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是怎樣取英文名的

2019-5-14 21:30 轉(zhuǎn)載

文 / 采詩
 

我現(xiàn)在知道的1879年赴美國在哈佛大學(xué)開始中文教學(xué)的中國講習(xí)第一人,是晚清安徽舉人戈鯤化,其英文名為Ko, K'un-hua。這已是依據(jù)威妥瑪式的拼法取的英文名了,而此前國人的英文名,大致常依照馬禮遜(1782—1834)與丁韙良(1827—1916)之美國長老會寧波差會的一些拼法,以粵語或吳語做基礎(chǔ)。然而,更早的西文名,如隨侍利瑪竇(1552—1660)的兩位中國修士游文輝Emmanuel Pereira(葡萄牙名:埃曼努埃爾·佩雷拉),倪雅谷Jacques Neva(葡萄牙名:雅克·內(nèi)瓦),其西文名已相當(dāng)?shù)氐?。而這些明朝末年及近代史上國人的英文名或西文名,都不在拙文討論范疇內(nèi)。

胡適一代學(xué)人取英文名的主要方向

辜鴻銘在他用英文翻譯的《大學(xué)》出版時署名為Ku Hung-ming,這個英文名是他開始在張之洞幕府工作后,以藍(lán)青官話發(fā)音,拼出來的英文名。事實上,其英文名至少還有三個,有的是以閩南話拼出來的英文名,如Koh Hong-beng,有的是其英文筆名,如Amoy Ku(辜廈門)。到了胡適這一輩學(xué)人,取英文名的路徑大約有三個大方向,且對后來者影響較大。

中文名大體依照威妥瑪拼音拼寫

胡適Hu Shih
 

趙元任Yuen Ren Chao

魯迅Lu Hsün

張道藩Tao-fan Chang

張東蓀Chang Tung-sun

蔡元培Tsai Yuan-pei

陳獨(dú)秀Chen Tu-hsiu

傅斯年Fu Ssu-nien

吳宓Mi Wu

現(xiàn)代詩人朱湘Hsiang Chu

史學(xué)家李劍農(nóng)Li Chien-nung

梁實秋L(fēng)iang Shih-ch'iu

老舍/舒慶春Chien Chun Shu

周建人Chou Chien-jen

錢鍾書Ch'ien Chung-shu

康有為萬木草堂弟子陳煥章Chen Huan-chang

東南大學(xué)第一任校長郭秉文Kuo Ping-wen

著名中外關(guān)系史專家馮承鈞Feng Chien-chun

旅美華裔史學(xué)家唐德剛Te-Kong Tong

歷史地理學(xué)家侯仁之Hou Jen-chih

甲骨文專家胡厚宣Hu Hou-hsuan

社會經(jīng)濟(jì)史學(xué)家、明清史學(xué)家梁方仲Liang Fang-chung

梁啟超之弟、詞學(xué)家梁啟勛Liang Ch'i Hsun

物理學(xué)家任之恭Chih-Kung Jen

現(xiàn)代詩人、翻譯家梁宗岱Liang Tsong Tai/Liang Tsung-tai

世界著名水利專家鄭肇經(jīng)Cheng Chao Ching

李政道Tsung-Dao Lee

旅美著名史學(xué)家房兆楹Fang Chao-ying

旅美著名史學(xué)家何炳棣Ping-ti Ho

旅美著名學(xué)者周策縱Chow Tse-tsung

美國芝加哥大學(xué)圖書館東亞館館長錢存訓(xùn)Tsuen-hsuin Tsien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東亞系教授高友工Kao Yu-kung

