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孩子七歲了,補記一篇
順利入學一個多學期,校內(nèi)學習還算游刃有余,不過進入人嫌狗不理的階段很久了,學習態(tài)度不夠認真,磨蹭,做事沒有條理,丟三落四等不良生活習慣遷移到學習中就是各種粗心大意,讀題不認真,狀況百出。還是先從生活習慣抓起吧,低年級態(tài)度和習慣是第一位的。
學習方面
語文吃老本,能理解的都能讀,不理解的也能讀,只是讀完不知道在說什么。寫方面,可能因為讀的多,混到眼熟,所以很多字雖然沒寫過,好像也會寫。不過同音不同義的字詞要加強。
英語,raz目前讀到p級,wonders g3剛開始,其他小說類的只有碎片時間聽一聽了。月初測試ar6.3,藍思指數(shù)1000左右,估計測的時候多蒙對了幾題。不過讀同等藍思指數(shù)的nonfiction題材的還是要困難些,口語感覺有點進入平臺,想再上個臺階有難度了。寫作還沒開始。
數(shù)學,課內(nèi)除了作業(yè),沒太多時間搞別的了,主要也是因為輔導奧數(shù)老母親心臟受不了,干脆就做鴕鳥了
問題點
語文重點依然放在字詞的基本功,現(xiàn)在主抓課本里的字詞。其實跟隨孩子課內(nèi)學習發(fā)現(xiàn),中國的課本并不是那么不堪,反而是很好的精讀材料,并非什么都是原版的好,原版教材提到的那些文章分析的方法、技巧,在中國的課本教輔里都有,只是都由老師在課堂完成而已。低年級的課文最好能讀到背下來,字詞的掌握,篇章結(jié)構(gòu)的分析,對孩子的初步寫作都有很好的、循序漸進的幫助。包治百病的藥不能信,所以也不能指望課本能完成精讀和泛讀的功效,泛讀還是需要家長自己加餐。走體制內(nèi)路線,中文遠比英文重要,不能再壓榨語文的閱讀時間了,中文的語感也是需要時間堆的。在閱讀自由的基礎(chǔ)上,其實還是應該適當拔高孩子的閱讀,對于孩子來說一切內(nèi)容都是無知的,但你讓她讀了,告訴她了,她就知道了,所以我認為閱讀不應該由家長人為的給予認知的上限,可以多嘗試各種未知范圍的閱讀,就算暫時讀不懂,由家長陪讀,適當講解,有個先入的印象也是極好的,下次再見到相關(guān)主題不會覺得陌生,終歸是一回生二回熟的。
英語,完全靠大量輸入托著虛弱的語感,一上起學來,輸入量下降,明顯感覺說得不如放假期間流暢(放假的時候說夢話都是英文的)。語速快到飛起,自我放飛,自然伴隨不少錯誤。多次強調(diào)語言是用來交流的,要讓聽的人感到舒服,不能是噪音,無果,頭疼中。什么時候上語法呢,講了語法么,連話都不會說不敢說了。
數(shù)學,讀題不認真,做題習慣不好,讓畫關(guān)鍵字不聽,畏難情緒明顯,簡單的題不認真,難的題不想做,老母親一輔導奧數(shù)就想掀桌子。
唯一的興趣班琵琶
經(jīng)過不到11個月的學習,目前彈奏三級曲目,不過老母親快熬不住了,磨煉的不是孩子意志,而是我的忍耐,目前來看磨煉的目的都沒達到。每天一小時,一天也沒停止過,所以老母親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p>
身體(身高130cm,體重25kg)
小學之前沒有吃過藥的孩子,進入小學幾乎一個月感冒一次,請假都請到不好意思了,只能扯別的原因。要說鍛煉還是經(jīng)常的啊,跳繩也能一分鐘一百七,周末就爬山遠足,怎么一上學就病,難道是紙糊的嗎?我到現(xiàn)在也還是不知道孩子感冒要吃什么藥,幼兒園感冒的時候喝水睡覺就自愈了。應該怎么加強鍛煉呢,真是要好好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