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玩轉(zhuǎn)英語啟蒙,甚至打造真正意義上的英語家庭環(huán)境,根本不是癡人說夢,而是easy-peasy,哪怕爸爸媽媽英語零基礎(chǔ)。
關(guān)鍵有兩點:父母們愿意為此付出多少時間精力?父母們掌握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有多少?
從一枚“土產(chǎn)”的英語專業(yè)生,到后來的旅行撰稿人,再到后來的《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譯者,我和英語的關(guān)系可謂一波三折,苦盡甘來。當年我是通過Li Lei、Han Meimei開始接觸英語的,和大多數(shù)應試英語“受害者”一樣經(jīng)歷過各種無奈和無助:天老爺啊,發(fā)音、單詞、聽寫、語法、完形填空、閱讀理解、英語作文為什么都這么難!
為什么父母一點幫助都沒法提供!你們跟我隨便用英語胡扯幾句也好?。《鄮臀屹I點原版英語書也好啊,至少寫作文有個比較好的模仿對象吧!——抱歉,十多年前這些問題都只能靠自己解決,父母和學校能提供的幫助和貢獻實在少得可憐,夸張一點說,不添堵就已經(jīng)是大恩大德了。
出于一種莫名的抬杠心態(tài),我后來選擇咬著牙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繼續(xù)前行,拿到英語專業(yè)八級證書之后,我以為自己基本實現(xiàn)了當年立下的目標:英語水平接近英語人士。但殘酷的現(xiàn)實告訴我,還差得遠!那時候的我就像拿到了駕照卻不敢開車上路的菜鳥司機。因為幼年時錯過了英語啟蒙的最佳時機,我的英語學習道路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充滿怨念——換個比方,不妨把英語看作一個潛在的交往對象,如果這個對象一開始就毫無吸引力,又談何蜜月期和發(fā)展期,談何建立一段親密健康的關(guān)系?
有趣的是,雖然錯過了和英語的“蜜月期”,但我在和這個“交往對象”相處的尷尬過程中,逐漸從其他角度看到了“交往對象”的魅力,并開始反思當初“交往”的失敗教訓,總結(jié)其他人在這種關(guān)系中的成功經(jīng)驗,試著“偷師”——和經(jīng)營一段人際關(guān)系一樣,英語技能的習得和提升最終還是要靠用心和堅持,這會是一件Life-long的事兒。
在滿世界亂跑、為旅行雜志撰稿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英語這個“對象”其實待我不薄——沒有英語相伴,我只能在家做個安靜的傻瓜,旅途上那么多激動人心又有趣的人和事永遠不可能出現(xiàn)。而在為孤獨星球做翻譯和編輯的過程中,我又意識到英語對思維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完成大量閱讀、進行深度理解,我們才能在思維上越來越接近英語人士,最終和英語建立起一種“日常同居”的默契和親密感。
每回身邊的朋友因為孩子的各種英語問題來“求助”,我都會想:如果所有孩子都能和英語一見鐘情、青梅竹馬,或許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生活在雙語家庭是種什么體驗?
去年暑假,我在昆明一個朋友家借宿了一個多月。他們家是典型的雙語家庭,攝影師爸爸來自英國北部,說一口性感得冒煙的英式英語,以及足夠應付日常溝通的法語和普通話;作家媽媽是個來自云南的英國海歸,經(jīng)常打著工作的旗號周游列國。他們5歲的兒子Daniel每年有大半時間在國內(nèi),小半時間去英國陪爺爺奶奶,有時候還會加入爸爸媽媽的公路旅行。
因為相對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Daniel沒上幼兒園,他的爸爸媽媽決定在他小學前都進行家庭教學(homeschooling)。目前看來,Daniel的語言水平遠超同齡的小伙伴,可以在普通話和英語間自由切換,自如交流。他老爸說英語冷笑話的時候,他總是比我先get到笑點。
他家就是我小時候曾經(jīng)幻想和渴求的理想家庭:耐心而開明的父母,他們既不專橫也不寵溺,愿意和孩子一起胡鬧,舍得把選擇權(quán)交給孩子,還會給孩子一大片可以肆意涂鴉的區(qū)域。最酷炫的一點是,父母都會說兩種語言。
看著Daniel一家在兩種語言之間自由切換,我忍不住想象:如果當初我生在這樣的家庭,并且更早接受有效的啟蒙教育,那么我的英語拼殺之路一定會變得和呼吸一樣輕松到不值一提,沒準現(xiàn)在還能成為一個英文作家……
在瑞士和德國的時候,也接觸過一些雙語甚至三語家庭。對于靠英語混飯吃的我來說,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永遠是我羨慕嫉妒的對象:掌握的語言越多,所能掌握的知識維度和思維方式就越豐富。
▲語言是一把鑰匙,可以打開通向更多知識和可能性的大門
啟蒙的時機和方法
將決定孩子和英語的關(guān)系
相比于國外的雙語家庭,Daniel一家給我?guī)淼臎_擊更大。一是因為他們敢于在家庭教育理念相對落后的中國嘗試家庭教學,而且目前進展順利、成效不錯;二是因為他們讓我看到了雙語家庭環(huán)境對于孩子的英語啟蒙有多重要——至少在我看來,這種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為過,因為啟蒙的時機和方法會決定孩子將來和英語的關(guān)系。
回到現(xiàn)實,Daniel的家庭在中國畢竟是極少數(shù)的,大多數(shù)孩子和家庭還是會被各式各樣的英語問題困擾:
孩子討厭英語怎么辦?
