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個老師好不好

2012-10-29 11:25 原創(chuàng)

俞正強,1968年生人,浙江省小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現(xiàn)任浙江省金華市站前小學校長。1986年師范畢業(yè),入小學教書。自認為有責任感就能教好書,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就是教書、讀書,在工作中以教學風格和獨特思維方式見長。 

  

一個追問:這個老師究竟好在哪里? 

  

俞正強的公開課上得好,在浙江省久負盛名,光是代表課例就有十幾個。 


浙江教育學院吳衛(wèi)東教授稱其為“另類”:“他的課,我們可以欣賞,也可能對自己有啟發(fā),但是很難模仿?!睂幉▏H萬里教育集團副總裁,同為浙江省數(shù)學特級教師的林良富評價俞正強:“(課的)冷僻里面透出他的智慧。要上這樣的課一要有勇氣,二要有智慧。俞正強是險絕異類,也可以說是獨孤求敗?!钡@只能單方面證明俞正強教書教得“好”。那么,在學生心目中,這個老師究竟好在哪里? 


俞正強有個學生,有一回給他講了一個故事。這個學生的爸爸在報社工作。孩子回家老說俞老師好好好,講得多了,爸爸就問他:“你們俞老師究竟好在哪里呀?咱們給他寫篇報道吧?!?nbsp;


學生回學校對俞正強說:“俞老師,昨天我想了一個晚上,我想不出你好在哪里。” 


俞正強很奇怪:“不會吧。我怎么不好了?” 


學生:“是啊。我老說俞老師好,真去想的時候,卻想不出你好在哪里了。” 


俞正強好奇了:“你說說看?!?nbsp;


學生:“第一,你有沒有備課到深夜?” 


俞正強:“沒有?!?nbsp;


學生:“第二,你有沒有帶病堅持上課?” 


俞正強:“沒有?!?nbsp;


學生:“第三,你有沒有打雨傘送我們回家?” 


俞正強:“也沒有。” 


學生:“所有‘好’的事情你一樣都沒有。你呀,衣服穿得不好看,字也寫得不好看,有時還批評我們,但是你說怎么回事呢?我們就是覺得你挺好的,可又說不出你好在哪里。” 


這個故事給俞正強的印象太深了。從這時起,他開始思考:老師要不要在學生面前塑造這樣一種形象——備課到深夜、堅持上課昏倒在講臺上?到底一個怎樣的老師才算是好老師呢? 


也許看了以下的故事,我們會對俞正強為什么能成為一個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有更多的了解,也會更明白俞正強為什么能成為一個教書教得“好”的老師。 

  

1 老師其實也是需要進步的 

  

“老師,你進步了嗎?”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我教書第三年。那時,我做四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每個學期結(jié)束的時候,我都喜歡問小朋友一個問題:“一個學期下來了,你們跟我說說自己有什么進步???”我要求每個人最多說一兩分鐘。小朋友們就說呀說。一個小女孩舉手,我把她叫起來。我問她:“你有什么事啊?”她說:“俞老師,我不敢說,我說了怕你不高興。唉,我看還是不說算了?!蔽艺f:“不可以的。我們之間還有什么不可以說的呢?俞老師對你們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你們也應該對俞老師這樣呀。”她就問了:“俞老師,那你說說,一個學期下來,你有什么進步?。俊卑パ?!本來是我問小朋友的問題,結(jié)果她這么反過來一問,嗬!那些小朋友的眼睛就像放電一樣“刷”地射過來了。我感覺就好像有很多大燈泡聚焦在我身上,讓我有一種發(fā)昏的感覺。這時我才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做老師的有一個誤區(qū),總是想著問學生:“你進步了沒有?”其實,我們經(jīng)常忘記問自己:“我進步了沒有?” 


當時,我心想,今天肯定完了。我有個特點就是小朋友都很喜歡我,這個班我?guī)Я艘荒炅?,如果我說自己的進步不大,只是一點點的話,小朋友聽了,可能就對我不再感興趣了,就沒有那么喜歡我,不再佩服我了,那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我說自己進步很大,可我又覺得自己沒有很大的進步啊,畢竟這才是我教書的第三個年頭。正好,那節(jié)課也快結(jié)束了,我就耍了一個滑頭,對學生們說:“時間差不多了,讓老師把這個問題作為家庭作業(yè)帶回去,明天向大家匯報,好不好?明天我就回答這個問題——‘我這一學期下來有什么進步’?!睂W生很不情愿地搖搖頭。哈哈!他們其實也很喜歡看老師的笑話的。 


