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小學四年級,今年是他上學后的第四個暑假,5月就開始關注各種夏令營的消息。之前,孩子參加過一些北京本地的夏令營,包括足球、游泳、戲劇表演等,但這次,想參加一個孩子單飛的夏令營,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做好了單飛的準備。
兒子是一個偏內向、獨立意識和自信心都不太強的孩子,一、二年級時,向他推薦一些短期的單飛活動,都堅決地告訴我說不行!到了三年級,突然發(fā)現(xiàn)他有了一些變化,很多事情都要求自己做,而且開始強調“這是我的”,我覺得他單飛的敏感期可能到了,正巧有CCA(中國夏令營協(xié)會)組織的二天一晚營地活動,問他愿不愿意試一試,這次他不但沒有拒絕,而且非常向往,報名后,一直在日歷上數(shù)著離開營還剩幾天。
出發(fā)前,我唯一教給他的是如何自己整理行裝,沒有和他講任何可能遇到的困難,例如餐食可能不可口或住宿條件差等,我希望他懷著那份憧憬,快樂輕松地踏上他的第一次單飛旅程,不要被大人的擔心焦慮困擾。
果然,孩子很快就被豐富的營地活動吸引了,在專業(y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白天做各種拓展游戲,自己包餃子準備午餐,晚上還分組去完成小樹林尋寶探秘的任務。第二天接他回家的路上,他一直沉默著,后來告訴我說,他還在回味剛結束的活動,并開始想念那里的老師了。
在這次活動中,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攜帶的行李中有兩樣法寶,一是眼罩,晚上同寢室的孩子開著燈不想睡覺時,他可以用上;二是睡前習慣看的書,這兩樣法寶可以幫助他更快入眠,保持第二天精力充沛!之后,兒子又參加一次三天兩晚的古長城探尋活動,這次他自信老練了很多,按著老師列出的準備清單,自己整理行裝,信心滿滿地出發(fā)了。他們在殘缺的長城上攀登,去長城腳下的農家掰玉米,回家時帶回了一小袋親手用農村的大磨盤磨的玉米粉,特別珍惜,讓我一定做成饅頭給他吃!當然,他沒忘帶上他的兩件法寶。
今年暑假我們最后選定的是北京語言大學組織的內蒙古中外交流營,六天五晚,營員以各個國家來中國學中文的初高中學生為主,兒子是營員里年齡最小的。選擇這個夏令營,我看重的是組織者的經驗,活動設計和安排比較成熟,安全更有保障,來自國外的營員可以讓孩子發(fā)揮英語的專長,多進行交流;兒子選擇這個夏令營是因為他想去看看草原、沙漠,想騎馬和騎雙峰駱駝,另外,他喜歡和比他大的孩子一起活動。開營前,我讓孩子看了一些和沙漠有關的書籍,考慮到這次行程比較艱苦,所以每天給他加大了運動量,提高體力和耐力,出發(fā)前和他介紹了一下火車臥鋪是什么樣的,并第一次讓他帶上了手機。
夏令營的生活是從北京開始的,為了讓孩子們盡快熟悉起來,老師讓他們分組去秀水街購物、去798藝術區(qū)參觀,晚上就坐上火車趕赴夢想中的草原、沙漠和蒙古包了。活動過程中,孩子很少用手機發(fā)信息給我們,一是他還沒養(yǎng)成手機溝通的習慣,這一點雖然讓我們有時不免感到擔心,但我們還是支持他,應該留更多時間去體驗欣賞,而不是時刻惦記著在手機上分享;二是旅途條件艱苦,手機經常無法充電,蒙古包里的供電也是限時的。孩子回家后告訴我,他看到草原的一瞬間才理解了“一望無垠”,這和看到茫茫大海的感覺不太一樣,草原滿眼的綠色感覺更有生命力。他騎上的一匹小馬始終想貼近前面一匹大馬,經常把他的腿夾在兩匹馬之間,有點生疼,但他猜想那匹大馬可能是小馬的媽媽,所以小馬才會緊跟不舍,孩子的想象和我們真的不一樣。晚上蒙古包前點起來篝火,有摔跤表演,還有絢麗的煙花,讓他忘記了旅途的勞累,和小伙伴們簇擁在一起,大聲放歌!沙漠則讓他感受到了刺激和挑戰(zhàn),從10米以上的高空索道滑翔而下時,金燦燦的沙漠就在自己腳下,落地的一瞬間能感受到細沙的溫柔;雙峰駱駝平時就在沙漠上趴著,他騎上后,感覺駱駝走得特別慢但是非常平穩(wěn)!他們還參觀了蒙牛工廠,他說他第一次看到類似機器人的大型機器臂在流水線上操作,感到神奇震驚,巨大的工廠車間里只有50個工人在工作。隨著接觸加深,他和其他營員也漸漸熟悉了起來,最后一天他給小伙伴做翻譯,去市場砍價買紀念品,有趣又熱鬧,回家的火車上,大家都舍不得睡覺,興致勃勃地玩紙牌游戲!
聽兒子慢慢敘述,看到老師發(fā)回的點滴照片,感覺孩子收獲滿滿!回顧助力孩子單飛的過程,就像放飛風箏,起飛的階段比較艱難,變換各種角度,尋找合適的風向和風力,邊跑邊拽地推送著風箏,風箏搖搖晃晃地向著藍天飄去,越飛越高,慢慢進入了自如飛翔的境地。現(xiàn)在我牽著風箏的線,遙望著高飛的風箏,是欣喜,是自豪,也有一點失落和依戀!
孩子的單飛中,我和他一起磨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