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abu的書評:31
6歲
10歲
書評
中國通史故事
朱仲玉,楊牧之 等 著 /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本人小時候看了一百遍的書 后來就再也沒見過……同齡人似乎都看的上下五千年 要不是在小花生上又看到這個熟悉的封面 差點要以為自己是什么盜版受害者 要不要給我娃再弄一套呢 看其他評論似乎并不是什么吸引人的啟蒙讀物,與我童年濾鏡相反 不過現(xiàn)在回頭看,我小時候閱讀力高得離譜了,留守兒童,從文盲入學(xué)到自主閱讀資治通鑒 體驗應(yīng)該不可以遷移給娃 (沒有自夸的意思,長大了還是普通人。而且這種野生讀書全靠故事驅(qū)動,看個熱鬧罷了,毫無思考,也沒有獲得什么智慧)
6歲
10歲
書評
大米是怎么來的(美慧樹原創(chuàng)繪本)
岑建強 著,陳大元,張蔚昕 繪 / 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這圖書介紹誰寫的? 這書中規(guī)中矩的低幼科普書,每頁一兩句話,簡單介紹了水稻的種植。 好就好在,看見女性勞動者。圖畫中每頁都畫了好幾個女農(nóng)民。全文用詞都是無性別無年齡的“農(nóng)民”。一看圖書介紹又來一個“農(nóng)民伯伯”我差點PTSD了
6歲
10歲
書評
好乖的波波
李瑾倫 文·圖 / 明天出版社
夸點好的。不然我寫書評全是吐槽,顯得我很負能量。 優(yōu)秀得不像原創(chuàng)繪本。這么說是因為我感覺原創(chuàng)繪本一般以作者美美炫技為主,不考慮讀者。但本書真的孩子愛看。謝謝你李瑾倫。 算知識性繪本,但一點也不枯燥。朗朗上口的歌謠式語言,介紹了獸醫(yī)的一天。 現(xiàn)在每天一早都喜歡對妹寶說:看看波波的眼睛,有沒有亮晶晶? 妹寶對曰:刷刷牙,嘴巴好香噢! 然后就主動要刷牙。 平時也常常冒出書里的話。 和可愛的小狗狠狠共情了噢~
6歲
10歲
書評
不白吃話山海經(jīng)
我是不白吃 著 / 湖南文藝出版社
用游記的形式把各山各海串成一個故事,平易近人。 神獸畫得很漂亮。 有原文,注釋,注音。 以上都是優(yōu)點。 缺點就是屌絲味太沖了?? 目標讀者是中學(xué)男生嗎?全文貫穿著濃濃的求偶焦慮,把我油膩到了…… 看著是和B站合作的。這么一說,“不白吃”這位人物也很神似雞咪。 唉,沒勁 說起屌絲文學(xué),必要再吐槽一下湯小團。不管作者堆砌多少夸贊的形容詞,細節(jié)里一個猥瑣男活靈活現(xiàn)
6歲
10歲
書評
外公是棵櫻桃樹
Angela Nanetti 著 / 新蕾出版社
如果不看那些奇怪的食物名稱:甜餅、查巴歐、可可牛奶泡餅干,真像國內(nèi)原創(chuàng)啊(據(jù)說意大利家庭和我們的確有許多相通之處)。唉,可我不喜歡中式苦情戲。那些吼叫和耳光,意見多不干活的公婆,自詡理中客的爸爸,又工作又帶兒子又照顧老人還要被看作瘋女人的媽媽……看一遍我都覺得要生癌了。大結(jié)局甚至還生了二胎。作者不來寫春晚真是太可惜了
6歲
10歲
書評
一年級的小蜜瓜(彩色)
商曉娜 著 / 青島出版社
好看。本來讓孩子先看半本,她一天看完了。 最終章尤其好,小蜜瓜和媽媽爸爸去登山,衣服短了,鞋子小了,許愿鎖上的字變?nèi)菀琢?,一年級里的成長,這樣具象的表現(xiàn)出來,誰能不觸動呢。 一點不太相干的閑話:小蜜瓜班上金發(fā)碧眼的轉(zhuǎn)學(xué)生埃米爾,學(xué)會了“你好”就成為全校最受歡迎的孩子。對比The Year of Rat,中國男孩轉(zhuǎn)學(xué)到美國,會英文照樣被孤立,靠著鋼琴和橄欖球才站穩(wěn)腳跟。