那天晚上,我人生當中第一次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我進步了沒有”。作為老師,我一年應該有哪些進步。作為老師,我該怎么向?qū)W生交代。那時不像現(xiàn)在這樣提教學反思,也不講專業(yè)發(fā)展,連“專業(yè)發(fā)展”這個詞都沒有。一般教師教書也就是求個養(yǎng)家糊口,不怎么想個人的發(fā)展問題。那個孩子的問題給了我啟發(fā)。 


第二天早上的第一節(jié)課就是數(shù)學課。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昨天問的那個問題還記得吧?”“記得!”學生們回答得很響亮?!澳悄銈冋f說看,俞老師這學期有什么進步?因為我不知道有啥進步。”然后,有的學生就說:“俞老師,我發(fā)現(xiàn)你的普通話進步了不少,以前你講課有好幾句話我們聽不懂,現(xiàn)在全部聽懂了。”有的學生說:“你還有一個進步就是,以前有時罵我們,現(xiàn)在不罵了,還經(jīng)常搓搓我們的腦袋,這讓我們很舒服?!薄衣爩W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很感動。我說:“我教你們一年了。昨天你們提的問題,我老實跟你們講,我想了一個晚上,我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地方進步了。但是今天你們講了我這么多的進步,老師很感動。你們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老師其實也是要進步的。”教學相長,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感覺我應該進步。我從心底里感激我的學生。就這個故事,后來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老師,你進步了嗎?》。 

  

2 學生不聽課,老師有責任  

  

“如果你能讓他們忘記吵!” 

  

我剛工作的時侯,上課一遇到學生吵,就很生氣。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不是上課學生要吵,要打斷我上課嗎?我就給他們立了一個規(guī)矩:上課講話不要緊,但不要吵到讓我停下來維持課堂紀律。讓我停下來也不要緊,但不能讓我一堂課上停三次,因為這樣就沒法上課了。如果停三次的話,那我就罰學生放學后在教室里靜坐15分鐘。我這是跟他們講好的,他們也沒辦法。想想也是應該的,課堂上這么吵,那些想學習的學生也會感到很煩。 


有一天,真的有個小朋友讓我停下來三次。我說:“好,第三次停下來了。今天放學后,大家都要留下來靜坐?!钡搅讼挛?,學生們就乖乖地留下來靜坐了。那天我很得意,覺得自己的這個辦法很聰明。 


等我讓他們回家的時候,一個小朋友拿著一個作業(yè)本過來了。“咦?”我很驚訝:“你怎么把作業(yè)拿來了?我們今天又沒留作業(yè),你為什么把這個本子交給我?”她說:“俞老師,你看看,你看看?!闭f完,她就跑了。我打開作業(yè)本,一下子就看見她本子里寫的話:“老師,您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 


這怎么會是浪費呢?我在這個孩子的作業(yè)上批復:“好的紀律是好好學習的前提,可愛的小姐!”可是,第二天我又看到了她寫的回復:“俞老師,如果你能讓他們忘記吵,算你厲害!”我當時看了這句話,馬上就有一種很復雜的感覺,這種感覺是說不出來的。我覺得學生看不起我。她的潛臺詞好像是:“你是老師,有什么了不起?你有本領,就讓學生忘記吵。”那天我想了很多。她給我的警示是:老師不要憑著自己的權威一味地要求學生“你要聽,你要聽”。老師應該思考自己的課到底上得好不好。如果上得不好,憑什么要求學生認真聽?這對我的教育實在是太大了。我以前從來沒這樣反思過。我總是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不學都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反正我上課認真地講,學生不聽就是學生自己的責任,更是學生的損失。這種思想其實很不對。作為老師,讓學生在課堂上忘記吵是他的一個重要任務。因為學生還是未成年人,不是大人。他們的自律能力很差,他們是要吵的、要動的。如果老師上課上得很精彩,學生就會在課堂上忘記吵,上得不精彩他們才會吵。 


像這種情況,有的老師可能把作業(yè)本一扔,說她兩句也就過去了。我呢,可能就有這么一種素質(zhì),愿意接受學生的幫助。這個關鍵事件給我的影響是:以前我只想著應該怎樣上課,現(xiàn)在我想的是應該怎樣把課上好。所以,我總是說,是學生在幫助我長大。學生始終是我們的老師,他會在突然之中像一道閃電一般點亮了你的腦子,讓你頓悟。這種感覺有點像佛教的“當頭棒喝”,令人醍醐灌頂。 

  

3 老師也會經(jīng)常犯錯誤 

  

 “我為什么要補課?”  


