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嘛愛你
2019 2019
發(fā)布于 2023-04-27 · 圖片1

今日簡記0427

早上請假半天,家長開放日。周四
真是久違了!

圍觀、陪伴孩子們半日學習生活,
娃興奮,我幸福。

最大的意外是我要走的的時候,哥哥哭了!滿滿的不舍!妹妹倒是很好溝通,通情達理。
其次是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家孩子到校算晚的了,要改變!

晚上兄妹倆自己玩新進的桌游
觀察力大挑戰(zhàn): 玩轉動物城(BS01625) 
嗨翻了!
#和孩子一起成長# 
提到的圖書
觀察力大挑戰(zhàn): 玩轉動物城(BS01625)
15人有 · 8人讀過
BANGSON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安水如:育兒的過程】

育兒的過程,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幫助孩子這個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的過程。它還應該是父母等成人自我成長的過程。

育兒是一個雙向的教學相長的社會活動,是成人在陪伴孩子生長的過程中,要去自我教育,自我內省,自我成長。

這就要求成人莫將時間的所有、精力的所有、目光的所有,都給投注到孩子身上。成人一定要懂得將時間、精力、目光的部分,回放到自身,去關愛自身的成長,和茁壯。

我們都知道,孩子需要被關注,被關愛,但不需被過度關注,過度關愛。倘若父母將時間、精力、目光...
13歲
想法
又是個快樂的周末 今天又有同學邀請娃去家里玩。上午在同學家玩體感游戲機,那真是扭得一言難盡啊……中午吃完飯去看了獨行月球。關鍵從同學家借回來一套漫畫書,灌籃高手,想當年也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經典動畫片。迫不及待在車上就看起來,那個笑聲真是魔音穿耳#和孩子一起成長#
3歲
11歲
想法
關于愛情 昨放學接娃,回家路上跟娃說起同學們最近都在看什么書。
娃說XYZ讀的《四世同堂》、《駱駝祥子》,ZJY讀《故宮里的打怪獸》等等。
我說中國近現(xiàn)代必讀的作家老舍、魯迅、矛盾、巴金……
娃說了這幾位作家的代表作,接著又說,“我們老師說了,巴金的可以暫時不看”。
我有點好奇,問:“為什么”?
“老師說書中有講關于愛情的”。
“先試著了解了解也可以啊”!
“不想了解”……
話題到此結束
論老師對愛情啟蒙的重要性
8歲
17歲
想法
開完高中第二次家長會,我在思考的事情…… 高中第一次家長會,是開學不久,主要內容是:進入重點學校心態(tài)和心理健康的講座。我也提前和前幾屆的家長朋友溝通過,大概就是,高中競爭非常激烈,優(yōu)秀孩子湊在一起,非??简灪⒆雍图议L的心理調適能力。
高中第二次家長會,是期中考試之后。學校統(tǒng)一講話,我認為我get的主要內容有兩點。主要內容之一是家長如何正確看到孩子的分數(shù)和排名,我想對于大多數(shù)家長,還是比較有感觸的,雖然在初中也是成績會有波動,不排名,但是孩子們之間的交流還是或多或少會知道大概學校的位置,從來沒有像高中一樣,感覺那么的不...
8歲
10歲
想法
冬天的時候想念夏天 幾個星期前,我親歷了一次被電話詐騙。騙子在電話那頭努力地扮演著新加坡某政府官員,字正腔圓,坡道設計的像模像樣,起承轉合,有低有高。一開始,我還真以為騙子是如假包換的某部官員,差點亂了陣腳被騙了,幸好隨后通過幾個靈魂拷問識破了這場騙局。

謊言之所以是謊言最終能被拆穿,就是它需要無數(shù)個謊言來加持同時不能被細究。
8歲
10歲
想法
成長 種子寶寶迫不及待地鉆進泥土媽媽的懷抱。同是綠豆,一個土培向左,一個水培向右,終將開花結莢成長。可孕育綠豆的生長環(huán)境變了,長大是不是意味著成長,而成長的終極目標是不是只是生活……

#和孩子一起成長#
經驗與自然
7歲
想法
??【書摘感悟】《被討厭的勇氣》
不想被人討厭,是所有人的本能和原始的欲望。就像石頭滾落山崖。我曾經以為無拘無束就是自由,想干嘛就干嘛就是自由。從沒想過被本能支配著根本不是自由,你所謂的“想”只是欲望驅使。

受這種驅使,你會想要被所有人喜歡,而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煩惱隨之而來。

愿你有真正的自由,有被人討厭的勇氣,逆流而上,推著自己不順著欲望滾落山崖。
【安水如:育兒要重精神】

一早聽聞,一個25歲的研究生自殺了。對此,我是不覺震驚的了。因為,這自殺現(xiàn)象,哪兒都有的。

曾在北國的某個深山,我就聽說有一個貧窮的愛酗酒的男人,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自殺的了。而兩個孩子,都還很小。

人,不論是誰,那都會有心靈困頓,會迷茫,會憂傷,會難過,會悲傷的。從沒有過心靈困頓的人兒,大概是沒有的。

不同的是,一些人能夠去尋覓出路。而一些人卻被那些消極的情緒,或思想所左右,乃至于奴役,慢慢地走向自我毀滅之道。

人會毀滅,大概是真的絕望...
17歲
書評
人類簡史: 從動物到上帝
Yuval Noah Harari, 尤瓦爾·赫拉利, 林俊宏 (Translator) / 中信出版社
#開創(chuàng)思維、學科交叉、宏觀歷史、人文關懷#
這是被很多人推薦的一本關于大歷史觀的書。第一章,作者從135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開始,到38億年前地球上形成有機體,講到二三百萬年前類人動物的出現(xiàn),到7萬年前智人成為地球上唯一的人類,從物理學,講到化學,再到生物學,最后到歷史學,他的敘述方式一下就吸引了我這個學生物的。
作為歷史學家,作者在36歲寫成了這么一部宏大的歷史作品,卻不涉及具體的歷史年份、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和地點,而是從遺傳學、生態(tài)學、人類學、哲學、心理學、及文學和藝術的角...
8歲
10歲
想法
早起,一邊刷牙一邊回看東京奧運會中國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的精彩片段。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汗毛豎起,感動得想流淚。

有人說,蘇炳添東京一戰(zhàn)封神成名,但這位已32歲“高齡”的圓月彎刀跑神,過去十幾年賽場下所付出的汗水和無數(shù)次枯燥乏味的重復練習,誰又曾看到?

不知道為啥,看到最后一棒小眼平頭的吳志強沖刺那一刻,總覺得這位單眼皮男生丑帥丑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