6歲
10歲
書評
一年級的小豌豆
商曉娜 著 / 青島出版社
好看。 只有一點,明文說出了,圣誕老人是爸爸媽媽。不適合還沒有“出柜”的家庭。 本來還在糾結(jié),是干脆把書沒收,還是“是時候告訴你真相了孩子”…… 幸好,姐寶剛翻到這頁,放下書去休息了一會兒,我趕緊把書簽插到了后一個故事里,驚險跳過了。
6歲
10歲
書評
The Giver (Giver Quartet)
Lois Lowry / HMH
唉,很難同情中產(chǎn)白人想象出來的痛苦。反烏托邦的情理如此自以為是。記憶中令人留戀的溫馨生活(也就是我們現(xiàn)生),實際上踩踏在許多沉默的血肉上?,F(xiàn)在主流推inclusive,當記憶傳授人的可不該落下呀。 幻想小說大概分兩種,一種是往常識上加建,這種遍地都是,多多益善;另一種則像本書,從常識中拆除,我覺得不適合年輕人。雖然偏偏是年輕人,才是它們的受眾。自己的房子甚至還沒有搭建好,就由別人來指出哪是梁哪是柱,太不負責了呢。
6歲
10歲
書評
國際大獎小說: 星期天的巨人
[奧]海因茨·雅尼施 著;蘇珊娜·維西道恩 繪;孔杰 譯 / 新蕾出版社
這書的推薦和導(dǎo)讀都熱情介紹怎么和孩子游戲,是不是沒法承認這原本是一本文學(xué)作品啊。 其實我看姐寶平時讀的英文小說,很多也是這種基本是對話和串場的劇本式作品,看著也還行。 不知道為什么同類作品轉(zhuǎn)為中文,看起來就特別干巴巴,有種言不由衷的局促感。同理,英文作品里多用幾個比喻,立刻有種異國情調(diào)。 看來,不同語言確實有自己的情緒。 話說回來,故事有不少高光,文字也算流暢。探討了抑郁癥、親情、寬容、助人為快樂之本等話題,還是值得一讀。
6歲
10歲
書評
國際大獎小說·注音版: 魔法指環(huán)變便便
[意] 比安卡·皮佐諾 著 / 新蕾出版社
很有趣的故事。并不是純純正能量,但是,誰能責怪一個又冷又餓又沒有家的小女孩呢。 知道指環(huán)的魔力后,我讓姐寶停下來,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會怎么使用。然后她想不出來,哈哈。真是單純的孩子,看點惡作劇挺好的。 寫作手法也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何時細寫,何時留白。如何設(shè)置伏筆、懸念、轉(zhuǎn)折。新派文學(xué)太多,好久沒見過這么王道的plot development了。
6歲
10歲
書評
金谷粒橋梁書——小皮孩變形記
廖小琴 著 / 明天出版社
女寶版米小圈。是褒義,就是說,既像米小圈那樣低門檻自主閱讀,有趣有吸引力,又是女主視角,愛媽媽,愛家人,愛朋友。 一些有趣的小日常,橋梁書嘛并沒有多少深度,但是一個輕靈可愛的小姑娘躍然紙上,小讀者可以輕松共情,而無需凝視中文童書里換湯不換藥的美貌純情女班長。
6歲
10歲
書評
Where the Mountain Meets the Moon
Grace Lin / 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擱這寫文獻綜述呢?不是說綜述不好,但是一本老故事合集也可以得當代文學(xué)獎嗎?很奇怪。 作者只說inspired by Chinese folklore,敢不敢標出哪些段落是,怕是全文飄紅了吧。身為小說家,當然很明白想象力在fiction writing中的關(guān)鍵作用,怎么會承認本書實為洗稿。 不過國劇都可以抄美劇,我們也應(yīng)該大力支持小中們利用信息差反向輸出。很棒????
