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咪蒙的真愛粉,在她還沒有紅的、十多年前、做記者的時候就粉,折服她的文字功力。當(dāng)媽后更愛她,就憑她和兒子共讀600本繪本,我就決定愛她到底。
2015年,咪蒙推薦了80本最棒的幼兒繪本,排名第一的是《好餓的毛毛蟲》,果斷買入, 當(dāng)時女兒2歲半,現(xiàn)4歲,依舊對它愛不釋手。
?
《好餓的毛毛蟲》的作者是艾瑞·卡爾,美國人,在兒童繪本界德高望重,且大器晚成, 40歲他才開始創(chuàng)作兒童繪本。他還創(chuàng)辦了個人美術(shù)館,是美國的第一個圖畫書美術(shù)館。
不同于其他繪本作者,創(chuàng)作的時候,除了紙和筆,艾瑞·卡爾還要用到剪刀、膠水、鑷子——他的繪本是用拼貼的方式創(chuàng)作的。他還喜歡用絢麗、繽紛、明亮的色彩,配文簡潔,學(xué)玩結(jié)合,這使得艾瑞·卡爾的繪本極具特色。
他的繪本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他創(chuàng)作了70多部繪本,單單《好餓的毛毛蟲》就被翻譯成47種語言出版,賣出3000萬冊,各類獎項拿到手軟。
?
但他卻沒獲得過凱迪克獎。那是美國圖畫書界最高榮譽(yù)獎,據(jù)說是評審們不喜歡把書降低到玩具那樣的位置,直到2003年卡爾74歲時,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授予他“勞拉·英格爾·槐爾特”獎。
“勞拉·英格爾·槐爾特”是美國著名的兒童文學(xué)作家,65歲才開始兒童文學(xué)創(chuàng)作,從大器晚成以及對孩子的執(zhí)愛來看,這個獎項最適合艾瑞·卡爾,也是對他藝術(shù)成就的一種遲到的承認(rèn)。
?
《好餓的毛毛蟲》是在女兒2歲半時買入的,如今她4歲了,這本書仍是她的最愛。
至今記得她收到書時的驚訝:好大的書??!把封面上那只呆萌的毛毛蟲“摸”了一遍,首頁和末頁上鮮艷的圓形色塊令她大叫,她說毛毛蟲不但吃了很多食物,還把這本書也咬了很多洞呢!
?
故事很簡單:
又瘦又餓的毛毛蟲從周一到周五,每天吃一種食物,但在周六那一天,它一口氣吃了好多東西。到了晚上,他就胃痛起來!第二天,毛毛蟲吃了一片又嫩又綠的樹葉子后再也不餓了,還變成一條又肥又大的毛毛蟲。
他繞著自己的身子,造了一座叫做“繭”的小房子。他在那里面呆了兩個多星期。然后,他就在繭殼上啃出一個洞洞,鉆了出來……他已經(jīng)是一只美麗的蝴蝶了!
?
卡爾說“孩子天生具有創(chuàng)造力,并渴望學(xué)習(xí),我想向孩子們展示,學(xué)習(xí)其實(shí)是一件即送人又快樂的事情?!痹凇逗灭I的毛毛蟲》這本書里,他把這種理念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書的版式大小就像橫放的A4紙,是超大號的繪本,第一眼就吸牢孩子的目光。
整本書都是由跨頁組成的,其中幾頁還采用了不同的寬度,每一頁的食物都是毛毛蟲當(dāng)天吃掉的食物,吃掉的東西越多,書頁越大。
?
最有趣的設(shè)計是頁面做加洞(每一個食物上都有一個小洞,表示被毛毛蟲吃過),正面看沒什么,但一翻頁就會看到毛毛蟲正從洞里爬出來,女兒每次翻頁都會樂得哈哈大笑
洞對孩子意味著神秘,家長肯定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yàn):寶寶一兩歲時,對所有的洞、縫都很充滿好奇,總喜歡上前摳一摳。
反正女兒把書里的每一個洞都用手指戳了一遍,一邊說“我是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
聽完故事,女兒興奮的分享收獲:
毛毛蟲是卵生的。
蝴蝶是毛毛蟲變的。
毛毛蟲咬過的地方會有小洞洞。
毛毛蟲得吃很多很西才會長大。
毛毛蟲變成蝴蝶前得先蓋個房子啊。
……
她還發(fā)現(xiàn),毛毛蟲在第一頁咬下的很多色塊,竟然出現(xiàn)在末頁,因?yàn)闀皇鞘澄铮悦x覺得不好吃,都吐出來了。
?
通過親子表演的形式,能加深以下知識點(diǎn):
一個星期有七天,從星期一到星期天。
量變。從一個蘋果到五個桔子再到周六的十種食物。
每種食物的顏色、形狀、味道。
和女兒玩角色演時,我打印了繪本中出現(xiàn)的全部食物的圖片,散落在桌上,我負(fù)責(zé)旁白,她負(fù)責(zé)演毛毛蟲,當(dāng)我說毛毛蟲吃了什么食物時,她就要把相應(yīng)的食物照片找出來,假裝咬一口,演到“繭”時,她用浴巾把自己包裹起來。
這個游戲我們現(xiàn)在還在玩,先后用黏土、蔬菜、米飯團(tuán)、剪紙拼貼、手指畫等多種形式做成毛毛蟲和它的食物,我們還常常去樹林里尋找毛毛蟲,辨認(rèn)哪種樹葉是又嫩又綠的。
?
4歲時的夏天,她看到蝴蝶飛舞,問“媽媽,毛毛蟲是綠色的,為什么變成蝴蝶后顏色變了,有的蝴蝶是白色的,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彩色的?”
我答不出,她翻我個白眼.
“媽媽,你真笨!白色的是喝牛奶的毛毛蟲變的,黃色的是吃桔子的毛毛蟲變的,彩色的是吃了各式各樣食物的毛毛蟲變的……”
嗯,這個答案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