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書應(yīng)該給孩子帶來快樂,而不是負擔

2016-3-9 14:53 轉(zhuǎn)載 · 圖片1

看一看孩子們最近的生活,就可知道,在家庭中對孩子說話最多的,不是母親,而是電視。孩子在電視機前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地坐著,電機機不住地對孩子說話,仿佛是電機在教育孩子似的。而母親在一天里能對孩子說幾個小時的話呢?從早上孩子睜開眼睛起直到睡下去,母親都在招呼他們,從“不起要遲到了呀”到“睡覺要換上睡衣”,沒完沒了地在叮囑。然而,那不是和孩子交流。和母親比起來,電視機占壓倒的優(yōu)勢。父親就更不在話下了。這就是所謂“不是我們看電視.而是電視看我們”的時代。我們做父母的,應(yīng)該重新?lián)碛懈⒆舆M行談話的快樂時光。 
 

給孩子講圖畫書的時間,是父母跟孩子交流的寶貴時間。圖畫書中寫的內(nèi)容及其世界,不是由書,而是由人傳達給孩子的。關(guān)于這一點我想再談一談。不管怎樣,請大家每天抽出10分鐘、15分鐘時間給孩子讀點真正令人愉快的圖畫書。孩子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滿足,一定會高興。父母給自己讀書本身就是愉快的,再加上那本書很有趣的活,孩子的滿足感就無可比擬了。而看到孩子高興的樣子,父母則會感到身為家長的喜悅。通過讀圖畫書,孩子也好,父母也好,都能感到快樂,我認為這點有很大的意義。如果沒有這種共同的快樂,讀書就不可能長期繼續(xù)下去。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的訣竅在于細水長流,不斷給孩子以新的刺激,不斷吊孩子的胃口。 
 

我想到了“從內(nèi)心深處,即存在的根底涌上壓到一切的、強烈而旺盛的喜悅,這才是生存價值感最樸素的形式”這句話(神谷美惠子著《關(guān)于生存價值》)。假如你看到孩子們聽《小黑孩桑布》、《螃蟹的傳說》、《大蘿卜》和《古里和古拉》這些故事時的表情,就會明白什么叫做從內(nèi)心深處。從存在的根底涌上的喜悅了。而這喜悅也傳達給講故事的人,反過來,講故事人感到的喜悅,也率直地傳達給聽的人。反復體驗這種生動自然的喜悅,就會增進生的渴望。讓我們再一次想一想盧梭的話:“真正的生命,不在于活的長短,而在于是否深切地感受。” 
 

從小給孩子讀圖畫書。可以使他早識字、早讀書。進了學校以后孩子的語文讀解能力強,作文寫得好,又能提高讀書能力,又能獲得情操教育,又能豐富知識,等等??雌饋砗锰帞?shù)不勝數(shù)。但是圖畫書被用于過多的目的.反而使大人們忘掉了圖畫書最重要的東西。在各種各樣理由和目的的名義下,圖畫書本來的樂趣被忘卻,被從孩子們身邊奪走。而且,越是冠以這樣那樣的理由.給孩子讀書時的氣氛就越難輕松愉快,有時候,圖畫書甚至成了折磨孩子的工具,讓孩子變得討厭書。

打個比方,當你讀完一本小說,正沉浸在無法形容的滿足感當中的時候,忽然有一位關(guān)心你的人打來電話,刨根問底地讓你談感想.你會怎樣? 
 

如果只是偶爾一次,出于對對方的尊重.你會作答,或是你正想找人傾訴感想時,也會爽快地回答,但若總是這樣,你肯定會覺得厭煩。 
 

結(jié)果,你雖然讀書,但是一想到讀完以后又要遭盤問,恐怕好端端的讀書興致就會一掃而空。 
 

在媽媽們當中,有許多人也抱著同樣的好心。她們可以給孩子讀書,但是每次讀完以后,總要給孩子提一些問題。 
 

——這本書好看吧?哪兒最有趣?你最喜歡哪幅畫?這本書講的是什么故事?老爺爺怎么樣了?老奶奶說了什么?狼一開始干了什么?后來干了什么?后來怎么樣了?有幾只狼?幾只豬?狼和豬加起來一共有多少?你知道小紅帽為什么被狼吃了嗎?好心有好報,要和小朋友好好團結(jié)呀。 
 

這種問題多得幾張稿紙都寫不完,經(jīng)我這么一寫,你一定會感到很好笑。 
 

可是,你不是有時也無意識地向孩子提這樣的問題嗎?不是也認為這種做法才是指導孩子讀書的最好的方法嗎? 
 

人們常說孩子是提問狂,然而,看起來,媽媽們也是相當夠水平的提問狂。 
 

當每讀完一本書就要受提問成為習慣的時候,孩子們會怎樣想呢?媽媽給自己念書,對孩子說來應(yīng)該是極大的快樂,然而想到聽過后還要回答問題,孩子在聽得最入迷的時候,還要揣測媽媽的提問(媽媽提的問題大體有一定的類型),心里想著,記住這兒,媽媽肯定會問哪兒最有意思,記住這兒,小豬3只,山羊7 只等等。 
 

這樣一來,聽故事就不是輕松愉快的了,因為故事有趣,孩于被深深吸引,正欲進入故事的時候,卻突然緊急剎車.去準備過后的提問。這一輪準備過后再要進入故事時,又會想起媽媽的提問。在這種拉拉扯扯的狀態(tài)下聽完故事,媽媽的讀書指導就開始了。這樣一來。恐怕孩子就會感到愿望沒有得到滿足,進而厭煩聽大人讀書了。 
 

圖畫書對孩子們是快樂的。圖畫書不是教科書。不是問題集。那些厭煩每讀一本書就要被問及感想的人,請你們想象一下,孩子們不也是這種心情嗎?大人們討厭做的事,孩子們也是一樣。 
 

給孩子讀圖畫書的時候,讀就是了,這是一個原則。有意識地提問,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為了大人的自我滿足。不過。非常自然地不刻意地和孩子進行些對話,卻是非常好的??傊匀?。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讀過有趣的小說之后,有時候會非常想跟別人談?wù)?,也有時候,則久久地默默體味心中的感動。讀書這種事.比起讀來,讀過以后的時間更重要。對照自己的體驗和思想,再一次思考故事中的人物,這是我們生活中寶貴的、充實的時間,是審視自我的時刻。 
 

從打開書的封面,聽到“很久很久以前”的瞬間開始,孩子們就進入故事,到教導的世界里去旅行了。而當故事結(jié)束以后,有好一陣子,他們的身心仍然停留在故事的世界里,進行各種各樣的想象。在這個時間里,孩子鼓起自由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在這樣寶貴的瞬間,大人們卻用提問的泥腳把這個童心的世界踐踏得亂七八糟,這會使孩子們感到沮喪的。能不能請大家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讀書給他們聽呢?

選自: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wǎng)”
 

公眾號: xiaohuasheng99

每天推送國內(nèi)外最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

周一: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中文圖書

周三:英語學習和閱讀資源

周五:電影、動畫、音樂、紀錄片

周六:美好生活畫報

周二、四、日:帶來新視野的文章


回應(yīng) 舉報
贊1
收藏1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