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5-09-05 · 圖片1
         后記/POSTSCRIPTS

    福州郵史研究叢書系列自2019年正式啟動后,于今年夏天推出了第一本《中國·鼓嶺郵史研究》。緊接著,又馬不停蹄的開始了這第二本的編撰工作。原以為已經(jīng)有了第一本的基礎和經(jīng)驗,這第二本的編撰應該會相對容易一些。然而,實際編撰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除了時間緊迫之外,在選題、組稿、編排方面,都遇到了新的問題。這其中,讓編者最為棘手的就是“選題”。郵政史研究屬于廣義上的文史研究范疇,隨著研究的深入,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文史研究的其他領域。以本書為例,因為是以福建船政和馬尾郵史為結合點,如何把握全書中“船政文史”的篇幅并使之與“郵”能盡量貼合,是擺在編委會前面的一大難題。在幾經(jīng)論證、反復斟酌之后,我們嘗試以書信文化為切人點,選輯了幾篇與之相關的文章,希望能在不影響“郵史”的大前提下,盡可能讓讀者能更全面了解船政背景和船政文化。
    提到馬尾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船政的歷史。馬尾本地的郵史肇始于船政郵史,再加入起源于長樂的羅星塔郵史,三者完美的鍥合,繪制了一幅中國郵政史上絕無僅有、精美絕倫的郵史畫卷,令中外眾多集郵愛好者、郵史研究者趨之若鶩。為這段郵史編輯出版一本文集,讓我們也倍感壓力。為了進一步編好本書,我們這次嘗試了多家單位的聯(lián)合。在合作過程中,各家單位都在各自領域發(fā)揮所長,再由主創(chuàng)人員進行協(xié)調、溝通,盡量做到優(yōu)勢互補。一些文章在內容方面對文史資料的擴展,也是多方合作后的一種嘗試。
    在做了多種嘗試以后,這本書也得以順利出版。在讀者收到這本書、看過內容后,會得出什么樣的評價,編者也是期盼中帶著忐忑的心情,畢竟限于水平,這本書還存在諸多不足、甚至謬誤之處,也希望讀者的指正。但是從鼓嶺郵史、到馬尾、船政郵史,我們充分認識到福州乃至整個福建郵史還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地方,“福州郵史研究叢書系列”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這是編者在編輯中最大的感悟和收獲。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著眼于本地文史與郵政史相結合的領域,讓郵史研究跳出方寸之外,以郵證史、以史論郵,繼續(xù)為郵史研究添磚加瓦。

                                編者
                      2020年12月1日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6個月
書評
中國馬尾船政郵史研究
福州市集郵協(xié)會 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


上小學時,總喜歡跑到父母單位的傳達室翻看郵局送來的一堆堆信件,最吸引我的就是信封上的各種郵票,上面的圖案有的是長城內外的迤邐風光,有的是大江南北的科技成就,更多的是幸福人們的歡樂笑臉……這些花花綠綠,五彩斑斕的圖片“有圖有真相”,不時向我“圖解”著書本上、廣播里講的那些新鮮事兒。偶爾還能看到一兩張周邊綴著紅藍間隔斜條紋裝飾的海外飛鴻,貼了一排不同顏色的外國大嬸側影郵票,讓涉世未深的小小少年大為驚奇,咋他們連信封和郵票跟我們都不一...
6個月
書評
郵史縱橫第三期
新光郵票會 / 浙江郵史研究會
寫在前面

歷經(jīng)兩年的積累沉積,《郵史縱?!泛穹e薄發(fā),如今又與大家見面了。新冠疫情的肆虐,致使會刊2020年度、2021年度合刊發(fā)行,嫌姍來遲特向會員致歉。
會刊第三期《郵史縱橫》刊登了近30位作者的郵文,會刊的工作人員也做了大量的征文及精選的工作,最終把作者們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文章呈現(xiàn)給大家。30位作者從不同的經(jīng)緯度漫談郵事,不但有趣味性知識性,更有專業(yè)高度,值得一讀。文章的一字一句處處透露著作者的用心、精致的插圖幅幅透露著作者...
6個月
書評
郵史縱橫第四期
新光郵票會 / 浙江郵史研究會
對事要于無疑處存,向來如此便對嗎?
——代刊首語

30年前,一位著名的美籍華裔集郵家發(fā)表了一篇關于1930年12月1日廣州至梧州航郵的文章。稱這是兩地間的首次試航郵件。隨后。僑居歐洲的一位華裔航郵專家寫信告訴我,那篇文章的結論是錯誤的,廣州至梧州的航郵始于1930年12月1日,所以當天運載的航郵是首航郵件,并非試航。最后他特別強調:造成如此謬誤的責任不在于那位作者,遺憾的只是其重復了施塔少校(JamesStarr)和梅贊文(Samuel...
6個月
書評
費拉爾手稿(翻印版)
費拉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前言

