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看電視,除了春節(jié)晚會。最近破例一家三口在一起看美劇小謝爾頓。當然謝爾頓是學神,不是學霸。
劇本不合理之處是父母智力太普通,怎么可能基因突變生出學神孩子。
合理之處也有不少,比如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小謝爾頓的哪種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這是學霸學神的重要特征。無論是天文物理,地質(zhì)學,防身術,宗教,表演等等。很多問題一遇到,都要去查資料或采訪,研究個透。尤其是對宗教那一集,他研究個透外,還創(chuàng)立了自己獨門的宗教,雖然只有一個門徒,哈哈。
還有一點,最近感觸遺傳因素的重要性,或者說是言傳身教。父母對某一領域悟性好,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孩子。如果父母不愛閱讀,不愛思考,或者讀書很笨,自身毛病一大堆,單純指望孩子成學霸,只能白日做夢了。父母靠譜,孩子多半不會差。
孩子之間的差距根源很大部分在父母。所謂學霸孩子,背后多半有不太普通的父母。不靠譜父母養(yǎng)出學霸或者學神孩子幾率是很低的。
想讓自己孩子往學霸方向發(fā)展,父母自身能力要求是比較高的。
回到自己身上,自認自己無學霸特質(zhì),也沒指望孩子成學霸。只愿養(yǎng)成一些思維習慣,比如遇到困難多思考,多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去解決。多閱讀,批判性解讀。知道自己智商一般,在思考、踏實和堅持方面下功夫。野百合也有春天。
至于好奇心等問題,大多數(shù)孩子被填得太多,好奇心大多被擠壓。大多數(shù)一輩子也沒找到興趣點。如果能對某一領域有極大好奇和興趣,能一直維持,最終成為獨家人才的,也是萬里挑一了。
最后一句話,笨鳥先飛,笨鳥堅持飛也是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