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稱不上書墻,但也有2/3面書墻之大,就索性來聊聊我家2/3面墻之情牽??。
從一個城市搬到另外一個城市,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幾年搬家成了我們家的慣常,唯一不變的是書隨人遷,書量越遷越多,書情也越來越濃?,F(xiàn)在看到的書架還沒完全整理出來,沒錯因為我們又剛剛搬完家,搬入樓梯房七樓,你能想象20箱書背到七樓的悲催嗎?到目前為止還沒搬完,扔在車上,等娃爸慢慢搬。
基本上我家書分以下幾種方式存放:書架、封箱、到處散落。 把現(xiàn)有搬的書籍整理了下,基本按套裝排放,從下往上依次是娃比較喜歡和愛看的,收了一箱基本不看的書籍封箱存放,一些娃還未到年齡的套裝書隔壁貨架囤放,希望娃看的書擺在大廳小書架,平常在看的書就床頭、大廳到處亂著??。還有幾箱搬家未整理的書籍待入房間書柜。因本人是化學(xué)工科女,從對人身體健康著想,特別不贊同把書架放睡房,所以書架現(xiàn)在放入雜物房,以后基本做儲書使用。
這些書籍于我不是一張張紙張的簡單裝訂。是我現(xiàn)在用心維護、用情珍惜的寶貝,是我想留給兒子的唯一財富。2/3面書墻或許僅僅只是一張不值一看的書架照片,只有深愛珍惜書籍的你才能體會和深懂: 我如何小心的拿起一本書籍,拂去上面灰塵,整齊的落于架上。每一本書籍都有我與它的情緣,都有千挑萬選、迢迢遠(yuǎn)路來到我身邊的故事、有我與它的共情、共鳴,有娃和我的歡樂時光、有我們共讀的美好回憶..它不僅僅是沒有溫度的冰涼書本,它是火、樂觀、智慧......它的壯大就是我的愛書、瘋狂買書的進化史,它一直陪伴著娃并和娃一起成長。5年之前,我還只是個孕媽媽,偶爾看看故事小說打發(fā)打發(fā)時間,何為文學(xué)、何為詩詞、何為繪本,我坦白我是文盲,完全沒有概念(雖然現(xiàn)在仍是文盲,但已經(jīng)有拔盲意識[偷笑])。一本<喂故事長大>的遇見,我開始了: 花9.9元買了10本包郵,當(dāng)下非常有名繪本,其中娃從小的致愛<抱抱>、<好多好多毛毛蟲>,<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就屬于那一批,至今我仍非常珍寶般的保存著。<抱抱>這本,在娃1歲8、9個月還不會說話時,講到:猩猩找到媽媽,媽媽給猩猩抱抱時,娃的眼眶都紅紅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媽媽因上班陪伴少,他母愛的缺失,他需要媽媽抱抱。這本書封頁已經(jīng)被撕,內(nèi)頁殘缺不完,但我仍然很寶貝的收著。<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第一本已經(jīng)找不見,后面又買了雙語版,這本也是從小看到大,小時候就完全可復(fù)述故事,現(xiàn)在還能津津有味的再翻看。很多娃2歲多的啟蒙書籍,書本內(nèi)容娃已經(jīng)滾瓜爛熟,但是現(xiàn)在四歲多的娃還經(jīng)常從書架上拿出來讓你給他讀,有時我不明白:這個心智點,應(yīng)該不會再喜歡這類書籍,但娃定期就翻出來再講講,或許對他來說這些書籍有熟悉感、安全感和太多美好時光。前段時間,收拾了一部分低幼書籍準(zhǔn)備送妹妹,讓娃再過一遍,結(jié)果娃把三分之二的書全拿出來,說"這本我要看,這本我喜歡"[撇嘴],到最后也沒剩下幾本了,然后從不陪娃親子閱讀的娃爸拿起一本小童謠:這本留下吧,我還記得我摟著兒子,他跟我念小餅干童謠"。是啊,那時候的娃也就兩歲一兩個月,才剛開始學(xué)會說話,爸爸把娃圈在懷里就坐在地板上,爸爸讀一句,兒子吐字不清晰奶聲奶氣的跟一句,爸爸摟著娃隨著歌謠的旋律一起搖擺,我怎么會忘呢!當(dāng)然這本我又留下來了,因為太多娃兒時一起讀童謠的美好。所以我挺能理解不愿意出借書的寶媽們,每本書對于我們來說都有往昔的美好,承載我們的一路歷程,與我們心之所連。愛它們,珍視它們,就如同愛自己、珍視自己。
我堅信以后書還會越來越多,會一同與兒子壯大,雖然它現(xiàn)在還只是我的一個稚嫩寶貝,但它確可以給予我們智慧、堅強、樂觀等良好品質(zhì),這也是我想給兒子的唯一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