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二寶出生的第二年,我全職帶娃,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我24小時與孩子“綁在一起”,無聊中,看了一點英語啟蒙的書打發(fā)時間。讀后感零星地發(fā)在朋友圈,來個大團圓,方便你找到最適合的那本,也方便我以后查找。
1.用有聲書輕松聽出英語力
兩天時間看完廖彩杏《用有聲書聽出英語力》,之前應該是看過的,很多內(nèi)容都很熟悉,加之正在給桐桐聽廖彩杏書單,里面的內(nèi)容都很熟悉,所以讀得很快。
此書居三大書單之首(另外兩個分別是吳單和汪單,后文有詳細介紹),不過,實話說,這本書沒有很多人推崇的那么好。
此書總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聽書"的理念及方法,除了概述部分,主要內(nèi)容以問答的方式呈現(xiàn),歸納一下大意,就是材料+方法,材料合適,方法得當,ok,堅持就行了;第二部分分類介紹她書單里的部分有聲書,類似于繪本賞析,就是她為什么把這些書納入她的書單,這些書好在哪里。
能感覺到她的用心,這本指導書可以不買了,直接給孩子聽她的書單就行了,全都是繪本中的精品,直接拿來用,超級省事!
2.蓋兆泉線上講座
上午趁孩子睡著,聽了蓋老師的線上講座,時間一共一個半小時,主要講學齡前兒童的英語啟蒙問題。她主張二語學習最好從三歲開始,簡單分析了當前的留學趨勢,預測了未來的留學趨勢,強調(diào)二語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花大篇幅重點介紹3-6歲兒童英語學習的具體方法,總體上說,講得很不錯,方法切實可行,比較有收獲,但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為防遺忘,簡單記錄于下:
1.未來留學競爭會更激烈。我認為這是個偽命題,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后來中國留學的會越來越多,相反,出國留學的會變少;
2.三歲前的孩子,語言是習得的,不是學習的。所謂習得和學習的區(qū)分,就是當事人本人是有意學的還是無意學的。我認為不存在這樣涇渭分明的界限,只能說三歲前偏習得,三歲后偏學得;
3.二語啟蒙從三歲開始。此主張是建立在上一點的基礎上的,她認為兩歲半的小孩才看得懂視頻,聽得懂音頻。從我目前掌握的理論知識來看,她這個觀點是違反科學的,這么些年,我所學習的理論都主張語言的學習越早越好,越早孩子學的越輕松;
4.反對某些英語啟蒙專家主張用歌謠啟蒙的方法,認為歌謠啟蒙收效甚微,我覺得這只能是她的一家之言,歌謠在英語啟蒙中的作用不可忽視,這是我?guī)迣W習的親身經(jīng)驗;
5.主張第一次閱讀為了材料的可理解性,要給孩子適當進行翻譯,這一點我超級反感,覺得她太低估孩子的能力。桐桐第一次讀一本陌生的牛津樹,僅憑圖片意思就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我之前還備課,現(xiàn)在連備課都省了,直接跟著學就行了。桐桐不是個例,無聲電影和無字書可以很流行,就是很好的例證;
6.反對從繪本著手啟蒙,理由是繪本難度不好把握,繪本不系統(tǒng)。我認為,沒有千篇一律的方法,啟蒙像吃飯,葷素搭配,什么都吃點才比較好,但如果某人說我就愛吃葷或者我就愛吃素,也不是不可以,畢竟是個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雖然她沒有明說,但反廖彩杏的味道還是很濃的,稍微對廖彩杏有些了解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一點。
3.英語,愛“拼”才會贏
這本書比較專業(yè),有點難讀,是一本指導家長怎么讓孩子學習自然拼讀的書。
生活中,很多人聽到學了自然拼讀,孩子可以“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生出無限遐想,恨不能馬上讓孩子去學,于是,催生了各種亂七八糟的拼讀速成班??戳诉@本書,能讓你去除對自然拼讀的盲目崇拜,把自然拼讀這件事回歸到學習本身。
所謂自然拼讀,我理解的就是,一些合乎拼讀規(guī)則的詞,過去,我們是用音標拼讀的,現(xiàn)在,孩子們用自己學過的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去拼讀。這些詞是有限的,初中以前直接拼讀基本都沒問題,但是,如果你想學深了,還是逃脫不了音標的魔爪。
且不說音標,回到自然拼讀本身,它不像培訓班宣傳的那么神,是需要反復練習的,想學好學精,怎么著也得系統(tǒng)學個一年半載,速成也可以,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聽讀詞匯做基礎。
這本書屬于工具書,著眼于“fun”,為了讓拼讀不枯燥,作者列舉了各種各樣的互動方法,對家長還是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的,口語好的,可以一試。