臺灣大學(xué)教授夏濟(jì)安Tsi-an Hsia

旅美華裔學(xué)者陳世驤Shih-Hsiang Chen

《三國演義》法譯作者王家煜Wang Chia-yu

當(dāng)代著名語言學(xué)家周祖謨Chou Tsu-mo

旅美著名史學(xué)家余英時Ying-shih Yu

臺灣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陳弱水Chen Jo-shui

香港學(xué)者鄭培凱Pei-kai Cheng

傅斯年侄女、旅美史學(xué)家傅樂淑Fu Lo-shu

南京大學(xué)教授、茅盾研究專家葉子銘Yeh Tzu-ming

臺灣經(jīng)濟(jì)學(xué)家、紅學(xué)家趙岡Chao Kang

保留翻譯成英文的中文姓氏,嵌入地道的英文名

陳衡哲Sophia Chen
 

英文《京報》總編輯陳友仁Eugene Chen

江蘇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xué)校校長張默君Chang, Sophie M. K.

林徽因Phyllis Lin

冰心/謝婉瑩Hsieh Margaret Wan-ying

清華大學(xué)、北京大學(xué)、廈門大學(xué)教授朱君毅Jennings P. Chu

張君勱(原名嘉森)Carson Chang

臺灣著名數(shù)理邏輯學(xué)家俞大維David Yule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xué)教授施友忠Vincent Y. C. Shih

滬江大學(xué)首任華人校長劉堪恩Herman C. E. Liu

貴州大學(xué)歷史系主任、教授黎東方Orient Lee

民族學(xué)家、優(yōu)生學(xué)家潘光旦Quentin Pan

著名法學(xué)家吳經(jīng)熊John C. H. Wu

著名史學(xué)家洪業(yè)/洪煨蓮William Hung

中國近代史研究學(xué)者徐中約Immanuel C. Y. Hsü

《資治通鑒》英譯作者方志彤Achilles Fang

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獲得者丁肇中TingSamuel Chao Chung

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獲得者崔琦TsuiDaniel C.

陳香梅Anna Chan Chennault

旅美文學(xué)批評家劉若愚James J. Y. Liu

旅美著名作家高克毅/喬治高George Kao

華盛頓大學(xué)教授吳訥孫Nelson Wu

金庸/查良鏞Louis Cha

加拿大華裔歷史學(xué)家陳志讓Jerome Chen

著名歷史學(xué)家黃仁宇Ray Huang

香港學(xué)者宋淇Stephen C. Soong

美籍華裔電影攝影藝術(shù)家黃宗霑James Wong Howe

美籍華裔史學(xué)家黃宗智Philip Chung-chih Huang

美籍華裔史學(xué)家劉子健James T. C. Liu

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Kenneth Hsien-yung Pai

哈佛大學(xué)講座教授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

美國歷史學(xué)者李明珠Lillian M. Li

李政道之子李中清James Lee

臺灣著名詩人及學(xué)者張錯/張振翱Dominic Cheung

美籍華裔經(jīng)濟(jì)學(xué)家章長基John K. Chang

臺灣作家三毛Echo Chan

香港中文大學(xué)教授劉紹銘Joseph S. M. Lau

臺灣詩人非馬/馬為義William Marr

香港著名學(xué)者呂元驄Adam Yuen-chung Lui

宋淇之子、香港統(tǒng)計學(xué)博士宋以朗Roland Soong

美國明清出版史專家賈晉珠Lucille Chia

美國布朗大學(xué)教授周蕾Rey Chow

除英文名外,兼有法文名或其他西文名

徐悲鴻英文名Hsü Pei-hung,其他西文名Ju Péon

陳寅恪英文名ChenYinko,其他西文名Tschen Yin Koh / Ch'en Yin-k'o

巴金英文名Pa Chin,法文名Pa Kin

季羨林英文名Shiann-linJih,德文名Hi?n-lin Dschi

楊憲益英文名YangHsien-yi / Yang Hsien-I / Julian Hsien Yi Yang,法文名D'Artagnan(即大仲馬《三個火槍手》中三個火槍手之一的“達(dá)達(dá)尼昂”),梵文名字Dharmavardana(即“達(dá)摩伐彈那”,典出中國古代佛經(jīng))

