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學霸、花滑冠軍,哪里的中產(chǎn)家庭培養(yǎng)出個精英都不容易

2019-4-9 21:30 轉載 · 圖片36

文 / 遇言姐 

“二代移民”、“出身中產(chǎn)”、“自我塑造”,是大家共有的標簽。他們的父母同樣為了孩子的教育,從金錢到精力,傾盡所有。
 

——遇言姐

上月底在日本埼玉舉行的2019年花樣滑冰世錦賽上,博得男子賽頭籌的是清一色的亞洲面孔。
 

其中,大家熟知的羽生結弦小哥哥因傷跳躍失利,獲得亞軍

獲得冠軍和季軍的是兩名美籍華裔少年——19歲陳巍(Nathan Chen)和18歲周知方(Vincent Zhou)。

▲陳巍和羽生結弦雙雙超過300分,雙雄局面就此形成

▲陳巍和羽生結弦是冰場上的老對手了。本次比賽,陳巍以4個滴水不漏的高難度四周跳略勝一籌。雖然,四周跳相當于四倍于體重的重力沖擊,對腳踝的傷害極大

▲被譽為“四周跳之王”的陳巍是目前唯一能做五種四周跳(勾手跳、后內(nèi)點冰跳、后外跳、后內(nèi)跳、后外點冰跳)的男子選手

▲陳巍蟬聯(lián)2017–2019年三屆美錦賽冠軍,2018、2019兩屆世錦賽冠軍。此外,他還是耶魯大學統(tǒng)計學專業(yè)一年級的學生

近年,有很多文章談到上層階級的護城河已經(jīng)落成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那些打破壁壘的精英大多來自于中產(chǎn)家庭。

遇言姐看完了兩名華裔選手的采訪,最令我感慨的是中產(chǎn)家庭為了培養(yǎng)出精英孩子所承受的巨大代價。

作為首位在單一節(jié)目做出六個四周跳,改寫史上最高技術分記錄的選手,在陳巍驚人天資的背后,是幾傾全家之力的付出。

▲陳巍的母親在場外觀看兒子比賽,看起來真是個樸素、操勞的母親啊

陳巍的成長之路在亞裔花樣滑冰選手中相當具有代表性。
 

陳巍于1999年出生于美國鹽湖城,是一個華裔移民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和兩個哥哥。

2002年冬奧會在鹽湖城舉行時,當時只有三歲的陳巍在觀看完一場花滑比賽后,饒有興致地穿上了姐姐的女式冰鞋開始學習溜冰。

▲陳巍的第一雙冰鞋是姐姐的白色女款

此外,陳巍在芭蕾、體操、鋼琴等學習上,均達到了專業(yè)級的水準。

陳巍從7歲起就開始接受每周6堂課芭蕾課程8歲時已經(jīng)可以旋轉兩圈。

陳巍的鋼琴成績也十分亮眼,贏得過猶他州古典鋼琴比賽冠軍。

他還連續(xù)7年參加了高級體操賽事

這些訓練使陳巍具備流暢的藝術表現(xiàn)感、精準的音樂敏銳度、強健的平衡力和控制力,緊湊的行程課表也培養(yǎng)出他的時間/紀律意識。

要知道這是一個擁有5名孩子的家庭,這樣的教育水準需要幾許付出?

換了遇言姐,光是當司機接送興趣班就已經(jīng)筋疲力竭了吧。

▲小小年紀已經(jīng)溜冰獲獎的陳巍

▲陳巍在練習體操和鋼琴

高密度的學習來自陳巍父母的安排。

陳巍的父親陳志東于1988年從廣西赴美深造,攻讀碩博,是那個年代的精英知識分子。

陳巍的母親王禾來自北京,赴美后在醫(yī)院擔任翻譯。

與同時期的留美華人家庭一樣,陳家早期的生活十分艱苦。

爸媽剛來時什么都沒有,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打拼。他們一直想讓我們明白,成功的背后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所以,不只是我,我的哥哥和姐姐們也都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

