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為娃考察早教機構(gòu)時,才知道居然有為小小孩開設(shè)的閱讀課。啟動親子閱讀后,又入了繪本的坑。機緣巧合之下,12月時在某機構(gòu)搞活動時入了兩節(jié)體驗課。
這是一家日系的繪本體驗館,號稱老師都有送到日本培訓(xùn)過,運營模式與其他早教中心相近,只是主打繪本閱讀課程。體驗館內(nèi)公共區(qū)域有供小孩玩耍的場地和玩具,也有不少擺滿繪本的書架,小孩子也隨手可取。走廊的墻上有所有老師的簡介,另有一間陳列繪本的閱覽室,針對會員提供借閱服務(wù),所有人都可在閱覽室內(nèi)自行取閱。幾間小小的富有童心的教室,內(nèi)部陳設(shè)比較簡單,教具會隨著課程主題有所變動。
不同月齡的小孩會安排到不同的階段,小月齡寶寶每次課程約45分鐘。不同于歡動課/音樂課動不動十多個小孩的喧鬧環(huán)境,繪本課每次最多5個。我們第一次體驗課只有3個小孩,第二次為4個。當然也只有一個老師,但是在上課時也足夠照顧到每個小孩,氛圍相當好。他們的課程設(shè)計理念是:根據(jù)孩子不同時期的發(fā)育特點而定制教學內(nèi)容,讓繪本閱讀變得有趣易懂,循序漸進,以最活潑的方式導(dǎo)入,使孩子全面能力得到提升。
去上了兩次體驗課,大致流程如下:開場介紹,唱一首兒歌,一出貼合當天課程主題的情景劇,引出2-3本主題繪本,最后以一個小孩子一起參與的活動結(jié)束。兩次課程結(jié)束時都有點“小恩小惠”給孩子們。手機靜音,不能拍照拍視頻。
第一次是圣誕主題。唱了一首關(guān)于冬天的兒歌,有手寫歌詞板,方便家長看。三四個孩子在大人帶領(lǐng)下一字排開,充滿活力和童真的老師蹲下來邊唱歌邊和寶寶互動。那種氛圍下,家長也沒有束縛,一起唱一起動。
接下來老師用教具演了一出小小的情景劇,各種動物打開禮物盒尋找圣誕禮物的故事,道具配合一些小機關(guān),加上老師惟妙惟肖的配音,孩子們還是挺喜歡。
當天講了兩本繪本:《露露生活習慣養(yǎng)成玩具書系列: 露露過圣誕》和卡倫·卡茨我愛躲貓貓系列的《圣誕禮物在哪里》。兩本書都有機關(guān),需要推一推拉一拉之類的時候,老師會讓每個孩子都去“幫忙”,總是溫柔又耐心地給予引導(dǎo)。
繪本講完后,關(guān)燈,點亮準備好的圣誕樹和教師里布置好的一圈小燈,小孩們四下亂竄,老師出去扮成圣誕老人背著一袋禮物進來,在歌聲中給大家發(fā)小禮物。
第二次則是面包相關(guān)的主題。但兒歌是關(guān)于身體的。還是同一個老師,在孩子面前或蹲或跪地與他們互動,邊唱歌邊隨著歌詞指認身體部位,類似《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這次的游戲則是老師化身面包師,做果醬夾心吐司。從道具中拿出面包機、吐司、菜板和果醬,認認真真地給孩子們介紹??久姘鼤r讓大家拍手,拍幾下之后叮一聲面包烤好啦,涂果醬。結(jié)果有孩子忍不住,直接跑上前去想拿面包吃。老師拿著面包過來,給每個孩子分一點點。分面包前會詢問每個家長是否可以給娃吃,取得同意后才給。
隨后做游戲讓孩子拍拍手,老師從圍裙口里“變”出牛角面包,再給孩子們摸一摸捏一捏。這次的面包是道具,手感外形逼真,也有娃直接就放嘴里了。
通過拍手游戲引出繪本《啪啪啪面包》,一棵樹上結(jié)滿了各種口味的面包,只要拍拍手就能得到一個。畫風溫馨又美味,孩子們很樂意跟著拍手去認識不同的面包。下一本是《美味面包店》,這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面包,老師在講的過程中逐個給小孩們?nèi)タ础W詈笫恰洞罂诔燥垺?,繪本上有飯團啊面包之類,分給每個小孩。里面的動物餓了,張著大嘴要吃東西,孩子們就用手上的食物去喂書上的動物。
講完繪本后,老師給大家發(fā)廚師帽、圍裙、面包和模具,孩子變成小小廚師,在家長的帶領(lǐng)下一起做果醬夾心面包,但是這些小廚師根本等不急給面包涂上果醬,急吼吼地就開吃了。
兩次課程下來,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模式。我家娃第一次因為沒午睡狀態(tài)不這么好,第二次就很自在了,能比較好地融入進去。我觀察到的優(yōu)點包括:
內(nèi)容形式多樣,有靜有動又不枯燥,能極大地豐富孩子的認知。
收道具時會小孩一起參與。
老師講繪本的功力深厚,繪聲繪色,學動物叫聲特別像,對孩子來說很有吸引力。
課程中會讓孩子高度參與,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孩子分心時引導(dǎo)他們回到課程中,但不強制,可以在地上打滾。
尊重孩子,記得他們的名字,每一次互動時都蹲在他們面前先喊出孩子的小名。
缺點也有:貴!
所以我還是自己給娃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