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5-09-08 · 圖片1
     展讀“抗戰(zhàn)期間香港郵政史”有感
               潘安生

    繼蟻、蔡二君合著之“抗戰(zhàn)期間廣州郵局香港分信處暨沙魚湯郵史研究”巨作後,頃又得讀蟻君新著《抗戰(zhàn)期間香港郵政史》新著之初稿,此一石破天驚之椽著問世,必將更為舉世矚目,而我尤有先睹之快,并承邀作序。
    其實愚叟如我,雖為親經(jīng)八年抗戰(zhàn)之人,在中國大陸內(nèi)地郵局工作,當時與身陷日佔區(qū)之家人,輾轉傳遞萬金家書,早已知香港郵局為之居間協(xié)助送達,深有感情。然而間關萬里,消息難得,究竟在抗戰(zhàn)八年(1937-1945)之間,香港一地對中外用郵人仕作出了何等艱巨的貢獻,尚屬一知半解。今得讀此書稿本,真相乃告大白,不勝欣慰之至。
    抗戰(zhàn)爆發(fā)前夕,我郵早已洞燭先機,自“九·一八”東省淪陷,郵總未雨綢繆,即規(guī)劃在香港預籌印刷郵票,以應一旦華北告警白紙坊(在北京)無法維持,必賴港地覓取可以支援之書局,於是抗戰(zhàn)軍興後,即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大東書局及中華書局等,陸續(xù)有所謂“港版”之郵票,足以支持。同時,郵政儲金匯業(yè)局亦在港設辦事處,所有郵票監(jiān)印及郵匯局之主持,派一英籍郵務長慕雷(Murray ))以專員(Delegate)之名義,駐港辦事,良以香港是時為英國屬地,“以夷制夷”,人地之宜。日後,廣州郵局在港設立了“分信處(Canton P.O. Sorting Office)”,尤須與英國港郵密切合作,亦即由慕氏兼任分信處主任。
    凡事窮通應變,中日戰(zhàn)爭長達八年,其中前四年,淪陷區(qū)與大後方自由區(qū)互通郵訊,甚得香港為之經(jīng)轉,合作無間,當時內(nèi)地物資困缺,攸賴滬港之間溝通接濟支援,郵政在大後方所需文具物料(包括郵差的綠衣制服)亦多賴郵總設在上海的供應處用郵包寄來,至於不甘日人欺凌而投奔自由的郵政人員,亦多取道香港西行。
    抗戰(zhàn)前半期,香港實為中華民國合作之戰(zhàn)友,可惜好景不常,至1941年12月8日,倭軍發(fā)動珍珠港偷襲,引起太平洋大戰(zhàn),而香港遂遭波及,不旋踵而敵寇席捲東南亞,香港郵政亦告變色。此後的三年八個月期間,在日佔之下,一切改觀。港郵亦一如日據(jù)時期之臺灣,郵票、郵資等等,皆視同日郵之殖民地,換用了東洋帝國的票品,與日本往來郵資按本國費率,郵政改稱“郵便”,郵戳亦依日式,即派日人為“香港總督”。美、英既與日宣戰(zhàn),僑民亦淪為集中營之俘虜,受凌辱虐待,一言難盡。我曾與美國中華集郵會會長丹尼遜(Danison)在臺晤談當年事,真是不堪回首。
    這三年八月的香港郵資,由4錢開始,後經(jīng)兩度調增,但幅度不大,直到戰(zhàn)局急轉直下,大勢將去的最後四個月,三島日幣通貨暴漲,郵資亦驟增至3圓之多。
    以上絮談,祗是此一大作的一角,據(jù)載書成後將可見票封戳及有關報章之影印,令人大開眼界,當拭目以待之。
    承蟻主編之囑,匆促命筆,祗可當作讀後感言而已,不足稱為“序言”。
    書中用詞稱日人侵佔香港後為“日佔”,此詞恰當,但亦每見用“日治”字樣,殊有未妥。希能調整一律用“日佔”。敬請卓酌修正是幸。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6個月
書評
抗戰(zhàn)期間香港郵政史
蟻健 / 沙漁涌郵史俱樂部
歷史的插曲

