、越走越遠,父母有點開始跟不上了。值不值,除了經濟的考量,我作為媽媽是非常珍惜的,遠比在家睡懶覺、看電視、刷...
14歲
想法
這真是一篇神奇的文章 旅行確實不是標配。但是犯不著為了說明不該旅行而舉那么多負面的案例吧。什么為了旅行而請假,什么旅行把手指凍傷,即使有,恐怕也是低概率事件吧。
旅行是生活方式之一,但是不是生存方式。衣食住行的基本保證是我們活下去的根本,但是沒有旅行我們不會活不下去。旅行只是眾多生活方式的一種,可以選也可以不選,具體根據各家條件和各家生活理念。
我是忠誠的支持并堅定的帶娃旅行人之一。通過旅行,娃對英語發(fā)生了巨大的興趣,通過旅行娃對世界保有了極大的好奇,通過旅行,娃學會了遇事冷靜想辦法,通過旅行,娃...
想法
有沒有必要?
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
有能力又喜歡可以走遠一點,吃好一點,住好一點,高大上的地方多打卡幾個
沒能力但喜歡可以走近一點,吃隨便一點,住差一點,免門票的多逛逛??
實在是熱愛的,還可以窮游。前兩天看到一個大姐和老公離婚以后抑郁癥了,后來騎個自行車說走就走,邊打工邊騎行,后來窮游到國外去,抑郁癥都好了。
我還是挺喜歡帶娃走出去看看的 同為老師,有寒暑假,雖然我本身是個死宅,但是我還是很喜歡帶娃出去走走看看的,不論遠近,只要條件允許,帶娃出門見見世面還是很有必要的,至于花不花大價錢的就看自家的能力唄,錢多就多花,錢少就少花,國外游,國內游,省內游,周邊游,選擇多多,可以逛吃逛吃,可以參觀博物館,也可以欣賞山河壯麗,總之,我和娃都喜歡出去玩兒。
6 1 1
9歲
想法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什么不能去呢? 不僅是娃,大人也是需要定期換個環(huán)境的吧。除除心靈和身體的塵埃、滌蕩心靈、加深思考。

以前自己小的時候沒這個條件,長大了會格外喜歡每年出去走走。

有了孩子后,只是在“出去走走”的基礎上帶上孩子、帶上父母。

從娃兩個月的第一次火車旅行--回姥姥家,到2歲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旅游”,去蘇杭。此后基本保持每年兩次旅行的頻率。即使是2020年,也在疫情緩解后的國慶節(jié)去了海邊。2021年也是去了兩個地方,唯一沒有安排出行的是2022年(姥姥家還是回了,不算在旅行范圍)。2023年...
3 1 2
15歲
16歲
想法
看了幾個花友的回答,特意去看了看那篇文章。只能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吧。我有同事,平時柔柔弱弱,一到周末,生龍活虎,她說旅行就是休息。也有朋友一提到外出游玩,頭都大了,又累又煩的感覺。
我比較懶,旅游經常是跟團。特種兵式旅游是不是就沒有什么價值呢?不!
團體出游,既可以教孩子有時間觀念,在規(guī)定時間內回到指定集合地點,又可以教他靈活機動,在實在來不及的情況下怎么處理。比如提前告訴導游,讓他通知其他團友,做好心理預設等等。還可以觀察導游及團友情況,覺得是否對感興趣的地方延長時間。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