孩子英語考試成績怎么提高?
孩子的聽力好差啊,怎么破?
學校老師的英語口音太醉人,是不是該給孩子找外教?
找什么樣的英語培訓班/學習平臺才靠譜?
其實問出這些問題的爸爸媽媽,大多被應試英語“摧殘”過,對英語教學理念的認知和理解也一直被學生時代的夢魘禁錮,無法跳出常規(guī)思維去另辟蹊徑;雖然有心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環(huán)境和資源,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jié)為一個終極目標:怎么讓孩子的英語和英語人士一樣地道?
說實話,我既沒有孩子,也沒有教育經(jīng)驗,要回答這個宏大命題難免心虛。但是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我接觸到的雙語家庭越來越多;因為對英語的“愛意”,我又開始了解國外一些關(guān)于ESL/EFL(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并決心把了解到的成功經(jīng)驗和實用技能盡可能地擴散出去,從根本上去幫助倍受英語問題困擾的家庭,讓他們也能和英語建立起健康發(fā)展的良好關(guān)系。
這個根本的解決方案就是,在應試英語的體制之外,給孩子營造有趣又有效的英語家庭環(huán)境,用玩樂的方式打開英語啟蒙(和后續(xù)的技能提升)這個“項目”,讓他們和英語的關(guān)系變得更輕松自然。
需要說明的是,應試英語不在討論范圍內(nèi),一是因為我們談論的重點是英語啟蒙;二是因為“成為英語學霸”和“掌握地道英語”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前者求高分,后者求高能。
不過,功利一點說,在英語啟蒙階段,高能其實是高分的基礎(chǔ)——孩子在一開始就輕松掌握英語的語言規(guī)律,比后期痛苦而長久的機械學習有效多了。當其他孩子忙著“知其然”的時候,自家孩子已經(jīng)無意間“知其所以然”了,這才是真正的“高能”。
所以,本文的關(guān)鍵詞有且僅有:0-12歲;親子互動;ESL/EFL式啟蒙;非應試英語;營造英語家庭環(huán)境;實用網(wǎng)站和APP;自主學習;形成慣性。
▲適時、適當?shù)膯⒚蓵o孩子奠定高能的基礎(chǔ)
營造英語家庭環(huán)境
父母要準備些什么?
對于“營造英語家庭環(huán)境”這件事,很多英語不夠好的爸爸媽媽或許會問:
你在逗我?
自己的英語都不夠好,哪兒來的自信去引導孩子?
家里又沒有會說地道英語的家庭成員,哪兒來的英語環(huán)境?