香港歷來是中國的領土,原為廣東省的一部分,方言與“廣東話”相通。古時因島內(nèi)多產(chǎn)沉香而得名“香江”,至明代時因轉運香木,始有“香港”之稱。
西元1840年(大清道光二十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之後,英軍於1841年1月26日武裝佔領香港島,此為英國侵略統(tǒng)治香港的開端。後至1842年8月29日(大清道二十二年七月廿四日),清廷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修約中除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五處爲通商口岸之外,還將...
6個月
書評
2001-2006中國普通郵資信封(白封)資料匯編(第二版)
高傳智
中國普通郵資信封(白封)資料匯編
(2001-2006)

自PF1《芙蓉花》開始,新中國普通郵資信封進入“大封時代”。由PF1的1號封(162MM*103MM)時代,到PF7的2號封(176MM*110MM)時代,至PFI1一早躍升為6號封(230MM*120MM)及PF21為代表的7號封(229MM*162MM)時代,“大封時代”至今業(yè)已二十余年,這一時期普通郵資信封空白封(簡稱普自封)的發(fā)行分以下幾個階段:
2001年6月-...
6個月
書評
國內(nèi)郵政快件首日封研究
胡欽祿 編著 / 陜西人民出版社
后記

經(jīng)歷20年的數(shù)據(jù)收集,經(jīng)過三年的編寫,本書終于能和大家見面了,心中如釋重負,但又惴惴不安。筆者本想繼續(xù)收集更多的材料寫作,但因年逾70,材料不宜久擱,遂倉促成書,唯恐是一份不盡如人意的答卷,有負同好的殷切期盼。
知識乃天下公器,人皆不可得而私之。本書的編寫得到了郵政快件研究會同好提供的翔實資料、清晰圖案,充分體現(xiàn)了團隊協(xié)作精神。承蒙同好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全方位編寫郵政快件新業(yè)務開辦首日絕非一易事,...
6個月
書評
沙漁涌郵史新探暨百歲潘公論郵信札集萃
蟻健 / 沙漁涌郵史俱樂部
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隣
潘安生

常言道“集郵有三益:怡情益智兼儲財?!逼鋵嵑沃轨洞巳?,至少,“會友”亦是確爲另一益。筆者自50年前,由於職場的公務所需,曾廣結各方郵友,遠至海內(nèi)外,中外郵友同道,屈指難數(shù),其間雖多爲翰墨之交,鮮有覿面晤對之緣,但彼此鴻雁互投,談得十分投機,積數(shù)十年而不離不棄,友誼久而彌堅。
最近大半年間,在粵港澳三地之郵友,對於抗戰(zhàn)期間之沙魚涌秘密通海郵路,形成郵史研究之熱點,屢有雅集論壇,話題不免...
6個月
書評
清代郵政用品
趙建 編著 / 中國郵史出版社


青年集郵家趙建組編的《清代郵政用品(1877-1911)》郵集,在2007年圣·彼得堡世界郵展上,以92分的高分榮獲金獎。這是中國郵政用品集郵史上值得稱道的一件大事。92分是迄今中國大陸集郵人士編組的郵政用品類郵集,參加世界最高級別的郵展,所獲得的最高分數(shù);用清朝郵資明信片組集,更是首次獲得金獎,成績確實喜人。現(xiàn)在,趙建先生擬把這部金獎郵集彩印成冊,供郵友參考,并囑我寫一個“序”,推卻不恭,勉力從之。
趙建比我年輕30歲...
6個月
書評
郵政用品研究2007年總第三期
甌越郵政用品研究會
甌越寄語

