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環(huán)境為背景,以人類為媒介,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使兒童融入大自然,通過系統(tǒng)的手段,實現(xiàn)兒童對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編織,形成社會生活有效邏輯思維的教育過程。
王菲一直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更不會忽視自然教育了。08年的時候,就有群眾看到王菲曾手捧《本草綱目》,帶著竇靖童到昌平的碓臼峪爬山,一邊走一邊參照書辨認各種植物。
自然教育很容易實現(xiàn),走出家門,小區(qū)的草地,公園的各種樹木,我也會給兩個寶貝進行自然教育,引導徹寶觀察花草樹木,徹寶也愛觀察,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秋天采摘各種果子,
采摘各種果子拿回家,放上幾天,最后進了垃圾桶。每次丟棄的時候,都有些惋惜,如何讓認識自然的過程延續(xù)更長的時間,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一直是我在思考的事情。
《自然中來》是德國設計師薩賓娜·洛芙與大家分享的她創(chuàng)作的100余個創(chuàng)意作品,對自然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培養(yǎng)兒童 動手、動腦,啟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維,帶領小孩走進自然美學的創(chuàng)意殿堂。
一、自然認知
走進大自然,首先是認知,有的植物特別熟悉卻叫不上名字,還有一些相似又分不清楚,從認識他們開始我們的自然之旅。
小時候經常見到薊花,曾以為是我們當地的野花,沒有名字,沒有想到在這本德國翻譯過來的書籍看到,倍感親切,趕緊查了查這個字怎么念,記住了這個名字。
《自然中來》中的素材都很容易搜集到,蒲公英、薺菜和狗尾巴草,也有玉米、板栗和南瓜,還有鵝卵石和蝸牛殼。公園遛彎的時候就可以試著去發(fā)現(xiàn)小雛菊或者蒲公英。
認知自然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認真觀察的習慣,觀察是思維的眼睛,孩子通過觀察獲得表象,又通過觀察進行比較異同進而認識事物的本質:大小、顏色和質地感知等。
二、動起手來
做手工就需要用到各種工具,提前準備好工具和材料,磨刀不誤砍柴工,省的做手工的時候找東找西。處理堅硬的素材可能會用到木鉆子、刀子或者金屬絲,需要家長輔助操作的也做出了提示。
這些紅色的果子是孩子們采摘來的,摘完了就放在了車筐里,也不知道能用這些果子做些什么。
是不是感覺腦洞被打開了,原來這些紅色的果子可以做出這么可愛的作品,既可以是瓢蟲,顏色很符合;又可以是小男孩,形狀很像;還能串起來玩,感受一下質地。
《自然中來》里的手工從簡單到復雜,開始只是粘粘貼貼,到書籍的后面難度就會增加,而且不拘泥于材料,比如做毛氈蛤蟆菌,既可以用毛氈做,也可以用黏土,又或者用半塊蘋果來完成。每個主題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xiàn),每個素材可以制作多種作品,沒有唯一的答案,更能激發(fā)孩子去創(chuàng)作新的作品。
三、模擬場景
只是簡單做手工,好像少了一些樂趣,如何讓做手工更有趣呢,模擬場景,讓我們做的手工“活”起來。
青蛙、鴨子、小魚和花生小人都做好了,再做一條河就可以游泳了,幾個小朋友角色扮演來一次游泳比賽也是不錯的選擇。
角色扮演的過程刺激孩子想象,根據角色模擬幾聲動物叫,或者模擬姿態(tài)蹦幾下,也是美好的親子時光。
四、深度學習
王菲手拿《本草綱目》和孩子一起認識自然,除了在乎科普的嚴謹性,還有就是深度學習:認識,了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說到蒲公英,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很多人想到的是蒲公英的種子,輕輕一吹,隨風飄散開來,在《自然中來》中,蒲公英全身都是寶。
種子:灰白色,毛茸茸的,用來做老奶奶的頭發(fā)再合適不過了。
葉子:齒狀的葉子,長條的形狀,擺成龍的形狀,再拿紙條做成噴出的烈火,整個龍都活了起來。
花:黃色的花朵,細長條的滑板,既可以作蠟燭的火焰,又可以做成小雞的身體,又或者是獅子的鬃毛,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莖:空心,切開放水里就會卷起來,卷卷的,像孩子的頭發(fā),放在盤子,又像是一份美味的意大利面。
就連光禿禿的花頭,都可以做成可愛的小丑魚,在做手工的過程中,蒲公英的各個部位,不管是顏色和形狀,還是質感和內部構造,我們都了解的非常清楚。
五、感受四季變化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因為時間周期長,小朋友不太能理解季節(jié)的變化,隨著季節(jié)變化,大自然呈現(xiàn)出來的樣子不盡相同,我們可以通過花草樹木的變化,來解讀季節(jié)的變化。
《自然中來》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主題進行編排,脈絡清晰,是孩子親近自然的美好實踐。
春天:花草樹木開始變綠,草叢里的小花兒也競相開放了,柳絮、小雛菊和郁金香都是春天送給我們的禮物。
夏天:花更多了,草更綠了,這是大自然顏色最豐富多彩的季節(jié)。各色的花朵都是我們創(chuàng)作的素材,海邊撿幾顆鵝卵石,我們也能做出海底世界。
秋天:收獲的季節(jié),經過夏天的成長,南瓜、蘋果、例子和玉米都成熟了,還有飄落的樹葉。
冬天:草地枯黃、樹葉脫落,這個季節(jié)我們還有秸稈、樹枝和各種堅果可以用來創(chuàng)作。
可能你會顧慮,在大自然搜集素材,是否和我們提倡的保護自然矛盾,這個問題作者已經幫我們想到了,在書籍的開頭部分,講述了正確收集素材的方法。
《自然中來》是利用自然界的素材進行手工創(chuàng)作的圖書,既鍛煉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又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啟發(fā)了想象力,當孩子習慣了從自然中發(fā)現(xiàn)美,發(fā)掘好玩兒的事,就會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美的生活態(tài)度,生活中更容易成為一個有情趣的人,即便面對繁重的學業(yè),忙碌的工作,也能將生活過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