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著翻著學會知識?這套科普童書,精彩的不僅僅是翻頁和機關

2022-9-29 07:27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我兒子是個科普直男。前幾天,他上外教課,跟英文老師聊起了自己用磁力片搭建的“原子”。他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表述,急出了一身汗。
 

突然,兒子好像如有神助,拿了他很喜歡的一套《DK翻翻玩百科》中的《炫酷科學探索》,給老師展示了其中一頁的原子。
 

老師也迅速get到他的意思,甚至在網(wǎng)上搜索關于原子的圖片和視頻給兒子看。
 


于是,一場由科普圖書《炫酷科學探索》引發(fā)的關于原子知識學習,進而延伸到英語學習的活動拉開了帷幕。而我兒子也不過五歲半。
 

要說DK圖書,每次總能給我驚喜。這套 《DK翻翻玩百科》也不例外。整套圖書共有5本,用有趣的翻翻樂、齒輪機關演繹了微觀世界,人體、宇宙等各種科學知識。
 

說起各類花哨的機關,這些年我也見了不少。這套翻翻書機關設置也很精妙。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他給孩子們講解科普知識的方式。

給低幼的小孩子講解科普知識,最容易的就是浮于表面。小朋友記憶力都很棒,他們表面上記住了那些復雜的概念,但實際只不過是記住了,根本談不上理解。

這套書在這方面就做得很棒:

第一,用具象化的圖像和類比去削減知識的難以理解。

我小時候?qū)W物理的時候,老師正兒八經(jīng)在課堂上告訴我原子很小,但是我完全沒有概念。
 

這套書就很棒了。他用圖畫勾勒出原子的樣貌。雖然語言不通,但因為這套書畫得惟妙惟肖,所以哪怕是地處美國的外教老師,看到圖都能猜出來這是原子。
 

而其中關于原子、原子核、電子大小的解釋則用了類比的方式,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看到的教堂、蒼蠅進行了關聯(lián)。孩子們雖然沒有辦法準確知道了它們的具體大小,但至少有了個概念。

比如,提到原子核在整個原子中占比非常小的時候,這本書把整個原子比喻成一個大教堂,原子核比喻成一個大教堂中的一只蒼蠅。孩子們聽到了這個比喻,立刻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而講述整個原子空蕩蕩的時候,這本書又說把全世界每個人身上的原子核和電子加起來,整體也不過是一塊方糖的大小。

我家有個愛科普的5歲男娃。我們在平時帶娃的過程中,也經(jīng)常會用類比的方式跟他解釋大小長短。 比如,我家娃身高是一米。我在給他解釋兩米時,就會解釋成“兩個Michael那么高”,娃立刻有了概念。

第二,用生活化的場景解釋孩子們身邊的事物。

比如,我們都知道能量看不見摸不著,給孩子解釋能量真的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這套書用了一個匯總的方式。
 


這本書精心制作了一個立體的房子,這個房子中所涉及的電器等都有能量。兒子看到圖,想起生活中這些事物,就對能量有了概念:
 

電視是因為有了電能,所以能讓我們看到很有意思的卡通節(jié)目;

電冰箱因為有了電能,所以能夠保存食物不腐爛。

……

孩子看了這一頁內(nèi)容對我說:媽媽,我們的房子里頭有很多有能量的電器哦。

第三,有意思的探索活動增加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

這套科普圖書比較特別的一點是:它精心圍繞科普主題的內(nèi)容,給孩子們設置了有意思的探索活動。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說的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些有意思的小活動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切入口,讓他們努力去求知和理解。
 

比如,這一頁講的是化學反應。他提出了幾個有趣的小實驗,孩子們可以嘗試著將水和植物油、檸檬酸和溫牛奶以及這本書提到的各種能夠找到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可以發(fā)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哦。
 

《炫酷科學探索》每一頁都有一個探索小實驗。它提到重力的時候,居然還是非常有意思的雞蛋降落傘的小實驗。并且設置了很有趣的小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在地球上跳起50厘米,那么在其他星球上能跳多高呢?

對了,我兒子對星球跳高的翻頁很感興趣,翻了無數(shù)次。
 

第三,恰如其分的機關生動地再現(xiàn)了這些科普知識。

現(xiàn)在的童書越來越側(cè)重于各種機關,折疊、彩頁,有的時候忽視了知識本身的力量。

這套圖書則不然。它的確擅長做機關,但機關更多的帶有解釋和說明的含義,極少出現(xiàn)讓我們覺得莫名其妙的機關設置。

比如,關于人體的那一冊。關于肺部是兩個可以隆起的折頁,恰如其分的展示了肺部進行呼吸的功能。
 

又比如,講解彩虹的分解光線,超大漂亮的類似手電筒的示意圖能讓孩子們迅速了解其中的含義。

我兒子此前看過雙彩虹,對這塊兒知識很感興趣。

孩子到了5歲,我覺得他明顯進入一個充滿好奇心的階段,這套DK童書用各種機關和折頁的形式讓孩子們玩轉(zhuǎn)科學,讓他們知道——科學很酷、科學很好玩、科學也很有用。


回應 舉報
贊4
收藏3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