徐特立英文名Hsü Te-li,法文名Su Tie Li

法國著名華裔作家、法蘭西學(xué)院終身院士程抱一(即程紀(jì)賢)英文名Chen Chi-hsien,法文名Fran?ois Cheng

張愛玲EileenChang Reyher。Reyher是德文姓,以新華通訊社譯名室編《德語姓名譯名手冊》,譯作“賴雅”。Ferdinand Reyher(費(fèi)迪南德·賴雅),是德裔移民美國的老作家,張愛玲服侍送老的第二任丈夫。夏志清曾贊曰:“張愛玲至死以賴雅為姓,不像一般嫁洋人的作家,保持原姓?!?/p>

陳香梅英文名字為Anna Chan Chennault,其Chennault,就是以陳納德將軍的姓為己姓的。

葉嘉瑩的英文名,好像也是把丈夫的姓綴在后面:Yeh, Chia-ying Chao。

再如梅光迪長女、哈佛大學(xué)比較文學(xué)博士梅儀慈外文名為Yi-Tsi Mei Feuerwerker。Feuerwerker是德語,《德語姓名譯名手冊》中譯作“福伊爾沃克”。

特殊拼法

民國年間之所謂“國音字母”第二式,就是“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醞釀于1913年,施行于1926年,由于當(dāng)時是教育部所規(guī)定的“全國共同遵用之標(biāo)準(zhǔn)音,名曰國音”,且在老《辭?!分锌?,故影響亦較大?;蛴幸勒铡秶舫S米謪R》拼出來的英文名。而趙元任三女兒趙來思英文名為Lensey——len 和sey這兩個音節(jié),卻是從沒有國音字母對應(yīng)的漢字。這是趙元任反其道而行之命名的;趙元任,畢竟是世界級的語言大師呀。
 

以漢語方言拼寫

當(dāng)然,中國土地遼闊,方言較多,以吾國重要方言拼出來的英文名,特應(yīng)注意以下三種情況:

1.閩南方言拼出來的英文名,像前文已提到的辜鴻銘Koh Hong-beng

2.粵語方言拼出來的英文名,像孫逸仙SunYat-sen

加拿大籍的香港作家潘銘燊Ming Sun Poon

張錯英文名Dominic Cheung,其姓Cheung為粵語拼法

《金庸與〈明報〉》作者張圭陽英文名Cheung Kwai-yeung

3.吳語方言拼出來的名字,像蔣介石Chiang Kai-shek

陳時堯Dzing Shi-nyiao,受美國長老會著名傳教士丁韙良影響而加入寧波教會,是寧波差會最早的兩位傳道人之一。其英文名恐為寧波方言羅馬字拼法。

現(xiàn)代著名地質(zhì)學(xué)家丁文江有兩個英文名:V. K. Ting / Ting Wen-chiang。前一個英文名的首字母V. K.,源于其上海方言拼音。

以漢語拼音拼寫

改革開放初期,錢鍾書去美國訪問,他以前命名的諸多西文名字都沒有派上用場,因為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早就給每位專家印好了名片,水晶(楊沂)收到錢鍾書的名片,上面即是漢語拼音。如:美國麻城大學(xué)教授杰里·鄧爾麟(Jerry Dennerline)的《錢穆與七房橋世界》,英文即為Qian Mu and the World of Seven Mansions(錢穆英文名其他拼法:Ch'ien Mu錢穆; Ch'ien Pin-ssu錢賓四)。英國倫敦大學(xué)賀麥曉(Michel Hockx)的《吳興華、新詩詩學(xué)以及五十年代的臺灣詩壇》,英文即為Wu Xinghua, the Poetics of New Poetry, and the Taiwanese PoetryScene of the 1950s,“吳興華”也用的是漢語拼音。

