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天之后,洗腦式的故事啟蒙還是很奏效的。隨著故事細節(jié)的不斷增加,牽涉到的文物也有三十多件。故事之余,也翻出上海博物館公眾號發(fā)布的文物照,努力讓寧寧對相關文物有一個相對具體的感性認識。同時告訴他:照片是照片,所看到的寶貝還不是真的,我們要去上海博物館看真的寶貝。
自己摸索著給孩子灌輸英語詞匯之后(不惑爹的育兒故事之英語軌跡(1),不惑爹的育兒故事之英語軌跡(2)),寧寧最喜歡的是《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會時不時自己念上很多回,還會自己替換一些中英文新詞匯放在句子中。在和寧寧一起玩的時候,我也會把將要參觀的文物或者文物中的一些細節(jié)內(nèi)容編入兒歌中和小孩子一起念。比如:
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I see a 木乃伊 looking at me。
木乃伊,木乃伊,what do you see?I see a gold lion looking at me?!?/p>
參觀之前,給寧寧更多的是一種觀賞的興趣,對將要觀看到的文物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從而爭取讓孩子不會在進入到博物館后,不會因為陌生、灰暗、茫然等因素而拒絕觀賞。
文物觀賞的一系列啟蒙進行了將近一周,夜游上海博物館的行動付諸實施了。夜幕將至的人民廣場華燈初上,寧寧帶著興奮走入了等待參觀的行列。
館外與館內(nèi)的排隊,總共持續(xù)了大概半個小時。等待時,寧寧激動得并不安分,就適時地再給他展開饑餓營銷:大家排隊等著去看寶貝,這些寶貝就是爸爸之前跟你說的,有野人捕食梅花鹿的石頭,有勇士刺殺巫師的長刀,有國王的金幣銀幣……
隨著木乃伊棺木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大英博物館百物展之旅正式展開。
前期準備過程中給寧寧講的基本上是自編的故事,那么在參觀過程中,我盡可能地給寧寧傳輸一些真實正確的文物知識。比如,伊拉克地區(qū)的寫字板是人類早期的notebook,用來記錄生活中的事情;石棺是人死后的安息之地……
鑒于寧寧的知識面有限,觀賞中特別抓住文物中的各種動物形象引導孩子觀察。例如,煙斗上的水獺,銀盤里的雄鹿,等等。
總的來說,寧寧很有興趣,時不時要從我身上下來自己站著看,但一旦放到地上,又由于身高有限無法看到,又要我抱起來貼近展柜觀賞。看到之前給他講過原始人切割野獸用的石刀,會自己用手比劃割肉的動作;遠遠望到丟勒的《犀?!樊嬜鲿r,會激動地用手指著喊“犀?!?;能夠準確分辨出現(xiàn)代藝術作品《母親》中的飄揚長發(fā)和手提拎包……
參觀的場地并不多,人很多,秩序有點亂。參觀過程中最不能忍受的是,很多參觀者純粹就是象購買網(wǎng)紅奶茶一樣來瞎湊熱鬧的,拼命擠過來,抬手用手機拍照后再又擠出去,幾乎不怎么用自己的肉眼來觀察。這種淺薄的觀賞者并不是少數(shù)。
寧寧集中注意力地參觀大概持續(xù)了一個小時左右,在我們匆匆觀賞過一次之后顯得有些待不住了。我們認為寧寧這樣的表現(xiàn)算是非常好了,雖然作為家長,我們自己的參觀其實并不盡興,對一些文物只是匆匆一瞥,根本沒有時間觀看墻上的BBC相關展品介紹視頻。這次參觀給寧寧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就是在參觀后的兩三天,寧寧依然能夠記得自己親見的文物細節(jié),這讓我們還是挺欣慰的。
參觀結束之后走出博物館,發(fā)現(xiàn)參觀時躲過了一場暴雨。坐上出租車之后不到一分鐘,又一場大雨傾盆而至。我們慶幸這次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參觀從獲得贈票到參觀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幸運。以往寧寧每晚都是在20:30-20:45之間入睡的,那一晚卻興奮無比,到家之后還在喋喋不休地念叨見過的各種寶貝,22:15的時候還在惦記著那個睡在棺木中的木乃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