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上小花生了,最開始是只有看的時候,后來是連看都沒時間看了。春節(jié)過后,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依然留戀在這上記點什么,看大家寫點什么。
最近我看了兩本也算是隨筆,一本是《乖,摸摸頭》,一本《自由在高處》,覺得都非常好看。
《乖,摸摸頭》,是個主持人寫的,也算是流浪歌手,說起來挺膚淺,寫的呢也都是所見所聞什么的,但就是覺得很好看,一口氣看完。雖然沒有特別多的感觸,但當故事來看也很好看,文筆也覺得很好。不過覺得沒必要買書,有想看的找我要電子版的哈。特意搜了下大冰,還是個帥哥~~~
那本《自由在高處》,就是大家公認的好書了,算是公知的思想隨筆了,雖然很多舉例都較為久遠,但可悲的是這些情況也沒啥改善,依然專政,依然不民主,人民依然暴戾。書中有篇文章《雖自由無以言說》說到,許多旅居國外的華裔人士,不是看不到民主的弊端,不是看不到資本主義的劣處,只是“中國與世界主流文化之間的嚴重脫節(jié),因為中國轉(zhuǎn)型急需外部環(huán)境的推動,因為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希望民主自由的價值早日在中國開會結(jié)果。上述諸多原因會讓我們對民主自由的某種消極的東西網(wǎng)開一面。雖然我們從不放過一切觀察與思考的機會,然而在中文領(lǐng)域或者面對公眾發(fā)言時又不得不謹慎小心?!苯o我感觸頗深,看到的各方情形,獲得的諸多信息,還是要勤于思考,辯證的看待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特別對于我這種不愛思考、只喜歡拿來主義的人來說,只有多讀書、多看有深度的文章,才能有一定的自我提升。
哦對,春節(jié)前還看了本大江健三郎的《為什么孩子要上學》,覺得他寫的真不錯,不知道小說是不是也這么好看,真沒接觸過。這些日本作家的隨筆,字里行間好像都透露著誠懇的態(tài)度,他是,村上春樹是,東野圭吾也是。好吧,其他我就沒看過誰的了。
說到這本書,我就想起昨天在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只看了前幾篇,什么天為什么是藍的,政治是什么之類的,看得我都要集中精神,哪兒是與兒童的對話啊。。。里面竟然還有大江健三郎的那篇《為什么孩子要上學》,這文學獎獲得者的文章就是不一樣啊。。。。不過這也側(cè)面證明,這本書是攢的?沒細考究過,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