這是世界漢學(xué)家對漢語拼音的一種尊重。然而,我們?nèi)粢詽h語拼音來充當(dāng)(或頂替)英文名字,或與之抗衡,都是一種不自信而自以為是的傻事,往往讓一般洋人或其老百姓的舌頭打不過彎,而強(qiáng)人所難。林以亮在《文思錄》中感慨道:大企業(yè)家王安(即漢語拼音Wang An),外國人不會讀“王”,讀成了“萬”,成了“萬安”。旅居美國多年的香港著名作家、翻譯家思果(原名蔡濯堂)在《如此人間》中曾說:“我接電話有經(jīng)驗,凡是推銷商品、服務(wù)、募捐的,大多都不會念我的姓。中國姓里,姓李的最容易念,英美都有姓Lee的,從前姓蕭的拼成Shaw也好念,現(xiàn)在的Xiao和威妥瑪式的Hsiao就難多了?!笔穼W(xué)家徐國琦的英文名也是漢語拼音:Xu Guoqi,而在法國做研究讀歷史檔案時就遭遇尷尬:

在巴黎讀檔有三件有趣的事,至今仍記憶猶新。第一件事是法國外交部可憐的兩位法國小姐每天在叫我的名字時不知道怎么發(fā)音。對西方人來說,x及q在中國人的名字里可謂天書。所以每天早晨在嘈雜的接待廳里,我必須注意力集中,因為每到兩位小姐在叫名時如有大概十秒的沉默,可能就是我了。(見《在美國發(fā)現(xiàn)歷史:留美歷史學(xué)人反思錄》,頁374)

曾任教于美國卡拉馬祖學(xué)院與香港大學(xué)歷史系的徐國琦教授,是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xué)歷史系博士生中的高材生,精通英語,能熟練地閱讀德語、法語,而以史家眼光談到的這種尷尬,的確值得用漢語拼音來替代英文名的每位中國人去反思。

無論是漢語拼音,還是國語羅馬字注音,且不論孰好孰壞,都是解讀漢字讀音的一套標(biāo)音系統(tǒng),并非真正而地道的英文。非要讓英語世界的人們絕對認(rèn)同它,恐非雅事。比如說我們的于姓、余姓,美國人統(tǒng)統(tǒng)難以準(zhǔn)確發(fā)音,大多讀成了you。任何一個民族,大概都有個別語詞發(fā)音的障礙,日本人大多難以讀出these、this的第一個音,這都是大家熟知的常識。天下有幾個趙元任、李方桂?漫長的二十世紀(jì),我們中國也就誕生過兩位世界頂尖級的語言大師嗎?

既然要和別人交流,就要抱著尊重“他者”文化的心態(tài)而互通往來,這樣才容易讓別人接受。

西方漢學(xué)家地道的中文名字

反過來看,北美、歐洲的諸多漢學(xué)家,他們研究中國文化的頭等大事,就是取一個地地道道的中文名字,而且起得并不賴:
 

馬禮遜Morrison, Robert

沙畹Chavnnes, Emmanuel édouard

南懷仁Verbiest, Ferdinand

莊士敦Johnston, Reginald Fleming

衛(wèi)三畏Williams, Samuel Wells

韓國英Cibot, Pierre Martial

顧賽芬Couvreur, Séraphin

戴密微Demiéville, Paul

蒲立本Pulleyblank, Edwin G.

傅圣澤Fouquet, Jean Fran?ois

宋君榮Gaubil, Antoine

林輔華Allan, Charles Wilfrid

鮑康寧Baller, Federick William

畢善功Bevan, Louis Rhys Oxley

高奮云/柯樂洪/葛洪Colquhoun, Archibald Ross

杜德橋Dudbridge, Glen

傅蘭雅Fryer, John

李修善Hill, David

錢德明Amiot, Jean Joseph Marie

謝立山Hosie, Alexander

謝福蕓Hosie, Florence / Dorothea Soothill Hosie

易恩培Impey, Lawrence

周驪Joly, H. Bencraft

林邁可Lindsay, Michael Francis Morris

魯惟一Loewe, Michael

梅益盛Mason, Isaac

莊延齡Parker, Edward Harper

蘇立文Sullivan, Michael

侯思孟Donald, Holzman

曾小萍Zelin, Madeleine

白素珊Whiting, Susan

魏愛蓮Widmer, Ellen

史景遷Spence, Jonathan D.

