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的那些事》
由B站出品的《歷史的那些事》,同一般紀錄片不同,是用真人演繹歷史,劇情幽默,穿插的音樂很個性化,其歌詞不僅概括了歷史的精華,也融入了現(xiàn)代流行元素。整部片子以輕松詼諧的口吻講述了正史里記錄的那些神奇歷史事件和人物。
這部片子算得上是我看過的歷史紀錄片中腦洞開得最大的一部,其形式有點像《糟糕的歷史》。是兒子的大愛。
二、《中國通史》
這部紀錄片很正,無論是講述方式還是內(nèi)容。如果想系統(tǒng)地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這部片子是不錯的選擇,比教科書生動,也嚴謹。
三、《百家講壇》系列(百家講壇里關于歷史的講座,真的有好多,這個欄目是央視最好的一個欄止,在我心目中。另外網(wǎng)易公開課上也可以搜到很多大學的歷史課程,但對于小朋友來說可能有些枯燥。)
之一:李山教授的《戰(zhàn)國七雄》和《春秋五霸》
我們聽完了李山的《戰(zhàn)國七雄》和《春秋五霸》,受益頗多,知道了不少成語和典故的來歷。原來現(xiàn)今我們一直在使用的諸多成語和寓言故事大都是出自這兩個時代。了解了成語和寓言背后的故事和時代背景,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后,回過頭來再看這些熟悉的成語和寓言,我們的理解又進了一層,至少是在干巴巴的文字解釋上,我們看到了屬于這些成語背后的故事。而故事要比單純的文字解釋要生動具體得多。
之二:易中天《品三國》和《漢代風云人物》、《先秦諸子百家》
講三國的,還是王立群教授,但我和兒子更喜歡易中天的,覺得易天中的語言更生動和幽默些,而且,他在講述的過程中,帶有模仿腔調(diào)和表演性質(zhì),常逗得我們笑起來。
但易中天的偏于品評,歷史事件講述得比較簡略,沒有王立群的詳細和系統(tǒng)。
《先秦諸子百家》還沒聽完,個人感覺看視頻的話,效果會更好,因為多是文言文,視頻會打出字幕,在理解上更容易些。
四、呂世浩《講史記》
《史記》是小說家的筆法寫的,不能當真,但配合著正史來看,是不錯的原選擇。呂世浩是臺灣大學的,講得很有激情。我在斷斷續(xù)續(xù)地看,等看完后希望自己能寫個總結(jié),到時再分享感受。
五、石國鵬講歷史
我個人很喜歡石國鵬老師的高中歷史,據(jù)說他和袁騰飛是朋友(同事?),在我看來,袁的風格是激情澎湃形的,我更喜歡袁老師的理性和冷幽默里的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