  

以前,在金華師范附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做了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把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作為中心工作來抓。 


當時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每天放學之后,把學習困難的學生集中在一起再學習半小時。因為學校比較大,每個班規(guī)定只能送6名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每個年級組織成一個班。 


有一天放學后,我聽見自己班的教室里有哭聲。我忙跑過去,看見一位本該去集中學習的學困生很傷心地在那里哭。我問他:被誰欺負了?哪里痛了?家里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問了很多我認為值得他哭的理由,可是我越問,他哭得越響。 


看看沒效果,我只好拿出教師的架子來教育他:“五年級的學生了,不要一味地哭,要學會表達,好不好?”過了一會兒,這個孩子抬起頭,眼里全是淚,幾乎是憤怒地瞪著我:“你為什么要讓我去補課?”我一聽,覺得挺奇怪,問他:“補課有什么不好?你成績還差著呢。”我一說完,他就對著我喊:“可是我不想,難道只有這樣補課才能進步嗎?”看著他一臉的委屈與憤怒,我再也說不出話了。 


至今我還記得那時的驚愕與迷惑,我讓他先回家,讓我好好想想。 


我發(fā)現(xiàn),我們老師是經(jīng)常犯錯誤的,而且很多錯誤犯得理直氣壯。比如組織學生補課這件事,我們自以為是好事:學習有困難,學校安排免費補課,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晌覀儾⒉涣私猓@樣的好事往往是一件令學生傷心的事,因為在我們的思想中有一個誤區(qū),以為自己認為的好事對于學生一定是好事。于是,我們把自己的想法作為一種事實強加給學生,而沒有去思考學生怎么想,這是一種多么霸道的錯誤?。∥覀兝蠋熎鋵嵔?jīng)常傷害學生,傷害了學生不說,還自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學生好。有了這個理由,教學中的很多錯誤便心安理得地發(fā)生著。 


事實上,學生的很多想法與成人是有區(qū)別的。這種區(qū)別是大多數(shù)學生所不敢表達的,也是大多數(shù)成人所不曾體會的。所以,以后我在學生學習出現(xiàn)困難的時候,就會想起那位學生的質(zhì)問:只有這樣補課才能進步嗎? 


是的,應該有更多好的辦法,需要我們用心去尋找。 

  

4 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思維 

  

 “我早上從來不吃大餅!” 

  

有一個關鍵事件,影響了我對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理解。 


我有一個學生,人長得很漂亮,就是數(shù)學老也學不好。一天,我讓這個學生做一道題。這道題很簡單,題目是這樣的:××牌52型拖拉機一天耕地150公畝,問12天耕地多少公畝?就這么個題目,她不會做。她先是把52乘以150乘以12這樣乘起來。我說:“你錯了?!彼陀喺殉朔ㄗ兂沙?。我說:“你又錯了。”她又訂正,把除法變成加法。我一看就覺得這個學生是在瞎猜,她不會思考。很多小學生都是這樣的,今天課堂上講了乘法,就認為今天的題目肯定用乘法;要是講了除法呢,就用除法,完全不思考的。 


我說:“你過來,我給你打個比方?!毕鄬碚f,我還是比較有耐心的,有些老師可能覺得蒙對了也就算了?!氨确秸f,你每天早上吃兩個大餅,5天吃幾個大餅???”這和那個題目的性質(zhì)是一樣,再把她的學號也算作一個條件。我問她:“你是幾號?”“我16號。”“哦,那就是16號同學每天吃兩個大餅,5天吃幾個大餅?”16號,這個數(shù)字在這里是沒用的,是個干擾條件而已。這個小朋友很滑稽的,她很認真地對我說:“俞老師,我早上從來不吃大餅!” 


當時我還以為她是開玩笑呢。本來很可能就一句話丟過去:“你開什么玩笑,我現(xiàn)在叫你做數(shù)學,是跟你聊吃大餅嗎?”但我沒有這樣做,而是接著問她:“那你早上喜歡吃什么?”她說:“我都是吃粽子的?!蔽艺f:“那好,這很簡單啊,我問你,你每天早上吃兩個粽子,5天吃幾個粽子啊?”嗬嗬,這個小家伙,她又很認真地想了一想。我想,你這么認真,應該把問題解決了吧。她說:“俞老師?!蔽艺f:“唉,你說?!薄坝崂蠋煟矣悬c生氣了,我兩個粽子吃不下去的呀!”這個時候,我覺得她在“?!蔽?。我問她數(shù)學,她卻老是跟我討論吃什么的問題。我只好問:“那你每天能吃幾個粽子?”她說:“一般都是媽媽給我買一個,我只吃半個,剩下的我都扔掉了,我不喜歡吃?!蔽艺f:“好的?!笨磥磉@個題目算是做不下去了。為什么呢?因為半個是0.5,0.5乘以5,這是小數(shù)乘法啊,這個知識點還沒學呢。我試探性地問:“你每天吃半個,那你5天吃幾個粽子?”她說:“吃兩個半?!薄霸趺此愠鰜淼模俊薄皟商煲粋€,5天不就兩個半了嘛!”你說這個學生笨不笨?一點都不笨,聰明著呢!然后我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學生不笨啊,但她為什么又這么“笨”呢? 