其實這些疑問大多源自一種“幻覺”,一種被應試英語教育嚇怕了的“幻覺”——大部分父母想必和80后的我一樣,都是百般不情愿地在老師和父母的“淫威”下開始學英語的。和母語相比,我們的英語啟蒙來得太遲,錯過了語言敏感期,這意味著我們從一開始就注定要走一條更“反人性”、更艱難曲折的學習路徑,像瘸子一樣蹣跚前行。
值得慶幸的是,現(xiàn)在的孩子完全可以更早走上一條更輕松的英語道路:他們擁有更思想開明的父母、更立體的教育體系、更合理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還有海量的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忍不住感嘆一下,這一切在十多年前都是無法想象的。
此外,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和我們小時候相比,現(xiàn)在關(guān)于“英語菜鳥”父母培養(yǎng)出“英語天才”的案例越來越多,父母們使用的方法也更多樣化,不再是“瘋狂英語”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孩子們呈現(xiàn)的驚人天賦也更多樣,考級成績或競賽獎項不再是唯一的標準。
而在不少英語非母語的國家,越來越多父母會在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中扮演主角,并樂于付出寶貴的時間精力,和孩子一起探索各種可能性,而不是把孩子丟給幼兒園或?qū)W校老師,因為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家庭環(huán)境更自然,也更適合進行語言啟蒙。
Daniel爸爸說過,他小時候在英國接受的是家庭-學校-營地的立體教育,他是家庭啟蒙教育的受益者,他希望Daniel也能受益于此,所以決定先嘗試Homeschooling。
一位西班牙媽媽則說:“作為英語初學者,和孩子一起學習是個美妙又有成就感的過程,有時候會覺得是孩子在教我?!?/p>
在“英語恐懼癥”比我們嚴重的日本,也有很多英語水平不高的父母苦心鉆研ESL/EFL教育,在培養(yǎng)出“牛娃”的同時成為英語教學專家。
▲培養(yǎng)雙語孩子,也是父母們提升自己英語技能的過程
所以親愛的父母們,英語基礎(chǔ)不好不是問題,問題是被它打敗,并把這種挫敗感傳染給孩子。
沒有英語環(huán)境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偷懶或回避,不愿積極探索各種可能性,選擇當個“甩手掌柜”。
所以,先把應試英語拋到腦后吧!我們的目標是:自己動手,在可控范圍(家庭)內(nèi)建立一個輕松有趣的“英語生態(tài)圈”,和孩子一起玩轉(zhuǎn)英語、享受英語。
已經(jīng)有足夠的成功案例說明,這個目標并不是空想,只要手握靠譜的方法和工具,保有足夠的耐心和耐力。一旦啟蒙到位,英語就不再面目可憎;堅持下去,它會越用越好用,學習路徑也會越走越寬,技能水平越來越高。
說到教育方法,雖然不能打包票說ESL/EFL教育就是最靠譜的,但從技術(shù)角度來說,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比國內(nèi)的應試教育有趣有效;比英語國家的語言教育更有針對性。這是我們推薦這種教育方式和相關(guān)資源的主要原因。
要真正有效地營造英語家庭環(huán)境,我們首先應該堅信一點:掌握英語的過程可以很輕松很有趣。然后堅持一點: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運用英語,并形成一種習慣。
接下來說說具體的準備工作:
1、觀念準備:走出“母語舒適區(qū)”,活在英語中
兩個活生生的例子:十年前嫁到美國的一個高中同學,已經(jīng)生了兩個可愛的混血寶寶,英語水平和十年前完全一樣,因為她老公會說中文,而他們一家生活在華人區(qū),“完全不用說英語啊”;在廣州生活了兩年的英國商人朋友,已經(jīng)能說一口不標準但流利的粵語,因為“搵食艱難,生意所逼”。
這兩個例子說明,客觀的語言環(huán)境有宏觀(社會)和微觀(家庭)兩種,微觀的語言環(huán)境對我們的影響往往更直接??陀^的語言環(huán)境固然重要,但我們往往會忽視語言環(huán)境的主觀層面——對母語的依賴程度;對第二語言的認同程度。
從我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和對雙語家庭的觀察出發(fā),我覺得在孩子的語言啟蒙階段(0-5歲),父母們應該盡可能在觀念上把英語也看作孩子的母語,不要讓我們的母語依賴成為孩子接觸英語的障礙——有些孩子中文啟蒙在先,隨著中文技能的發(fā)展,他們會對中文越發(fā)依賴,時間一長可能對英語產(chǎn)生排斥,變成雙語界的“瘸子”。
英語應該和中文一樣,都是孩子的母語,而不是一門外語或第二語言。這樣,孩子們在一開始就能擺脫“母語舒適區(qū)”的困擾。拿Daniel一家來說,他們在家說英語的時候比較多,但Daniel并沒有覺得普通話是一門外語,他壓根沒有“外語”這個概念。對于在雙語環(huán)境下長大的多數(shù)孩子來說,使用兩種語言就和用兩條腿走路一樣自然。
當然,每個孩子吸收和消化知識的能力都存在差異,有些孩子在雙語環(huán)境(比如普通話和方言混合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一點障礙都沒有,有些孩子卻學得磕磕絆絆,甚至出現(xiàn)能力倒退。如果出現(xiàn)后一種情況,父母們就應該考慮穩(wěn)妥的方案,只選擇其中一種語言。
