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19-11-29

語文學習

家有低幼孩子的我,給孩子做啟蒙第一考慮不是應試(當然很有可能六六大了我就不這么認為了),英語如此,語文更是如此。
首先我覺得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文化歷史國家的人應該先認可并熱愛自己的文化,我也很喜歡詩詞歌賦,也喜歡用文字去表達,同時我也希望六六也能喜歡。
不過這么久以來語文的啟蒙也只是止步于繪本閱讀,真正國學的東西除了聲律啟蒙,其他的接觸的很少,接下來我也要花點時間在語文啟蒙上了。
回應1 舉報
贊1
收藏2
5年前
等待你出心得
發(fā)布

推薦閱讀

13歲
想法
日常小練筆一篇

今日作業(yè)不多,二單元也上完了,和她商量下,讓她寫一篇吧,她同意了。

樣貌描寫,沒有找到,踢球過程還是寫的可以的。雖然人家二年級的作文已經好的不得了了,咱家還在自個摸索中前進。

只要肯寫,用心去寫,我相信,假以時日定能寫出好的文章。
13歲
想法
第8篇練筆:??????求贊。
擴寫: 老師正眉飛色舞的講課。
注意用神態(tài)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來豐富內容。

圖二是我寫的,圖一是娃參考了我的之后,自己整理的。

練筆感受:
顯然是個執(zhí)拗的娃,基本上沒用我的內容。不過里面有神態(tài)和動作描寫,可以過關了。
10歲
想法
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語文剛剛進入正式學習的階段,分享下孩子上小學之前語文的啟蒙準備。

語文不能急于求成,都來源于點點滴滴的積累。而這其中,父母的陪伴必不可少。

最大的建議就是堅持閱讀。

從親子閱讀開始,培養(yǎng)孩子對書籍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讀完一本書,結合書籍內容,跟孩子聊一聊,既增進親子關系,也能夠培養(yǎng)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內容選擇上,盡量多樣化。童話的,科普的,學科類繪本等等,特別是歷史類書籍,各式各樣的書籍給孩子接觸及閱讀的機會。

低齡兒童...
12歲
想法
【豆豆媽每日流水賬】
2021年3月15日周一

晚上我到家有些晚了。娃早已寫完作業(yè),也做了機構數(shù)學的一部分練習,還自己寫了故事。
今天英語一二單元測驗,100分。聽寫單詞也是100分。老師說。班里很多孩子都不是全對,要求加強背單詞。我娃還是省心啊。
晚飯后學習音基知識加練琴一小時。
做了一頁計算,一分十幾秒全對。
洗漱時聽英語,上床后讀了關于莫扎特的繪本。預習了語文,讀了牛津樹。
十點鐘關燈呼呼。緊湊的一天!
11歲
想法
大語文——古文也不難學

我記得以前學語文,最不喜歡的就是文言文。拗口,難理解,難記,難背誦。為了不讓孩子重復我的難題,我特意早早尋找資源,還真被我給找到了特別合適的。
從240句朗朗上口的小古文開始(240課),升級到成語里的文言文(100課),再進階到小學生文言文100課。一站式解決孩子學古文,文言文的難題。關鍵是這么枯燥的知識點,用孩子喜歡的語言,變成了孩子喜歡的動畫!不知不覺就吸收內化了。
建議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小古文,這樣到一年級或者二年級,就能把語文最難的部分給解決...
13歲
想法
今天女兒突然又把幼兒園的折紙書翻出來玩了,玩著玩著,就突然想到貼在大白紙上。
我趕緊夸她做的好看,這個手抄報可真是與眾不同。要是寫個故事,就更好了。
女兒很快就開始寫了。
看到女兒寫故事,我很能明白為什么孩子們不愛這作文,很多字不會寫,很多想法表達不出來。
所以,如果低年級孩子愿意每天認真寫日記的,那必定是天使娃娃。
我娃肯定不是天使娃,我只能想著法,讓她能寫就寫吧。
看書多,也得練筆。寫作這事,也是需要自己把自己頭腦里想的表達在紙面...
14歲
想法
今天練筆13:
“落日的余暉灑滿校園……”
請以這個句子為開頭,續(xù)寫下去。
要求:請描寫出黃昏時你觀察到的景物(環(huán)境描寫)
圖1是去冰雪樂園玩兒回來寫的,明顯是湊合著趕出來的。圖2責令重寫的,果然是玉不琢不成器??
11歲
想法
寫作之情景設定
今天寫了兩篇有道的作文,感覺娃的菲律賓沒白去,她把情景都設定在菲律賓,特別棒,至少她的作文不會跟哥哥一樣枯坐一天寫不了幾個字了吧。寫太多了 我也沒調整,就這樣吧
以后雙休日我多帶她出去走走。
14歲
想法
今日練筆14:
描寫一個不想起床的人,字數(shù)不限。

老師沒再寫其他的要求,我和她探討了一下:應該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至于修辭和成語,是能用盡量用。
第一遍寫得尚可,第二遍我?guī)兔櫳艘幌陆Y尾。
6歲
想法
聲律啟蒙目前學到六魚,錄了一些音頻,剛剛來花生學習雞娃,小女的聲音作品多多支持哦,她看點贊的?;旧下犃弑榭梢灾缸x下來,但是要連續(xù)三四天才能熟練才能錄音,基本不識字的。就是背呢。也給她講一下意思,典故,就這樣文盲半文盲地背吧。在小花生app上學了一招弄了一個chart,她定了一個目標,目前剛剛完成四篇,繼續(xù)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