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家里就是工薪階層,當時特別羨慕四合院中另一家小朋友,她家床下有一箱子學習用具,拉開箱子,筆本橡皮,應有盡有。
雖然到了初中,每次開學爸爸媽媽也會給我一筆錢,讓我自己去買各種學習用具,甚至到了高中,已經開始用日本進口的中性筆,一只要8,9塊錢。
但是,似乎這種對文具和學習用具的渴望根深蒂固了。
在我家,基本上屬于孩子的東西都是十倍資源。書籍中繪本原版書,喜歡就買。(這兩年有進步,買前開始思考)至于文具,更是。心嶺小時候喜歡托馬斯,當時家里有幾箱托馬斯小火車,有礦山,軌道,各種托馬斯小火車。后來喜歡風火輪,各種風火輪小車和軌道……心薈的森貝兒,小馬寶莉,芭比娃娃,咪露娃娃……心嶺的斑馬,百樂至少五倍資源,各種顏色的中性筆,彩鉛筆,水粉……每樣都很多。最近給他買的彩鉛筆200多……心薈的衣服也是……
還有就是我的包,雖然不一定背,但是周一到周五,不重樣至少可以兩周。
但是,這兩年,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購物情況,不理性消費過多,資源浪費太嚴重……于是,開始減少紙質書的購買(也不少),老公送包包,竟然開始有了不舍得,甚至覺得沒必要。今年夏天,還沒有買衣服。
看花友們的帖子,我清空了淘寶購物車,還是需要節(jié)制欲望,在享受生活上,培養(yǎng)孩子上多花錢,至于衣服包包,甚至文具,紙質書,真沒必要屯屯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