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2-07-31 · 圖片3

如果孩子走我的老路,我希望英語不要成為她高考的絆腳石

因為學生時代的我英語不好,導致高考沒有考到理想學校,后來畢業(yè)后,參加工作我一做噩夢就是英語考試開始測試,嚇一身冷汗在睡夢中醒來,所以我對孩子的英語執(zhí)念很深。
如今寶貝一歲了,英語自雞中,她只會嗚嗚啦啦說含糊不清的語言,中文尚且不會,就不強求英語了,但是媽媽需要比 她知道的多一些,帶著她學習。

再就是戀愛家庭方面我會把媽媽的彎路告知她  不讓她走錯。

希望把媽媽的樂觀心態(tài)傳染給她。愛你  我的寶貝大疙瘩,還有6205天高考,我們共同加油。媽媽陪你重新走一遍高考。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

推薦閱讀

11歲
想法
哎呀要是他能走我一樣的路簡直做夢都要笑醒了好嗎?!我讀書找工作結(jié)婚家里沒有操過一點心啊,我媽的任務就是給做好吃的,我爸更不用說平時啥都不管然后每次送考都跟我吵架出幺蛾子……
有時候心理超級不平衡的,我怎么就沒那個運氣生個天使娃!
24 2 21
14歲
想法
也挺好的 娃如果能重蹈我的覆轍,那也不錯。當然我是希望她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但人生不就一次,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全新的一次。
我是成長型人格。娃爸的起點比我高,但我的成長空間比他大。
要按小時候,雖然同是80后,但我的生活環(huán)境應該是70后,更艱苦一些。
我們能走到一起,生活過得不錯,靠的就是他的起點和我的勤勞。
當然,我不希望娃全職,世界那么大,不要被孩子牽絆住,能闖一闖,看一看的時候還是要去。
24 5 2
17歲
想法
我身邊很多家庭,孩子最后走的真和父母一樣,父母從事公檢法律師的,孩子最終也選了法學;還有父母從事銀行業(yè)、醫(yī)生、電力,很多孩子也往往選了相同的專業(yè);父母做生意的,也有不少子承父業(yè)。畢竟,從就業(yè)和發(fā)展角度,走前輩走過的路,有現(xiàn)成的人脈、經(jīng)驗等各種資源。
我娃已經(jīng)說過,不會選走我和隊友的路,我覺得挺好,希望他有更精彩的人生。如果他以后改變主意,我也覺得挺好,也是熱門專業(yè),就希望他發(fā)展的比我好。
不管是不是走我的老路,其實都是不同的路。時代不同,走的人不同,從這點說其實壓根兒就沒有什...
19 1 1
10歲
想法
我的老路他沒法走,我和娃是迥然不同的兩個人,就跟我和娃爸的不同一樣。
性格差距。
我是個主打右腦的人,他是主打左腦的人。我小時候沒事會看書畫畫,他更喜歡自己對著空氣演講和做數(shù)獨。
體驗差距。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小鎮(zhèn),坐井觀天看的世界。而他從小做游輪,游世界,后花園是故宮后海大褲衩,看的書從歷史到地理,從太陽系到熱帶雨林。
教育理念差距。
我高中時候小看紅樓被父母拒絕,說是禁書。而娃我不給他設限,我給他找月經(jīng)的科普,吉他的制作流程,給他看世界之大。
他不是站著我的肩膀,是站著這個...
7歲
7歲
想法
孩子走我的老路,我是不太希望的。我在醫(yī)院工作,而且是市級大醫(yī)院。應該說,我一路走來,算是順利的。這個工作也是看著光鮮亮麗,但是參加工作后,卻是苦不堪言。上班時間長,工作壓力大,而且現(xiàn)在社會輿論導向?qū)τ卺t(yī)務人員的不公平,導致很多人仇視醫(yī)務人員,所以醫(yī)患溝通非常困難。每天上班,我都覺得很苦,很長一段時間,懷疑自己患上抑郁癥。娃是在那段時間里唯一能支持我的因素。而且同事中間,吃著抗抑郁焦慮藥物的人,很多。所以我覺得,就算我的娃成績平平也沒關系,不希望她像我這么不開心!
5 2 11
11歲
想法
首先,娃在生活上不會走我的老路。當年自己一個人來到這座城市,一窮二白,而娃已經(jīng)有父母幫忙打下的基礎,只會比我們好。
再者,讀書她如果能讀老母親的學校,那也是美滋滋的了。
家人一致認為:女娃不要那么好強那么累,不要像她媽??
那真的挺好的 我娃要是走我的老路就是985畢業(yè),然后混進高校任教,反正現(xiàn)在看來還是挺好的,不過時代不同了,我當初能做到的我娃未必能,這不一定是實力和努力的問題,也有運氣的成分,而且現(xiàn)在的孩子們多卷啊,我小時候哪里有這么卷啊?這么一想,覺得娃也挺不容易的。
9歲
想法
撇開“重蹈覆轍”的色彩義,單說走老路的問題。

如果娃能像我和他爸這樣,日子過得平平淡淡、開開心心,我會覺得特別好。我對娃的期望也很簡單:把自己的日子過明白,不擰巴、不較勁,知足常樂,隨遇而安。

惟愿吾兒愚且魯,無難無災,笑口常開。

17歲
想法
是說職業(yè)嗎?沒啥不好啊。不過他們才沒有我們的幸運。
關于這一點,龍應臺如是說:
我們二十歲的時候,七十年代,正是大多數(shù)國家經(jīng)濟要起飛的時候。兩腳站在狹窄的泥土上,眼睛卻望向開闊的天空,覺得未來天大地大,什么都可能。后來也真的是,魔術(shù)一般,眼睜睜看著貧農(nóng)的兒子做了“總統(tǒng)”;漁民的女兒,成了名醫(yī);面攤小販的兒子,做了國際律師;碼頭工人的女兒,變成大學教授;蕉農(nóng)的兒子,變成領先全球的高科技企業(yè)家。并非沒有人顛沛失意,但我們真的是“灰姑娘”的一代人啊,安德烈,在我們的時代里,我們親眼...
6歲
14歲
想法
如果我家老大能做到和我以及她爸爸這樣,我也是比較滿意了。畢竟我和她爸爸都是靠自己從農(nóng)村的初中考到縣里最好的高中,再保送進211的。不過倒是希望她在性格里別要向我們倆這樣比較被動,情商再高一點。但是目前看來還是受我們影響較多。
溪言媽媽
溪言媽媽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