踏著時間飛速的腳步,懷著金秋收獲的喜悅,2007年卷《郵政用品研究》與大家見面了。
從會刊創(chuàng)辦至今,我們努力耕耘、精心策劃、認真撰寫文章,目的就是為會友和讀者提供一個學習和研究的平臺。從反饋信息來看,本會刊得到了全國眾多集郵名家和郵政用品集郵愛好者的高度評價,這是令我們感到欣慰的。
會刊能取得這樣大的成就是與研究會全體會員的努力,及集郵界師長和同好們的支持分不開的。擬定題目、邀約作者、斟酌文稿、打字上網(wǎng),哪一項都...
6個月
書評
郵史研究第二十一期
海峽兩岸郵史研究會
編後語

幸賴郵壇諸位先進的支持與配合「郵史研究」第二十一期才能如期出刊,限於篇幅,晚到的郵文只得暫時割捨,留待下期再行刊載。
本期共刊出郵文十七篇,一如往昔內(nèi)容涵蓋各個層面,除悼念袁老的紀念文章外,古典類有談慈壽票封二篇;郵政文具類有研究大清簡與大清片二篇;中期類有蓉區(qū)單位票一篇;郵史專文類有論郵遞與貨幣關係、山海關欠資封、臺灣日據(jù)初期郵政、大陳島郵史與僑批封;郵戳部分共四篇含郵資機戳、儲匯戳、海關檢查戳及花蓮局郵務檢查戳;印花...
6個月
書評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之中國國際郵路
張永浩 著 / 中國郵史出版社
序言

張永浩先生是一位澳籍華裔中國歷史類郵品研究家,曾在2005年編著出版《中華郵史談》一書,受到國內(nèi)外集郵人士歡迎,至今在不足三年時間內(nèi)又有一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之中國國際郵路》專論巨著問世,再次奉獻給對此有興趣的讀者,雖然前後兩冊撰作都是以封述史,以戳證史,郵資憶史,但這部新作卻集中論述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國際郵路,顯示作者不僅有豐富的郵品收藏,更有熱衷于此的淵博歷史知識。本人應張先生邀請,就此書出版寫一序言,實際上是本人先讀爲快,十分...
6個月
書評
郵政用品研究2014年總第十一期
甌越郵政用品研究會
甌越寄語

今年4月份,楊利民會長在甘肅調研時專題聽取了原副會長王新中同志關于民間集郵組織的匯報,楊會長對民間集郵組織開展的活動、取得的成果、創(chuàng)造的經(jīng)驗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5月份,中華全國集郵聯(lián)合會把《社會集郵組織的發(fā)展與管理研究》列為2014年度重點研究課題,并于7月29-30日由徐建洲副會長帶隊到上海調研“社會集郵組織的發(fā)展與管理",10月份又在北京召開了“社會集郵組織與管理”研討會。這一系列舉措振奮人心,寓示著民間郵會的發(fā)展可能又...
6個月
書評
上海集郵文獻史(1872-1949)
朱勇坤 / 上海文化出版社


我退休前在上海市集郵協(xié)會一直是擔任兼管集郵市場的副會長,經(jīng)常要考察郵市、聯(lián)系郵商、為會員推薦郵品、在會刊上撰寫“郵市漫步”專欄文章等。在1994年第三次郵市大潮來臨前夕,我的摯友也是曾經(jīng)的一位郵政同事,朱勇坤的大作《郵票投資技巧》問世,我應邀欣然為此書作序。書中把有關郵品的收集、研究、投資、辨?zhèn)?、保值等一系列既新鮮又實用的各種知識和技巧介紹給大家,這在當年是十分前衛(wèi)的,也曾在集郵界引起轟動效應,同時也使該書印量不斷上升。這么一冊...
抗戰(zhàn)期間香港郵政史
作者:蟻健
出版社:沙漁涌郵史俱樂部
出版時間:2019-04
打雜兒的圖書館
打雜兒的圖書館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