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來二十多年的書籍了,書頁早已泛黃,卻不曾通讀過。這次中秋放假回大連的飛機上,終于讀了一半,后半本書斷斷續(xù)續(xù)用一周的時間才閱讀完。
哪怕是一部回憶童年、青年時期的作品集,依然體現(xiàn)著“斗士”本色,其中對陳西瀅反駁、諷刺之語多見,這其中還有個徐志摩,也在魯迅批評之列。果然民國時文人間的口舌官司都可在報紙、雜志上一窺。
我有一時,曾經(jīng)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xiāng)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xiāng)的蠱惑。后來,我在久別之后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本書前幾篇還可見兒時的歡快,中間幾篇父親病重、求學有些沉重,到了后面兩篇,就見當時社會格局的壓抑了。
中學生閱讀需要有近代史的知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