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豬
2020 2017
發(fā)布于 2018-05-30 · 圖片4
講述友誼,寬容與分享的故事,小小鳥為大大熊與與青蛙玩而覺得自己受到了忽視,青蛙儼然一個第三者入侵,占有了大大熊,這讓它生氣,嫉妒,但當青蛙遇到危險時,小小鳥沒有多想,毫不猶豫的救了它。當大大熊和青蛙一起感謝她時,它說大大熊的朋友也就是我的朋友,它的心敞開了。
這種情景在小朋友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可以告訴小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誼。
畫面色彩很豐富,是種視覺享受。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11歲
書評
討厭的青蛙
(英) 格溫·米爾華徳 著;王軼美 譯 /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討厭的青蛙這本書,一開始小小鳥覺得很傷心,覺得自己被孤立了,明明和他做朋友的大大熊卻和青蛙做朋友了,覺得不公平,可是但青蛙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還是主動去幫助了它,真正的友誼不是占有,而是分享和寬容,對小孩和大人都很有教育意義
4歲
8歲
書評
我的妹妹是只狼
[英]京·麥克萊爾 著;[加]伊莎貝拉·阿瑟羅 繪;柳漾 譯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寫姐姐努力讓生氣變成像狼一樣的妹妹走出憂郁的故事,姐姐畫了狼喜歡的畫,有蛋糕一樣的花朵,糖果一樣的果實,最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畫面特別精美,讓人驚嘆,在前篇妹妹生氣的時候畫面主要是黑色基調(diào),后面姐姐畫的畫,開始呈現(xiàn)明媚,多彩,絢麗的顏色。里面的字體看起來也特別舒服,類似鋼筆字,優(yōu)雅大方。
4歲
8歲
書評
態(tài)度
吳軍 著 / 中信出版集團
一位履歷閃閃發(fā)光的父親,選擇通過書信的方式給兩位女兒提供成長和人生建議。理性,真誠,務實,是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這位父親博古通今的知識量,以及他的眼界和見地也讓我新生敬意。
如果看多了心理類或者主打溫情牌的育兒書,這本書可以帶給你完全不一樣的視角。
4歲
8歲
書評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看到花椒就會想到四川菜吧,沒錯,這是一本英國女孩寫的一本關(guān)于中國美食的游記,對川菜尤其情有獨鐘。
我想,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對中國美食的愛,才會深入后廚做筆記,深入到菜市場,甚至到廚師學校當學徒,并放下“中國人什么都吃”這種高高在上的西方人的架子,全身心的融入中國各地美食或雜食中。
當我在看這本書時,我被這位外國女孩對中國美食高唱贊歌而自豪,也從這本書中看到了美食之外的信息,講到湖南菜,她談到了毛主席和他的革命。講到北京菜,就不可避免的講到浩浩蕩蕩的皇家宴席以及與之形成反差的末代皇帝...
4歲
8歲
書評
馴鹿人的孩子
彭懿 著 / 接力出版社
這是一本以照片為圖畫的繪本,以一個五歲小孩子的馴鹿人的孩子為視角,記錄了這個神秘的馴鹿人游牧民的生活,他們生活艱苦,為了馴鹿這個心中神圣的圖騰,毅然堅守。
盡管有忠誠的衛(wèi)士,但馴鹿仍然面臨著消失的危險。
4歲
8歲
想法
9歲的丁少爺
1. 三年級的你,被批評的多了,你雖然大多數(shù)沉默,猜不出你在想什么,但偶爾也理直氣壯的表示,說我們大人怎么怎么樣。孩子有時候能一語道破實情,雖然難堪,但媽媽接受。我也在努力調(diào)整,即有親密連接,又能保持你的獨立,不把我的意見強加于你。
4歲
8歲
書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英] 羅伯特·戴博德 著; 陳贏 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6.24日看了一半,文字很優(yōu)美,雖然我沒細致讀過柳林風聲,但憑著直覺這本書是以柳為背景。
看完體會:
1.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真的很大,潛移默化對人的行為產(chǎn)生影響。
2.里面蒼鷺談到的關(guān)于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特別讓我深思,比如傾聽遠比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教導你更讓接受者信服;撒潑是孩子表達憤怒的一種幼稚表現(xiàn),嘔氣是輸家面對強大的贏家做出的無奈反應。
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自己對自己生活的好壞負有責任,蒼鷺用了“共謀”這個詞語,雖然父母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影響,但要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必...
4歲
8歲
書評
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1: 愛的奇妙滋味
圖·文/(荷)馬克斯·維爾修思,彭懿 楊玲玲(譯) /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一個讓大人看了都會為之一動的愛情故事,那種被愛情擊中的魂不守舍,為所愛之人做讓她高興的事,讓自己變得更好,愛情中的積極因子都在這只愛穿條紋褲的綠青蛙上很可愛的表達出來了。雖然旁人認為他和鴨子不是同類,他們不可能,但無法阻止他為愛情的奮不顧身,幸虧結(jié)局很美好,最后一句“愛情是沒有界限的”是神來之筆。
畫風是簡單的,清新的簡筆畫,故事卻意味深長。
BTW,這本書和《鱷魚愛上長頸鹿》有異曲同工之妙。
4歲
8歲
書評
那只深藍色的鳥是我爸爸
魏捷 著; 何耘之 繪 / 明天出版社
前面三分之二一直沒看明白,為什么這個爸爸變成了一只鳥學習飛翔有什么寓意,只是從與孩子的對話中,看出來爸爸很有耐心。直到最后才明白爸爸屢敗屢戰(zhàn)只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一道簡單的算數(shù)題,不過最后這個孩子還是算錯了。
感動這個爸爸的陪伴,沒有對孩子說任何否定的話,只是一遍遍的嘗試,多少父母能夠做到呢?我也沒做到,要善待孩子。
4歲
8歲
書評
孩子與惡
(日) 河合隼雄 著;李靜 譯 / 東方出版社
看了這篇《孩子與偷竊》這個章節(jié),父母在教育孩子不要偷竊的同時,也要關(guān)注到偷竊背后所傳遞出來的信號。即便生活在平和溫暖家庭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現(xiàn)偷竊的行為。
偷竊可能受饑餓的本能驅(qū)使,偷竊也可能是這個動作本身的冒險因子給孩子刺激和魅力,書中還大篇幅介紹偷竊與自立之間不可分割的糾葛,作者說孩子為了成為自己,必須破壞掉之前支撐著自己的支柱,而這必然以某一種惡為出發(fā)點,包括偷竊,這個觀點刷新了我的認知。
討厭的青蛙
作者:(英) 格溫·米爾華徳 著;王軼美 譯
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11
哲學豬
哲學豬
202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