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般娃是16年2月份,般媽班爸好歹也算是211的研究碩士,在娃的英語啟蒙上確確實實做了回土包。我們對娃的英語教育還停留在我們那個年代,覺得英語是門課程,得進了學校開始學。
般娃1歲7個月的時候,感覺她的語言說話都非常利索了,想到以前上學班里有個英語非常棒的同學就是聽外文歌曲學英語,就買了個這個,給她聽英文兒歌,磨耳朵,每天晚上給她放歌聽到睡著,完全沒有管過效果。當時還覺得自己非常 ‘先進‘了??。
般娃兩歲的時候開始接觸小豬佩奇動畫,中文的,每天兩集。轉折在同學帶著她的雙胞胎6歲兒子來我家,全英語對話,連玩的app游戲都是英語,著實把我和般爸兩個土包子給震住了。同學說她家娃已經經過了一年的輸入了,現(xiàn)在已經到輸出期,哎,不過同學的這次來訪也只是讓我們開了眼,卻沒有打開我們的眼見。同學是走新教育路線的,幼兒園開始是華德福,后來又是一清教育,盆友圈發(fā)的都是財富分享講座,新教育心得啥的,自己辦了私塾,同學和我們好像越來越不是一個圈的了……狹隘的我只認為這些是她們學校的先進教育,我們普通家庭無法復制。還好,朋友的到訪對我們也不是毫無改變,在盆友走后,我們把般娃的小豬佩奇換成英文版了,般娃在抗議兩次無果的情況下抵不住佩奇的誘惑接受了。
這樣看佩奇過了3個多月,在般媽決定離職帶般娃半年后一個月發(fā)生了轉折。般媽在離職后精神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一次無意中看到4歲娃指讀牛津的視頻,般媽終于清醒了,懷著一腔熱情順滕摸瓜找到了一堆的牛蛙牛媽,找到了小花生組織,原來耳朵是這么磨的,輸入,輸出是這個關系,同學的英語教育原來已經很普及了……,一周的時間般媽都在刷話題,激動的無以言表。般娃這也才終于抓住了啟蒙的尾巴,2歲8個月正式啟蒙。
記錄下般娃走上英語啟蒙路線的故事,一方面般媽希望能驚醒自己,時代不一樣了,我們小時候學習那一套很多已經不符合現(xiàn)在的狀況了,在般娃的啟蒙和教育上面一定要與時俱進,不要固步自封;另一方面,回憶整個過程,般媽深刻反省,其中有很多般媽自己處理事情的種種缺陷,眼見不夠開廣,畫地為牢,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限于語言表達,般媽也不知道怎么形容那種能力,就好像優(yōu)秀的商人總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商機,好的政治家總能很快的解讀到政治風向。般媽衷心希望般娃能有開闊,敏感的眼見,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