陳巍說。

他的四個兄姊如今分別在科技、金融、醫(yī)藥、航空等領域工作。


十歲那年,陳巍贏得了2010年美國花滑錦標賽新人組冠軍。

當時有記者問他的職業(yè)計劃,小小少年靦腆地回答:

“參加2018年奧運會。”


▲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身負可口可樂、普利司通、聯(lián)合航空、耐克等贊助商支持的陳巍,在短節(jié)目中出現(xiàn)嚴重失誤。豁出去的他干脆提高長節(jié)目的難度,完成了6次四周跳。雖然錯失金牌,但陳巍締造了劃時代意義的長節(jié)目表演,更創(chuàng)下最高技術分的歷史記錄

一般來說,在一個花滑家庭中,父母二人各有分工。

一個陪著孩子到處訓練、比賽,一個工作賺錢提供經(jīng)濟支持。

金妍兒的母親一樣,陳巍的母親王禾也是形影不離孩子左右,交通、后勤、保健、秘書,一手包辦。

陳巍小時候,家里經(jīng)濟條件只夠負擔每周一次,甚至是兩周一次的教練費用。

為了達到高效,每次上課時,媽媽都在一邊做筆記,之后再自己訓練孩子

后來,當陳巍離開家去南加州的俱樂部訓練時,又是媽媽負責開車頻繁兩地往返,每一次都是12到15個小時的車程。

▲陳巍的母親,一雙手看著令人唏噓

由于花滑運動的燒錢屬性,家境小康的陳巍跟他的前輩關穎珊、金妍兒一樣,也曾陷入買不起演出服、付不起教練費的窘境。

所幸陳巍得到了社會機構的資助

其中,邁克爾·韋斯基金會更是贊助過獎學金七萬五千美元

陳巍的教練也為他減免過訓練費用。

畢竟,若能教出個世界冠軍教練的身價也會水漲船高。



而陳巍自己也是非常努力。

盡管有體育的加持,進入藤校易如反掌,陳巍的SAT數(shù)學成績?nèi)匀猾@得滿分800的成績。

要知道,像大多數(shù)花滑運動員一樣,陳巍的高中課程是通過在線系統(tǒng)自學的。

為了備戰(zhàn)奧運,他還休學過一年

眼下,陳巍在耶魯主修統(tǒng)計學,輔修生物工程或者醫(yī)學預科。

上午上課,下午借用學校的冰場訓練,晚上還要完成作業(yè),作息表排得密不透風。

由于教練不在身邊,陳巍還只能以上傳錄像的方式遠程討論訓練內(nèi)容。

這次參加世錦賽,還是陳巍利用春假(美國的學校3月底放假一周)成行的。

他坦言,自己從來沒有睡夠過



▲陳巍計劃退役后做一名醫(yī)生

與陳巍的背景十分相似的另一名花滑天才選手——周知方。

加州出生的周知方從小被清華計算機系畢業(yè)的父母送到各種興趣班——足球、棒球、籃球、游泳、網(wǎng)球、滑雪……各種賽事的獎杯拿到手軟。

▲3歲開始接觸滑冰的周知方一路包攬各年齡段的冠軍。 2013年,12歲的周知方成為全美史上最年輕的青年組花滑冠軍,入選國家隊。周知方的姐姐周知圓亦十分優(yōu)秀,如今在麻省理工就讀


▲2娃家庭比5娃家庭多少寬裕一些,但進入職業(yè)花滑后也是捉襟見肘

周知方9歲時,母親格非辭掉了年薪十余萬美元的工作,全職陪伴孩子學習花滑。

要知道,這位媽媽可是清華的高材生、甲骨文公司的軟件工程師啊。

這犧牲不可謂不大。

為了訓練,周知方一家人不得不分居。

媽媽帶著弟弟搬到南加州訓練,爸爸帶著姐姐留在北加州工作。

租住的公寓條件簡陋,黑咕隆咚的,還沒有熱水。

即便如此,周知方仍然每天早晨四點起床去往溜冰場。

話說,他的前輩關穎珊當年更為艱苦,連睡覺都要穿著衣服,就為了節(jié)省一點時間

我跟我媽媽一塊兒經(jīng)過了很多困難。我們家的經(jīng)濟狀況不是最好的,所以我知道我得感謝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家庭。

