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做什么呀,寶貝”
“我在做一個機器人”
“哇,好厲害哦”
“……”
“今天學校學了些什么呀”
“乘法”
“那你學會了嗎”
“會了”
“……”
“……”
這兩個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不會聊天的家長一出口就是一個字“尬!”。
孩子也尬,內(nèi)心飄滿了彈幕:你就不能問點別的嗎?好假……我早已看破你;哼,我就知道你只會說,哇,好棒;
久而久之,你和孩子之間的對話就成了例行公事。聊天,是很好的教育契機,怎么能變成例行公事呢,可是,不會聊天能怎么辦?
別急,今天代代給你推薦一部動畫片,我們來借鑒一下,可以怎么和孩子聊天。
這部動畫片就是《What's the big idea》,中文《雨果帶你看世界》。
畫風友好,時間短,重點是每一集都是一個很好的 big question。至于什么是big question,大家可以多看幾集自己體會一下。
代代挑選了其中的一集《什么是朋友》。
https://www.iqiyi.com/v_19rra0i03o.html?vfm=f_191_360y
整集從什么是朋友這個話題出發(fā),鋪開了下面幾個點。(只想看方法的可以直接看后面的總結,不過代代主張育兒也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然直接套用方法,效果可能不盡人意)
看完之后,我總結了幾個要點,咱們可以借鑒,用于和孩子聊天。
開放性問題
提問一般是打開話題的常用方法,至于不用提問打開話題的方法,我們另外再講。盡量提開放性的問題,這里舉例說明:
反例:你今天在學校吃了幾碗飯;你今天作業(yè)做完了嗎?這片葉子像不像小船?
正例:今天有什么新鮮事嗎?這片葉子像什么?
考試都考過吧,不要給孩子出一些選擇題或者填空題,而是開放性的問答題。
跟著孩子思路
請摒棄掉孩子一定要按照你的思路回答問題的想法,那你注定尬聊,再好的話題也救不了你。
反例:這朵云好像棉花糖呀,是不是?(如果孩子回答不是呢,你準備怎么接下去)你覺得是什么是好朋友呢?好朋友就要分享對不對。(媽媽你的套路早已被我識破)
正例:你覺得這朵云像什么呢?你覺得什么是好朋友呢?
如果孩子沒有回應,請忍住,等待,即便一直沒有回答,咱們可以換話題,孩子沒有義務接你的梗,打開話題的時候就要做好被拒絕的準備!
有了以上兩個步驟,以下方法才適用:
抓關鍵詞
繼續(xù)提問,兩種拓展思路:
核心話題深入
在《什么是朋友》中,雨果問“朋友可以是任何東西嗎?”,就是由什么是朋友這個話題延伸出來的。我們可以在腦中練習一下,如果核心話題是“為什么東西可以浮起來”,那看看根據(jù)這個話題你可以提什么問題。
我的例子是“所有的東西都會浮起來嗎”?
子話題拓展
在《什么是朋友》中,雨果提到“不管什么時候,朋友是永遠不會讓你失望的人,對嗎?”,接下來拓展了另一個話題:“如果朋友讓你傷心了,它還是你的朋友嗎?” 此處雖然還是朋友,但是落腳點卻在和朋友的關系上了。
由于要拓展幾個層級,我們就不舉具體的練習例子了,你可以試試腦補一下多個層級的話題。或者用紙寫一寫,思路更清晰。
這幾個小技巧你可以和孩子試一試,或許你會在聊天中收獲孩子帶給你的驚喜。希望大家都可以用這些技巧和孩子好好聊天,歡迎來跟我分享你的實踐心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