司徒琳Struve, Lynn A.

羅友枝Rawski, Evelyn S.

彭慕蘭Pomeranz, Kenneth

他們甚至還有字號:李約瑟,字丹耀;宋君榮,字奇英;傅圣澤,字方濟(jì);鐸爾孟,字浩然;錢德明,字若瑟;高羅佩,字芝臺;白晉/白進(jìn),字明遠(yuǎn)……

從名字可見這些人懂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對中國充滿了尊重,抱著和諧相處的意愿。

由于這些漢學(xué)家的中文名字過于地道,且掌握了中國人之姓與名搭配的架構(gòu),常使不才誤認(rèn)為彼邦人士乃吾華夏民族也。后來多購置了些研究漢學(xué)家的工具書、參考書,才不至于張冠李戴而出大錯。

以上列舉了現(xiàn)代史以來國人取英文名的流變與基本模式,這是歷史的軌跡。每位有志于研究中國現(xiàn)代史以來各門學(xué)問的學(xué)者,大概都得設(shè)法掌握啟開某一學(xué)科的這把鑰匙。威妥瑪拼音和羅馬字注音的國語名字,過于小眾而其歷史短暫。過去也并不太為大陸普通百姓所采用,但在海外和中國臺灣仍還有其市場。它畢竟也是歷史某一階段的產(chǎn)物。因此老《辭?!穫溆袊舫S米肿x音表,每個常用字之下,兼用注音符號及國語羅馬字注音,且持續(xù)時間及影響甚久。大陸學(xué)界對此已有一些注意,像王曉路在《西方漢學(xué)界的中國文論研究》中,專門附錄學(xué)者譯名表,就是讓讀者能認(rèn)知并非漢語拼音類的英語名。然而,漢語拼音卻是大眾化而持續(xù)時間甚久的一套漢字表音系統(tǒng)。當(dāng)然,漢語拼音也好,威妥瑪拼音也好,國語羅馬字注音也好,都不如地道的英文來得干脆。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學(xué)子在美國已成為終身歷史學(xué)教授的學(xué)者,所取英文名,已重走陳衡哲、林徽因、冰心的老路,著實讓人高興;榮新江主編的《唐研究》上的大陸唐史專家,已有人又用威妥瑪拼音取英文名,如四川大學(xué)中國俗文化研究所長江學(xué)者講座教授、史學(xué)家鄭阿財(Cheng A-tsai),也是一種積極而多元的表現(xiàn)。

我特希望改革開放以后的年輕人,取英文名,還是要向張愛玲、陳衡哲、金庸、高克毅看齊,這樣畢竟來得地道而像回事;我也特別垂青趙元任為其外孫取的英文名Lumen(源自拉丁語單詞lumen,同light,意為“光明”)——到底是語言大師啊。當(dāng)然,我們很少能有張愛玲那樣的母親:張母領(lǐng)張愛玲上學(xué)時,當(dāng)時張愛玲僅有一個小名“煐”,念起來嗡嗡得不甚響亮,大概是其母剛剛從法國回來的緣故,便從英文名中胡亂譯了一個:Eileen,這便成就了張愛玲的一世英名。史學(xué)家熊存瑞的英文名是Victor Cunrui Xiong;那個Victor,亦并非尋常,是梁啟超之孫、梁思成與林徽因之子——梁從誡的太太方晶(北京大學(xué)西語系英文專業(yè))所命名的。

本文轉(zhuǎn)載自公眾號:中華讀書報


回應(yīng)3 舉報
贊1
收藏16
6年前
真是復(fù)雜,我就意譯了下我爸給我起名字的諭意,整了個狗名????
6年前
我們高中時上外教課,老師發(fā)的名字。
6年前
有意思??????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