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出品,中國館館長撰寫,BBC盛贊“美麗而全面的中國歷史”

2015
2019-12-5 11:14 原創(chuàng) · 圖片8

大英博物館出品,中國館館長撰寫,BBC盛贊“美麗而全面的中國歷史”

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館長霍吉淑撰寫

大英博物館專業(yè)攝影師特別拍攝

中國館藏眾多珍品初次呈現(xiàn)

展現(xiàn)7000年中華文明史

出版社:讀者出版社

作者:霍吉淑

多樣而迷人……《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通過探索文物中隱藏的秘密將錯綜復(fù)雜的中國歷史客觀具體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藝術(shù)新聞》

 

美麗而全面的中國歷史導(dǎo)論。——《BBC歷史頻道》

 

霍吉淑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引路者,她有著專業(yè)且獨到的眼光……《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引人入勝的內(nèi)容足以激起那些漫不經(jīng)心的讀者的興趣。——《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1753 年,英國收藏家漢斯·斯隆去世,按照其遺囑,他留下的近 8 萬件藏品被全部捐贈給國家。當時執(zhí)政的英國國王得知后決定建立一座博物館來保護這些文物。

1759 年,這座博物館歷經(jīng) 6 年時間終于建成,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規(guī)模zui大、zui著名的的博物館之一,擁有藏品 800 多萬件,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700 多萬人。

截至目前,大英博物館擁有的中國文物包括書畫、青銅、玉器、瓷器、織品、雕塑、金屬、漆器、服飾在內(nèi) 2.3 萬件,是海外收藏中國文物zui多zui豐富的博物館。

2018 年 11 月,經(jīng)過修繕的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重新向公眾開放,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親自為其剪彩揭幕。要知道,女王很少到大英博物館,但是為了中國館,她去了兩次!中國館因其藏品種類繁多、精美絕倫,成為世界各國游客的打卡勝地。

今天,我們要為你推薦一本書,讓你足不出戶即可看遍這些傳世寶物,它就是由大英博物館出品的典藏級歷史書:《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

這本書由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館長霍吉淑親自撰寫,從 3 萬件中國館藏中精選 600 件,歷時 18 個月,30 余名專家參與,被 BBC 稱為“美麗而全面的中國歷史導(dǎo)論”。

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館長霍吉淑  NoraTam 攝

“物品所講述的歷史比僅靠文字還原的歷史更為公正”是大英博物館信奉的理念。

不同于大多數(shù)中國史的繁復(fù)冗長,《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在以時間為序的基礎(chǔ)上,以文物為基點,透視其背后的社會萬象。如作者在引言中提到的那樣:

我希望廣大讀者能用這本入門書籍,打開一扇回眸歷史的窗戶。讓我們一同賞鑒那些折射出歷史細節(jié)的器物、紡織品、繪畫作品,引領(lǐng)讀者徜徉在中華文明 7000 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

每章開頭對朝代背景做簡短說明,介紹代表性人物。每一頁單獨成章,從器物、文學、風俗、動植物等多個角度展示文物及其故事。

大英博物館中國館局部

那么,作為中國館館長的霍吉淑zui喜歡的文物又是哪一件?

在中國館修繕后向公眾開放的第一天,霍吉淑重點向游客介紹了陳列在展廳中央的唐代墓葬俑。她希望這件展品對中國館來說,“就像蒙娜麗莎畫像之于盧浮宮”。這十幾只活靈活現(xiàn)的唐三彩陶俑,高度在 60 厘米至 115 厘米之間,形象包括陰間判官、人、獸以及人面獸身。

墓葬的主人是唐朝名將劉廷荀,他曾任忠武將軍,河南府與淮南道校尉以及中央樞密使。他去世于 728 年,享年 72 歲。墓志中把他描述成一位理想的人物形象,既是模范臣民,又戰(zhàn)功顯赫,這些文字讓我們得以窺見 1300 年前唐朝人的生死觀。

唐代墓葬俑

劉廷荀處于盛唐時期,當時唐朝的疆域北至朝鮮、南抵越南,向西循絲綢之路一直延伸到中亞。陶俑里長相各異的人物、駱駝、馬匹,顯示了唐朝與中亞的緊密貿(mào)易聯(lián)系。

《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幫我們從只關(guān)注王侯將相事跡的傳統(tǒng)歷史中跳出來,避開宏大敘事,通過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歷代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拉近與我們的距離,你會在這本書中看到:

一組陶制墓柱,投射了安定富庶的漢代社會“視死如生”的喪葬觀念;

異域主題的唐代酒器,則是盛唐時期繁榮的商品貿(mào)易與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

更有被列入大英博物館三大鎮(zhèn)館之寶的唐摹本《女史箴圖》。

大英博物館三大鎮(zhèn)館之寶唐摹本《女史箴圖》

關(guān)于這幅畫,其實背后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這件國寶曾有機會重歸故土,只是當時的中國政府不得不放棄了。

歷史追溯到 1942 年 2 月,日軍進攻緬甸,駐緬英軍向中國求助。中國一孫姓將軍率領(lǐng)部隊加入戰(zhàn)爭,并在 4 月成功打垮日軍,幫英軍解圍,即為仁安羌大捷。英國政府為了答謝中國軍隊,愿意獻上一份贈禮,《女史箴圖》或者一艘潛水艇。戰(zhàn)爭狀態(tài)的權(quán)衡之下,中國zui終選擇了潛水艇。

這本書的后半部分還選取了許多豐富的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shù)品,如吳冠中的國畫、徐冰的天書等。為什么會將吳冠中的國畫與歷朝歷代的珍寶并列呢?原來,吳冠中與大英博物館有著不解之緣。

吳冠中是學貫中西的藝術(shù)大家,幾十年來,他一直探索著將中西繪畫藝術(shù)結(jié)合在一起。從 20 世紀 40 年代法國學習藝術(shù)開始,吳冠中吸收各家眾長,涉獵極廣。他那看似無意為之的作品傳達了“自然形韻”之感,讓激情與細膩兼得。1992 年,吳冠中成為第一位于有生之年在大英博物館舉辦個展的中國當代藝術(shù)家。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通過文物了解到的中國歷史,比傳統(tǒng)歷史書更加客觀、有趣。今天,《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終于和大家見面了,開始你的紙上博物館之旅吧。

作者簡介

霍吉淑(JessicaHarrison-Hall)

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館長、漢學家、策展人,從事中國歷史研究多年。她的著作《大英博物館大維德爵士藏中國陶瓷精選》《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明代陶瓷》等書已在國內(nèi)出版。

基本信息

  • 出版社:讀者出版社
  • 作者:霍吉淑
  • 出版時間:2019年05月
  • 冊數(shù):1冊


回應(yīng) 舉報
贊3
收藏4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