我覺得,主要是她的思維還不是數(shù)學思維。因此,后來我就開始思考學生的學習準備問題,從此這成為了我的一個興趣點。我現(xiàn)在的觀點是:當一個小學生的思維發(fā)生困難的時候,不一定是他的智力有問題,可能是在學習準備上出問題了。我就再接著思考一個問題:這個學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呢?數(shù)學學得好的學生,你問他一個問題:每天吃兩個大餅,5天吃幾個大餅?他絕不會去思考這兩個大餅是不是我吃的。他不會陷進去。在他的眼里,不管這兩個大餅是誰吃的,他馬上就能抽象出來。而這個學生為什么這么“笨”呢?她沒抽象出來,陷進去了:“我不吃大餅的??!我怎么能吃得下兩個大餅呢?”她把數(shù)學忘記了,這就是問題所在。 


其實,很多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時候就沒進入數(shù)學思維狀態(tài)。這個小朋友是把自己陷進去了,而我只是舉個例子而已。題目中的那個“你”不是你本人??!換成甲可以,乙也可以,丙或丁都可以,怎么就是你呢?她就認為是自己,老是想“我每次兩個大餅吃不下”這樣的問題。這些學生在思考數(shù)學問題的時候,往往被非本質(zhì)的東西迷惑了。為什么是這樣的呢?就是她對信息的捕捉和別人不一樣。數(shù)學學得好的學生,能馬上把非本質(zhì)的無關信息過濾掉。數(shù)學就是數(shù)學,數(shù)學是講量,有時與常理關系不大。而有些學生就不知道,老是琢磨“大餅好吃嗎,兩個吃得下嗎”這類非數(shù)學的問題。后來,我告訴這個學生,她的毛病在哪里。她為什么數(shù)學學不好?因為她不是用數(shù)學的方式去想問題。她老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想數(shù)學問題,這是不對的。兩個大餅拿來了,這只是一個比方啊,兩個大餅可以,兩個粽子也可以,兩根油條也可以呀!你要“刷”地一下子把這個“2”從中提取出來,這就是數(shù)學。我很耐心地給她補課,就補這個東西,其他的都不補。這個東西補好了之后呢,其他的東西也就慢慢地通了。這個事件讓我對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http://www.shuxueweb.com/minshi/HTML/10830.html ;

 


回應12 舉報
收藏3
13年前
挺好的老師
13年前
呵呵,如果是我的孩子可能會問:“媽媽,為什么要天天吃大餅,周二可不可以吃牛角包?”

Anyway,這個老師真好,我們的孩子要是有這么貼心的老師該多幸福?。?BR/>
13年前
他文章中寫的那些學生一定不是00后的孩子!
13年前
這個有一點非常值得所有做長輩的人學習:

在孩子做得不夠好和做錯的時候,他先在自己——育人者身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
13年前
tommi 這個有一點非常值得所有做長輩的人學習: 在孩子做得不夠好和做錯的時候,他先在...
頂樓上。我每次和孩子斗爭之后,也常常會反省自己,我這樣做的對不對?有什么需要改進的東西?
13年前
我愛我的寶貝184 呵呵,如果是我的孩子可能會問:“媽媽,為什么要天天吃大餅,周二可不可以吃牛角...
這也是我的感慨~~~
13年前
掌上明珠878 他文章中寫的那些學生一定不是00后的孩子!
我也覺得,那些孩子很敢說。像國際學校的孩子。

俞正強,1968年生人,浙江省小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現(xiàn)任浙江省金華市站前小學校長。
13年前
tommi 這個有一點非常值得所有做長輩的人學習: 在孩子做得不夠好和做錯的時候,他先在...
其實來說,找孩子的問題的效果一定不如找自己的來得有效。
13年前
不騎馬的希瑞 頂樓上。我每次和孩子斗爭之后,也常常會反省自己,我這樣做的對不對?有什么需要...

12年前
自己也要有這份心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heyinbao020226
heyinbao020226
作者熱門日志
牛孩是怎樣煉成的  贊2 · 收藏7 · 評論49
轉(zhuǎn):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準備  贊4 · 收藏22 · 評論18
給琴童家長的忠告  贊2 · 收藏3 · 評論19
兒子最新一篇周記  贊1 · 評論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