(一)
中國古老的郵驛通信,源遠流長,歷時二千余載。漢、唐、宋、元各代的驛站規(guī)模居世界之首。不過,到十九世紀中葉,中國的通信制度就落在歐洲的后面了。
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隨著英國在中國非法自設郵局,法、美、日、德、俄等,也競相在中國土地上開設各自的郵局,美其名曰“客郵”。列強還在各地商埠、租界設立“書信館”,發(fā)行“商埠郵票”。從1865年起,在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中國的郵...
6個月
書評
郵政用品研究2010年總第六期
甌越郵政用品研究會
甌越寄語

古有名言曰:“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恢宏之氣勢令人無可仰視,它將中華文化的博大集于一身:覆軀以三江,系帶連五湖,手握蠻荊弓,指扣甌越箭,引弦而擊發(fā),將華夏文明射向天穹。《史記·趙世家》記載:甌越之民“翦發(fā)文身,錯臂左衽”,生靈活現(xiàn)地刻畫出了甌越先民們不愿循規(guī)蹈距、不想墨守成規(guī),標新立異地獨辟蹊徑去剪齊頭發(fā)、紋飾膚體、金粉涂臂、衣襟左向。這明確地告訴世人甌越之民自古就具有創(chuàng)新的意愿和秉賦,甌越郵政用品研究會五年前就誕生于...
6個月
書評
清代郵政用品
趙建 編著 / 中國郵史出版社
自序

什么時候喜歡上的郵票?在我的記憶里已經(jīng)比較模糊了。只記得大約是1979年的某一天,我這個當時十一、二歲的孩子被一封來自遠方信件上的一枚色彩艷麗的郵票所深深吸引。懵懂之中有了欲取之而后快的感覺,便將它撕下來放到書本里。從此這些五顏六色的花花小紙便成為我喜愛的物件。我四處搜羅、八方尋找,一枚、二枚、十枚、百枚,越收越多了起來。
又過了幾年,一個機會悄然而至,深秋的一天我從家中吊鋪上的大木柜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本郵票貼冊,里面竟然有新中...
6個月
書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資票品目錄(1999-2000)
國家郵政局 編 / 北京出版社
前言

為保證各級郵政部門業(yè)務工作需要,滿足其他有關部門和廣大集郵者的需求,從1999年度起,國家郵政局將其全年發(fā)行的郵票、郵資信封、郵資明信片、郵資郵簡和郵資信卡等郵資票品的圖案、技術資料和有關背景資料編輯成冊,作為年度郵資票品目錄公開出版發(fā)行。本目錄匯集了1999年及2000年兩個年度的郵資票品資料,2001年以后將每年出版一冊。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
6個月
書評
福建僑批檔案文獻匯編第1輯1
福建省檔案館 編 /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前言

僑批是海外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以及金融、郵政機構寄給國內家鄉(xiāng)眷屬的匯款與書信的合稱(“批”是福建方言對書信的稱呼),也稱“銀信”,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僑鄉(xiāng)。據(jù)現(xiàn)有的檔案文獻遺存,有關僑批的最早記載可追溯至18世紀80年代(清乾隆年間),直至20世紀70年代歸口銀行管理,歷時近200年。
僑批檔案真實記錄了僑鄉(xiāng)和僑居地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活、風土人情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展現(xiàn)了廣大華僑華人刻苦耐勞、自強不息、團結互助的拼搏...
6個月
書評
郵史研究第二十七期
海峽兩岸郵史研究會
編後語
From the Editor's Desk

集郵收藏不只是金錢與郵品的累積,而是探究郵政歷史,以及商業(yè)和社會與郵政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關係。在一場接一場的大規(guī)模郵展相繼落幕後,可喜的是郵友的研究精神仍然有增無減,在展場上能讓人耳目一新的就是集郵期刊雜誌。
本期共刊載郵文廿篇,時間從1854年早期的民信局到近代的文革時期,主題有古典,也有近代,內容包括票封戳片等等,篇篇都是作者的精心傑作,相信都能精進郵友的收藏,進...
6個月
書評
中國民信局論文集-鄭揮專輯
鄭揮 / 太倉市中國民信局研究會
序言

欣聞太倉市中國民信局研究會有意愿要出版鄭揮先生的信客和民信局等相關收藏和論文集,這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太倉市中國民信局研究會真知灼見,不但能夠使鄭揮先生的珍貴收藏以系統(tǒng)性的方式給予世人介紹,更是能夠宣揚中華文史事業(yè)上面的貢獻,一舉兩得。如今能夠有這個難得機會來寫一篇簡短的介紹,除了信感榮幸之外,希望能夠以歷史學者的角度來說明為何出版鄭揮先生的收藏對學術界和文化遺產(chǎn)保護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中國史學上,從中古史到近代史,郵政...
中國馬尾船政郵史研究
出版社:福州市集郵協(xié)會 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
出版時間:2020-12
打雜兒的圖書館
打雜兒的圖書館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