作為成年人,我們則應該逼著自己走出語言“舒適區(qū)”,否則就算定居國外,也不過是換個國家說母語;要真正掌握英語,最管用的辦法就是多用英語,在家庭范圍內(nèi)制造微型的英語環(huán)境,活在英語中,也讓英語重新成為一門活生生的語言。
▲走出“舒適區(qū)”,你的所得會超乎想象
2、概念準備:啟蒙階段的英語家庭環(huán)境=海量的感官輸入+盡可能多的雙向交流
關(guān)于英語啟蒙的具體年齡,國內(nèi)仍然存在各種爭議,但主流看法是越早越好,可以先從單純的語音輸入做起。國外研究證明,孩子在9個月之前都處于辨音能力最強的階段,正是關(guān)鍵的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接收信息-模仿-初步理解是孩子們最主要的學習手段,這時候海量的語音輸入和認知訓練,可以為他們的語言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孩子們會把這些“數(shù)據(jù)”存儲在大腦里,為將來的調(diào)用做準備。這也是很多語言教育學家和父母選擇在孩子一歲前就用英語兒歌、動畫片和有聲書“磨耳朵”的原因。
限于各種客觀因素,大部分家庭所能營造的英語環(huán)境當然不能和英語國家相比,即便家里有少數(shù)能說地道英語的家庭成員(比如海歸人士或菲律賓保姆)。
但是在啟蒙階段,這倒也不是問題,孩子們對英語的需求還沒到要勞駕英語人士的地步。對于英語零基礎(chǔ)的孩子和父母來說,只要動用各種潛在手段,堅持在日常環(huán)境中進行海量的感官輸入和盡可能多的雙向交流,那么英語環(huán)境就已經(jīng)初步建立起來了——在啟蒙階段,非英語國家和英語國家的孩子,在吸收知識的步驟和消化知識的效率兩方面并沒有太大區(qū)別。
即使錯過了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也不要緊,因為隨著孩子理解力、詞匯量的提升,父母們依舊可以在其他方面給孩子提供幫助,引導他們?nèi)¢L補短。長期有效的英語家庭環(huán)境會逐漸促進每個家庭成員英語技能,如此一來,一個家庭的英語環(huán)境會越來越接近英語國家的水平,甚至可以成為真正的雙語家庭。
▲營造英語家庭環(huán)境,可以從細節(jié)做起
3、社交準備:建立親子型朋友圈,定期進行Play Date和Sleep-over
歐美國家的父母向來非常青睞Play Date(游戲約會)和Sleep-over(過夜聚會)之類的親子型社交活動,因為這類活動可以同時拓展兩代人的社交圈,讓小朋友們在父母的看護和指引下,在輕松溫馨的玩耍過程中學習、成長。
這兩種活動就像兒童版的Home Party,可以由父母或孩子發(fā)起,父母們協(xié)調(diào)安排時間,定期在某個小朋友家或公共場所組織有主題的活動,也可以“無主題變奏”。這些活動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和社交能力非常有利,也利于父母們進行交流、互通有無。
我第一次看到活生生的Play Date是在意大利,當時我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房東夫婦帶著一兒一女去的地方居然是個鬧哄哄的酒吧,在那兒可以看到很多和房東夫婦一樣“心很大”的爹媽。房東把一雙兒女托付給一對設計師夫婦,自己跑去社交。孩子們倒是在角落里玩得不亦樂乎,用橡皮泥做了一堆抽象雕塑。Play Date結(jié)束的時候已經(jīng)是凌晨兩點,兩個孩子在車上流著哈喇子睡著了。房東是個建筑師,回家后就把孩子們的“作品”放在了模型展柜上。
后來在土耳其的水煙館,我也看到了非常好笑的Play Date場面:戴著頭巾的媽媽們圍坐在一起抽水煙扯閑篇,云遮霧罩的桌子旁邊停了一圈嬰兒車,能走會跑的大孩子則在煙霧繚繞的桌子上玩拼圖,其中幾個孩子還跑來和我聊了兩句英語——他們對我這個外國人充滿好奇,是因為當年在土耳其能看到的亞洲面孔還很少。
在為孩子塑造雙語環(huán)境時,親子型朋友圈和相關(guān)活動可以突破家庭間的壁壘,拓寬孩子們的社交空間,還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更多的英語互動游戲,并在適度競爭的前提下提升他們的興趣。
▲Play Date和Sleep-over在很多歐美國家是一種常態(tài)
4、技能準備:翻墻+搜索技能
生活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相對封閉的國家,又想接觸海量的英語資源,翻墻技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還沒掌握翻墻技能的父母們,請先在這兒打住,花點時間精力研究并掌握它,因為后面我們提到的一些實用資源在墻外,有些在線游戲和視頻必須在VPN環(huán)境下才能使用。
因為我們后面提供的資源難免掛一漏萬,所以需要請搜索能力強大的爸爸媽媽不吝施展自己的手腕,用這項技能幫助我們拓寬和深挖各種知識和資訊。
5、輔助工具:Chrome瀏覽器+Google翻譯插件
后面我們提到的實用資源大多是全英文網(wǎng)站,英語不夠好的父母們先別慌神,只要配備了Google旗下的這兩款利器,看懂全英文網(wǎng)頁基本不成問題。
當然還有其他類似功能的瀏覽器和插件可以選擇,但個人傾向于選擇Google家這個產(chǎn)品組合,設計簡潔、功能穩(wěn)定。
文:黃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