6歲
10歲
書評
Just So Stories
Rudyard Kipling, Robert Ingpen (Illustrations) / Palazzo Editions Ill edition
文學(xué)版鵝媽媽童謠。腦洞大開的胡謅,簡單直白的情節(jié),配合大量生造詞和韻文。 最佳用法是0-6歲幼兒聽書,對phonics awareness有很好的刺激作用。不看好中文版,連這點作用都沒有了。 這個版本紙質(zhì)驚人的好,配上優(yōu)美含蓄的插圖,感覺可以當傳家寶了。設(shè)計不可謂不用心。 但字體細小,小娃看了眼睛疼,大娃嫌信息流低。誰也不想看。 所以說本意就是給老祖母在壁爐邊給幼兒誦讀用的。 &原來如此的故事
6歲
10歲
書評
原創(chuàng)新銳童話屋:一只小雞去天國
湯湯 著 / 明天出版社
先說好話:十個短篇幻想故事,輕靈又溫情。每篇后面都有作者創(chuàng)作手記,打破第四面墻,對小讀者很有啟發(fā)。 不足之處是有些千人一面。不管小的老的,女的男的,個個都是君子端方的儒家人。 今天在別處看了一篇評三體的,現(xiàn)在結(jié)論是咱是真不太會刻畫活人。
6歲
10歲
書評
The Year of the Dog (A Pacy Lin Novel)
Grace Lin / Little, Brown
林珮思對realistic fiction的概括: ...goes to school and eats dinner with her family. She has fears, learns new things, and makes new friends. She is a regular girl, living an ordinary life. 也是我們最喜歡的文學(xué)類型。中文關(guān)鍵詞是什么呢? 作者本身其實不懂中文,就是聽都聽不懂的那種純老外,在其他書里寫過被人叫Twinkie(如圖,原來美國人這樣叫香蕉人)。但很喜歡營造中國風情。做法就是插入大量中國食物做比喻,我覺得有點刻意了。比如“月亮像剝皮荔枝”,中國人反而不會這樣比喻,銀盤水鏡都是現(xiàn)成的。
6歲
10歲
書評
很慢很慢的楊等等
章紅 著 /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
我讀過的最好的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xué)了!不會夸,但是還有類似的中文realistic fiction嗎,大數(shù)據(jù)快推給我。 比耗子大爺起晚了好,我覺得。喜歡那個的可以看看這個。那個真的太裹腳布入腦了。 只是不太接受里面的暴力情節(jié),雖然剛在小花生首頁看到體罰的討論,大家接受度都蠻高的。又一道雖小但深的文化鴻溝。
6歲
10歲
書評
耗子大爺起晚了
葉廣芩 著 /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在小花生過見過極高評價,買回來一讀,有些異議。理解夸它的人:母語感和真實,在現(xiàn)在中文童書里極其稀缺,葉廣芩做到了,就很厲害。 京味兒和年代感,是她特色。對不同的讀者群來說,是優(yōu)點也是缺點。 但我最不能認同的,是對虐童事實的美化。管生不管養(yǎng)的父母,不負責任的監(jiān)護人…… 哎,我現(xiàn)在每評一本書,結(jié)句都是:文化鴻溝。
6歲
10歲
書評
伴我長大經(jīng)典童話:三只熊
(俄) 列夫·托爾斯泰 著;王菂菂 繪 / 教育科學(xué)出版社
三只熊的故事在英文里是用來講中庸之道的,甚至有相應(yīng)的金發(fā)妹法則。中文版卻完全沒有反映出這點,很可惜的文化鴻溝。
6歲
10歲
書評
6歲
10歲
書評
圖書館的奇妙夜晚
[日]風木一人 文;岡田千晶 圖;趙玉皎 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溫暖的文字和畫風,寶和我都非常喜歡。不算完全自主朗讀,但能挑著讀其中幾頁
  •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