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來,這是我們家第一本口袋英文繪本,方便攜帶,實用性很強,而且這本很經(jīng)典。
記得剛買回來第一次閱讀的時候,我只看到了文字,事先也沒有了解過,想著應該和大眾繪本一樣,文字陪著繪圖,就直接閱讀著文字who says moo?然后直接翻篇,who says peep?正想著有點奇怪呢,小寶貝:“麻麻,這是什么”?于是打開了the barn door。自從這扇門打開以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大寶貝也掙著來開,開門時會跟著我讀動物名詞:a cow, a chick, duckling, a pony, cats, a goat, a dog, a pig, an owl...接下來幾天,被那扇們吸引著,每天都要求閱讀這本書,而且一次讀很多次,在家讀,出門放口袋,在車上讀,倆小家伙爭先恐后地去開門,搞得我只能協(xié)調(diào),一人開一次,認真跟讀,讀正確的,獎勵再開一次,就這樣持續(xù)了一個星期,基本能跟讀了,至始至終沒解釋過內(nèi)容,每次讀到who says quack?ducklings 小寶貝會問“鴨子不是嘎嘎叫嗎”?我還是笑笑不回答,想著以后還要經(jīng)常閱讀這本,讓她自己慢慢去領悟,她也不追著問了,只是笑著,應該是還未完全明了,但已然不需要我解釋。
本想著這應該是眾多繪本中很普通的一本,但結(jié)果出乎預料。特此還寫一篇日志,也提醒自己,不能完全以自己的眼光去選擇和評論繪本;作為受眾人群,孩子們的反應才應該更為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