周知方說。


▲一個冰童每年的花費在8萬美元以上。此外,未成年選手還需要監(jiān)護人的陪伴。這對于中產(chǎn)之家來說,也是很難承受的開銷


▲花滑之外,周知方還愛好足球、棒球、籃球、游泳、下棋、彈琴……這些也是在父母的引導下進行的

與陳巍的媽媽一樣,周知方的媽媽格非在整整4年的時間里,每周花費13個小時奔波于南北加州之間的高速公路上

除了陪伴孩子訓練,照顧飲食起居,格非還要輔導兒子自學中學課程。

▲16歲的周知方以一套包含兩個四周跳的高難度自由滑問鼎世青賽冠軍

▲周知方參加川普的白宮派對

除了陳巍和周知方,遇言姐之前介紹過的,年初獲得全美花樣滑冰錦標賽女單金牌的13歲華裔少女劉美賢(Alysa Liu),成長背景也是如出一轍。



▲祖籍四川的劉美賢,以11次完美跳躍技驚全場,成為賽史摘冠的最年輕選手,也是繼關穎珊之后第二名登頂金字塔尖的華裔女孩

劉美賢的父親劉俊國, 1989年赴美深造,目前是加州奧克蘭的一名移民律師。

作為一名單身父親,劉俊國通過代孕生下5名孩子。

一個單身父親要照顧5名孩子,還要帶著大女兒四處比賽,經(jīng)濟上也不會太寬裕,更別說消耗的精力了,簡直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為女兒梳頭的劉俊國

▲劉美賢和陳巍,美國排名第一的兩位選手均為華裔

根據(jù)媒體報道,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劉俊國全家人住在一室一廳的公寓中。

他的母親從四川趕來幫著帶了8年的孫女/孫子,前兩年才返鄉(xiāng)養(yǎng)老。

在女兒最初練習溜冰的幾年中,劉俊國每天4:30起床,做飯、洗衣,帶大女兒去冰場練習2個小時,再將4個幼子送去幼兒園、學校,之后又要開始自己的工作。

周末還要監(jiān)督女兒使用在線系統(tǒng)自學學校課程。

這真是無比忙碌的日子。



▲父親和教練陪同劉美賢比賽。訓練的間檔,她就呆在爸爸的事務所在線學習功課

陳巍、周知方、劉美賢,這些年輕孩子的成長軌跡十分相似。

“二代移民”、“出身中產(chǎn)”、“自我塑造”,是大家共有的標簽。

他們的父母同樣為了孩子的教育,從金錢到精力,傾盡所有。

所以你看,中產(chǎn)家庭想培養(yǎng)出個精英,死磕是必要條件,天分是充分條件。

如此說來,陪寫作業(yè)、做個簡報,算個啥啊,簡直連入門級的家長都夠不上呢。

所以你我也別抱怨腦梗中風、乳腺增生了,中產(chǎn)階級家長無論在哪國都是一樣的不容易啊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遇言不止


回應18 舉報
贊25
收藏76
6年前
這是我上周看到的最震撼的文章了,感覺自己當了個假媽媽??????
6年前
其實,這也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存在意義??撮_就好了!美國特殊環(huán)境的特殊產(chǎn)物吧??
6年前
不喜歡這種,大家都是平凡人,能成功有幾個?
6年前
這是成功了的,還有多少炮灰呢
6年前
滿懷敬意地鼓掌??
6年前
佩服!有錢我也沒那么拼,更何況沒錢
6年前
看完這個,真的感覺自己是個假媽媽.....
6年前
嗯 看完之后我真的不抱怨了 我只不過陪個作業(yè) 學個英語 保持下鋼琴和游泳 真的不算啥??
6年前
牛娃背后都有一個無底線付出的牛爸/媽
6年前
佩服至極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