這本書的作者是北京某大型培訓機構的老師,有很強烈的宣傳自己的機構和外研社之嫌,原因是某機構的名字反復出現(xiàn),作者列舉的書基本都是外研社出版的。
4.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師
讀蓋兆泉的書遠比之前聽她的線上講座感覺要好,講座讓我覺得反感,一是總是在詆毀廖彩杏,二是無限夸大英語的作用;但讀書就沒這種感覺,相反,覺得她很理性,很專業(yè)。
她提出的觀點如三歲開始英文啟蒙、啟蒙材料分級閱讀最好等僅代表她一家之言,可以參考。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是她給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源(遠遠超過廖彩杏的100本),后面的附錄很多,她很用心的把各類資源的藍思值和對應的年齡都給標注出來了。
5.口語不好,也能教寶寶學好英語
又是一本家長親自教孩子學英語的書,與廖彩杏和蓋兆泉的書相比,這套書更適合媽媽們借鑒學習,書中正文部分采用日記的形式,系統(tǒng)記錄了孩子學英語的真實狀態(tài),再現(xiàn)了媽媽在教育過程中的憂慮(怕給孩子帶歪了)和自責(自責不能給孩子更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自己拖孩子的后腿)、成長(和孩子一起進步、心態(tài)逐漸趨于平和自然)和收獲(孩子的各種進步、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親子英語學習方法),很容易和讀者產(chǎn)生共鳴。
大方向上,前兩個作者主張用聽帶動英語學習,而本書作者主張用讀帶動英語學習,她們都主張學習的途徑和材料要多種多樣,不要拘于某一種。他們的孩子都很優(yōu)秀,我個人總結她們的共性在于:媽媽用心,給孩子合適的方法,合適的材料,讓孩子愛上學習,甚至于達到癡迷的程度,每天樂此不疲。能達到這樣的狀態(tài),每個孩子的英語或者說一般的學習,都會是非常優(yōu)異的。材料好找,方法易學,所以關鍵之關鍵,還是怎么樣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內(nèi)在小馬達!??!
不足之處是,書的理論基礎薄弱,口語化的語言通俗易懂卻不夠?qū)I(yè),成書時間相對較早,里面有些方法略顯過時:注重認讀單詞,先真人親子閱讀再聽原版碟片;書籍少而精,合理利用等。個人猜想,估計這就是本書絕版的原因。即便如此,我依然覺得收獲良多!
6.0—6歲,從嬰語到英語
《0-6歲,從嬰語到英語》,依然是家庭親子英語啟蒙的指導書,這本比《口語不好,也能……》先看。
本書體例是理論指導+各類資源分類介紹+問答三部分,中間一部分是重點,第三部分寫得簡略。
理論指導部分,與蓋兆泉一樣強調(diào)以聽為主導,學習形式多樣,學習資源立體化,但也有很多相沖突的部分,比如英語啟蒙越早越好(兩歲半以后);遵循“聽讀說寫”的順序(聽說讀寫);英語啟蒙首選原版繪本(分級讀物)等,其他的大同小異。
資源部分,內(nèi)容很多,很龐大,介紹得很詳盡,有些還是它的“獨家資源”,分繪本、橋梁書、分級閱讀、動畫片等大類進行介紹,沒有給出參考年齡,總體上說,它沒有蓋兆泉專業(yè)系統(tǒng),不如廖彩杏簡潔明了,作者想想媽媽英語水平了得,不像笑笑媽,總是自我懷疑,不自信,更接近一般媽媽的實際,即便如此,也不失它的參考價值,可以看出,作者是花了大力氣來完成這部作品的。
這一段,前后已讀了四本類似主題的書,我個人覺得蓋兆泉的書參考價值更大。
7. 巧讀英語童話,讓口語突飛猛進
《巧讀英語童話,讓口語突飛猛進》(樸炫英),這本還是關于家庭親子英語學習的書,韓國人寫的,個人比較偏愛,大的方向跟笑笑媽觀點一致,主張以讀為突破點提高孩子英文水平,主張讀書貴精不貴多,主張學習英語興趣第一,但是比笑笑媽的書觀點更科學,更有信服力,作者在普及幼兒英語學習方面在韓國相當成功,很有影響力,而笑笑媽只帶了自己的孩子,給別的孩子做了一些指導,相比之下,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這本都更高一籌,這大概也是笑笑媽的書絕版了,而這本書卻沖出韓國來到中國的原因吧。
作者是個智慧的媽媽,她能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學英語變成是一件趣事,在她那兒,學英語完全就是玩,有這么一位懂孩子懂教育的媽媽,孩子能不喜歡學習嗎,能不優(yōu)秀嗎?
總體上講,這本書給我的收獲比較大,這里沒有優(yōu)秀繪本、分級讀物及視頻音頻等學習資源的介紹(有些書除了這些就等于沒有內(nèi)容了),有的是對媽媽全方位的技術指導,閱讀方法的選擇、閱讀進度的把握、書本的挑選、常見問題的個性化處理辦法、媽媽心態(tài)的調(diào)整、孩子學習狀態(tài)的把握……
全書圍繞一個“讀”字,從頭講到尾,符合孩子的學習心里規(guī)律,遵循教育的原則和方法,卻不涉及任何晦澀難懂的理論講解,從頭到尾都在指導你具體怎么操作,實用性強,容易上手。好多方法我都用上了,超贊!
