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豬
2020 2017
發(fā)布于 2019-10-13 · 圖片6
看到花椒就會想到四川菜吧,沒錯,這是一本英國女孩寫的一本關(guān)于中國美食的游記,對川菜尤其情有獨鐘。
我想,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對中國美食的愛,才會深入后廚做筆記,深入到菜市場,甚至到廚師學校當學徒,并放下“中國人什么都吃”這種高高在上的西方人的架子,全身心的融入中國各地美食或雜食中。
當我在看這本書時,我被這位外國女孩對中國美食高唱贊歌而自豪,也從這本書中看到了美食之外的信息,講到湖南菜,她談到了毛主席和他的革命。講到北京菜,就不可避免的講到浩浩蕩蕩的皇家宴席以及與之形成反差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生活。當然關(guān)于中國吃野生動物,中國的食品安全作者也給了自己的思考與見解。真是一本客觀,嚴謹,但又很具看點的紀實書,非常推薦。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15歲
想法
當父母覺得科普書枯燥的時候 孩子通常也愛不起來。

能愛的起來,有很大程度是因為通過這些科普書的知識和自己感覺親密的家人或者朋友有共同的話題,孩子在這些領(lǐng)域的學識和見解,能得到愛的人的回應。

所以,別勉強自己。即便看看自己感興趣的菜譜或者是園藝,也是科普書啊。跟孩子也可以聊聊這些。我就特別喜歡跟孩子看做菜的視頻和書。比如以下這幾本。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風味人間
人間有味是清歡
《嘗一口人間煙火》
4 1 1
17歲
書評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以下不是書評,算是讀后憶事吧!
因為扶霞與川菜的情緣,讓我想起了Sarah與中國科研的情緣。

1998年的某一天,我在導師的辦公室見到了一位金發(fā)碧眼的女士,她叫Sarah,劍橋大學化學系畢業(yè)的博士,當時正在做博士后,來中國訪問。我聽了她的學術(shù)報告,那時剛剛開始研究生學習,很多地方聽不懂。后來聽說她得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資助,將要先和她的先生去新加坡學習一年中文,然后到我們所進行博士后研究。2000年的9月,她和她的先生以及3個月的兒子來到北京,開始了這里20年的情緣。
我很榮...
18歲
書評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魚翅與花椒
《魚翅與花椒》封面很有市井氣息,中國人簡樸的一頓午餐,凳子臨時拼出的餐桌,房子門口桌邊的竹椅上,在那花瓷碗里面盛放的卻是一份份滿足感和幸福感。捧著飯碗,一起吃著家常菜。引得扶霞不由自主上前與大媽攀談。邊上一只小狗的眼神里也是襯的午餐的誘人。簡簡單單,又是一餐。
《魚翅與花椒》兩者似乎沒有聯(lián)系,陽春白雪、下里巴人一般,毫無交集的兩者,名貴食材與重口味調(diào)料,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整本書浸入式探究中國美食,代入感很強,扶霞從一只小小的皮蛋開始中國美食之旅,第一次去亞洲就...
11歲
16歲
書評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今日重溫了此書,非常棒。翻譯得也不錯,不像其他外國紀實文學翻譯過來那樣干澀難咽。大概作者本身文采也不錯。近期去過一趟揚州,這會兒讀揚州的那篇特有感覺,似乎跟隨著味蕾又一次故地重游。人間食物,撫慰人心。
16歲
書評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的描寫細致,翻譯的也非常傳神。我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講美食的書,也是一個近20年的中國的發(fā)展史,從作者的行文中仿佛再一次經(jīng)歷了近三十年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強烈碰撞,我們在抱怨外國人不了解中國的時候,我們對國外的真實情況又了解多少呢?作者開放的心態(tài)很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這不僅是一本寫美食的書,很值得一看。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知道這本書,是因為看了一篇對《風味人間》導演的訪談,于是下單買書。
書是好書,一本很好的美食著作,但讓我更感興趣的是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作者個人的心路歷程。生于牛津知識分子家庭,在劍橋念大學的學霸,畢業(yè)之后當新聞編輯,申請政府獎學金的理由是做中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研究這樣的社科項目,一路循規(guī)蹈矩、暢通無阻地走在通向社會精英的金光大道上。然而到達成都后不久,埋藏在內(nèi)心深處當大廚的兒時夢想重新被每天都能品嘗到的美食激發(fā)出來,并發(fā)揚光大了。
她熱衷于逛菜市場,遍嘗美味,鉆餐廳后廚,甚至還正...
4歲
8歲
書評
態(tài)度
吳軍 著 / 中信出版集團
一位履歷閃閃發(fā)光的父親,選擇通過書信的方式給兩位女兒提供成長和人生建議。理性,真誠,務實,是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這位父親博古通今的知識量,以及他的眼界和見地也讓我新生敬意。
如果看多了心理類或者主打溫情牌的育兒書,這本書可以帶給你完全不一樣的視角。
4歲
8歲
書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英] 羅伯特·戴博德 著; 陳贏 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6.24日看了一半,文字很優(yōu)美,雖然我沒細致讀過柳林風聲,但憑著直覺這本書是以柳為背景。
看完體會:
1.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真的很大,潛移默化對人的行為產(chǎn)生影響。
2.里面蒼鷺談到的關(guān)于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特別讓我深思,比如傾聽遠比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教導你更讓接受者信服;撒潑是孩子表達憤怒的一種幼稚表現(xiàn),嘔氣是輸家面對強大的贏家做出的無奈反應。
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自己對自己生活的好壞負有責任,蒼鷺用了“共謀”這個詞語,雖然父母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影響,但要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必...
4歲
8歲
書評
媽媽讓我賣茄子
(日)原田剛 文;(日)筒井則行 繪;唐亞明 譯 / 浙江人民出版社
《媽媽讓我賣茄子》,我承認是個標題黨,很容易被這種帶新意的書名吸引,整本繪本的基調(diào)很暗淡,沉重,繪畫和字體只有黑,紫兩種顏色,人物線條凝重,猶如這一家人的生活,一直生活在困境中。
第一次看到文字中含有貧窮,農(nóng)民,黑乎乎的飯菜等這樣字眼的日本繪本,還是讓我吃了一驚,日本在我淺薄的意識中,是個發(fā)達的國家,潛意識里面竟然覺得日本是和粗糙生活不沾邊的,現(xiàn)在覺得這是我的刻板印象了。
“我”們家依靠賣茄子為生,即使賣力辛勤工作,家里依然很窮,沒法體面生活。家里的菜永遠都是賣完挑剩下的茄子...
4歲
8歲
書評
14只老鼠系列: 14只老鼠的搖籃曲
[日]巖村和朗 文·圖;彭懿 譯 / 接力出版社
一個很溫馨的,相親相愛的一家,生活如此安靜,美好,一家人14只老鼠圍坐在一起吃晚餐,講述自己白天的故事,一起聽媽媽講故事,聽著奶奶和爸爸搖籃曲睡著,猶如我們記憶深處的理想家庭生活。書中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形態(tài)各異的老鼠形象,圖畫的光線處理,是本值得和孩子親子閱讀的書。
譯文紀實系列·魚翅與花椒
作者:扶霞·鄧洛普 著,何雨珈 譯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07
哲學豬
哲學豬
202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