8.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安妮鮮花著。這本書成書時間相對較早,我最早大概是14年讀的,當時桐桐兩歲,受這本書的影響我萌生了給桐桐英語啟蒙的想法,聽英語兒歌,學《清華幼兒語感啟蒙》,看原版動畫片,可惜,因為我總覺得我個人的努力抵抗不了大環(huán)境,沒堅持多久就放棄了,但是看原版動畫片的習慣一直保存了下來。
安妮鮮花提倡啟蒙趁早,越早越好;提倡學英語原滋原味;提倡適時學習自然拼讀,擯棄過去的音標學習;她極力推薦《語感啟蒙》,大力宣傳西方學校教育的語言學習方法及科學細致的分級體系。從她的書里我能看見常青藤爸爸、蓋兆泉和想想媽的影子,這些后起之秀從她身上借鑒不少,這也足以看出這本書的優(yōu)秀,所以才可以十年來依然位居此類書籍榜首。
二次閱讀,喚起了曾經(jīng)的記憶,大的方面基本沒什么收獲,小的方面有兩個,一個是選書的five finger rule 規(guī)則和I PICK 原則,之前也知道,但是沒有她總結的這么精煉,易于記憶。
她的書里有兩個觀點,后人爭議較大:一是學語言越早越好;一是兒歌韻律適合培養(yǎng)語感,是用來打底子的。她引用來作為支撐論點的論據(jù)沒有具體的出處,信服力欠佳。
9.繪本123,用五感玩出寶寶的英語好感度
三大書單之一---《繪本123,用五感玩出寶寶的英語好感度》,吳敏蘭著,低幼系列,年齡0-6歲,包括布書,手偶書,紙板書,翻翻書,有聲書,洞洞書,普通繪本等多種形式,與廖彩杏書單有重合。
該書作者主張英語是用來“玩”的,是游戲的對象,不是用來學的,不是任務,廖彩杏強調(diào)聽,她強調(diào)親子閱讀,閱讀的時候進行各種各樣有趣的拓展,與廖彩杏一樣,她也一一介紹了她推薦的書好在哪里,不同的是,她還給出了每本書的拓展讀法,及相關的加深繪本知識的拓展游戲和相關活動(此為該書特色,讓家長可以把書讀活,把內(nèi)容讀透),同類優(yōu)秀繪本介紹,遇到優(yōu)秀作家,順帶會介紹一下作家及該作家的其他作品。說是123本繪本,其實總數(shù)在兩百之上。
10.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的敏感期
《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常青藤爸爸著,這是本新書,今年剛出的,作者從做公號比較成功,逐漸推廣到出書,其書內(nèi)容包括六部分,除第一部分是常見問題問答之外,其余部分是分齡介紹各種學習資源,包括繪本、視頻音頻、分級閱讀、章節(jié)書、自然拼讀什么的,同時介紹相關理論,簡單說就是為什么某個年齡段要采用某種學習方式,該書可以歸為蓋兆泉一類。
作者的賣點是他畢業(yè)于耶魯大學,做過投行,各種出國英語考試得高分,一句話就是作者很牛逼,帶大家給孩子英語啟蒙綽綽有余,實話說書也就那么回事。
11.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
王培珽《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三大書單之一,入選的都是特別優(yōu)秀的英文原版書,只可惜,難度太大,不適合啟蒙,所以普及度與廖彩杏書單相比,差得太遠。
該書是三大書單里最不像書單的,全書十個章節(jié),就一個章節(jié)是書單,其余都在介紹她的英語啟蒙理念、方法和經(jīng)驗,三大書單里最有思想的就數(shù)它了,可貴的是,作者的理念和方法放在今天,一點都不過時,臺灣的教育領先大陸由此可見一斑。
其實,這是我看的第二本英語啟蒙書,第一本是安妮鮮花的那本,早在桐桐一兩歲時就讀了,還按照書單買了第一階的書,按照汪的方法,給孩子讀,可是,每次一讀這個書,孩子就跑了,要不就要求換成漢語書,結果不了了之。
汪主張單單通過聽就能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她家四個孩子,英文啟蒙都不錯,她個人認為是親子共讀的自然結果,我不太贊同,書里說了,她家孩子讀的是全美英語幼兒園、她們家請的有外教每周陪孩子說話一次、她家后來生活在香港,隨時都會移民海外,這四點對孩子的英語學習都會起到正向促進作用,還有一點,她家有錢,遇到心動的書,不用考慮價錢,先收了再說,英文書是很貴的,別的不說,能像她這么買書的人家就不多。書多了當然好啊,總能選到適合的難度同時孩子對其內(nèi)容又感興趣的。
吳單和廖單都是繪本,難度起點低,汪單上來就是故事,文字內(nèi)容比較多,難度大。吳單適合0-3歲的孩子,簡單適合幼兒園及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汪單適合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孩子,簡單說吳單和廖單都可以用來進行英語啟蒙,但是汪單不行,用汪單啟蒙,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失敗。
用一個詞概括一下三大書單的特色:吳單著眼于“玩”書,廖單側重于“唱”書,汪單強調(diào)大人給孩子“念”書,雖說側重點不同,但三位作者目的一致:以輕松有趣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對英文圖書的興趣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