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兒童版太空奧德賽---本年度最大黑馬影片,也許很適合小孩看

2013-12-2 12:52 原創(chuàng) · 圖片1

《地心引力》讓觀眾就像被刀子劈開的蘋果一樣分成兩邊。 
一些觀眾對這部電影肆意嘲弄,稱其為不折不扣的爛片,除了讓人解決失眠的問題之外一無是處。另一些觀眾則對這部電影頂禮膜拜,稱其為史上最偉大的太空片,徹底顛覆了人類日常生活的刻板印象,女主角的太空漂流與重返地球,堪稱是空間站的魯濱遜+星空下的奧德賽。 
我置身于蘋果之外,不屬于他們中的任何一邊。我不認為這片子有多偉大,但也不覺得它有那么糟糕。從技術上講,它確實將太空影片推向一個高峰:栩栩如生的失重,令人窒息的星空,雜耍般的太空翻騰,飛船中的生死呼吸,這一切都讓人感同身受。但從情節(jié)設計與人物刻畫來講,它確實單薄蒼白,像是出自國產(chǎn)二流編劇之手。喬治·克魯尼莫名其妙的牛仔范——牽強的自我犧牲,桑德拉·布洛克莫名其妙的先做女博士后當女漢子——不無唐突的自殺未遂又忽然打了雞血、覺醒求生。 
導演顯然不打算講一個好故事,他只想要展示高難而寫實的畫面,用美元與人力建構的高新技術,用頑固不化但效果卓越的系列長鏡頭。 
應當承認,影片一開始是富有美感與神秘感的。 
藍色星球旋轉(zhuǎn)出現(xiàn),弧光逐漸吞沒觀眾視線,延伸到前方、側(cè)方、下方。星球上的山川河流如微雕般玲瓏凹凸,在云層環(huán)繞之下,它安詳自轉(zhuǎn),猶如湛懷息機的沉默舞者。 
繁星如一千雙眼睛看著地球也看著我們,氤氳彩霞令人心醉。一個細小白點從屏幕右方遠角出現(xiàn),在寂靜中行近。白點漸大,變得清晰,是一架航天飛機。兩個宇航員在它身周,一個正自得其樂地于太空漫步,另一個則在儀器旁執(zhí)行任務。 
漫步的是喬治·克魯尼,他身背噴射推進器,放著鄉(xiāng)村音樂,像農(nóng)場上無所事事的牛仔一樣晃來晃去。修儀器的是桑德拉·布洛克,動作不太麻利。忽然,她不慎弄丟一顆螺絲釘,后者漂浮遠去,克魯尼伸出戴著手套的大手,將它一把逮住。 
不遠處,飛船打開的艙門之下,一位宇航員系著松弛的太空繩,正像孩子般開心地蹦跳。 
上述場景用13分鐘的長鏡頭推出,充滿玄虛、輕盈而自在的美感。忽然,來自休斯敦的電話打破了寧靜:調(diào)皮的俄羅斯人用導彈打下自己不需要的空間站,產(chǎn)生無數(shù)碎片,引發(fā)連鎖反應?,F(xiàn)在,數(shù)以百萬計的碎片正高速向這邊飛來,它們中的每一片都是致命子彈。 
宇航員們準備撤離,但為時已晚。激流樣的萬千碎片,閃爍著冰冷微光,如老版WINDOWS的屏保一樣飛來,無聲擊穿那位在艙門之下蹦跳的宇航員的頭顱,抽走他體內(nèi)所有生命力。 
頃刻間,飛船被打得千瘡百孔,損毀癱瘓??唆斈岷筒悸蹇藘e幸未被碎片擊中,但就此被拋入無垠宇宙,旋轉(zhuǎn)、漂流,猶如不系孤舟。 
太空的孤獨與危險,生命的脆弱與偶然,在接下來的場景中慢慢浮現(xiàn)??唆斈釥奚约海尣悸蹇藭簳r存活下來。作為運氣極好的太空菜鳥,布洛克先處理掉飛行器的降落傘問題,接著成功進入不遠處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幾經(jīng)周折,最終駕駛載人飛行艙回到地球。 
當布洛克在海岸邊的泥地重新站立時,我們的雙腳也再度踏實起來。失重幻覺逐漸消失,一定會有觀眾忍不住感慨:“外太空太懸了,還是地球好啊?!?nbsp;
整部影片,觀眾看得艱難,導演拍得更艱難。導演阿方索將這部電影的拍攝比作“一頭大象”?!霸趺闯缘粢活^大象呢?只能是一天一勺”,阿方索說。 
據(jù)報道,《地心引力》的制作長達四年半,其中整整一年半用于后期。所有場景都必須在微重力狀態(tài)下完成,每一個鏡頭的角度、每一道鏡頭內(nèi)的光線以及每一次鏡頭的運動軌跡,都被精確無誤地在故事版上畫出。他們還特別制作了一部和成片劇情、鏡頭一模一樣的動畫片。 
用真人拍攝時,他們偶爾使用傳統(tǒng)的方法——吊威亞來造成失重的感覺。演員要綁上 12 根威亞,活像一個提線木偶。但更多的時候,這辦法不管用。他們就使用朗·霍華德在《阿波羅 13 號》中制造失重的辦法:利用一架退役航天飛機的高速墜落來獲得大約 20 秒的失重時間。但 20 秒實在太短,滿足不了阿方索的長鏡頭要求。 
于是,他們不得不重塑整個虛擬環(huán)境:到舊金山尋找機器人、去工廠定制特殊的機械手臂、構建虛擬攝像機、再造一個CG版的桑德拉·布洛克,甚至制作了一個將近200立方米的大型可轉(zhuǎn)動LED燈箱——大部分的宇宙光線、攝影機移動、角色運動都在其中模擬完成。 
最終,阿方索及其團隊成功制作了一部視效空前的太空影片,同時刷新了太空電影的技術難度系數(shù)。 
但從《地心引力》視覺效果帶來的短暫震撼中抬起頭來,我們會覺得,這片子沒什么值得回味的東西。是的,它以超寫實的手法給我們展示了太空行走、作業(yè)、漂流,航天飛船的操作、駕駛、返航。我們跟女主角一起歷艱間關,呼吸與共,解決一個又一個麻煩,最終奇跡生還。 
然而,影片一結束,我們就迅速回到現(xiàn)實,發(fā)現(xiàn)剛才的觀影,只不過是一場兒童在科技館里的失重體驗。導演讓我們的眼睛、心臟、身軀與雙腿都發(fā)生短期物理變化,但未能在我們心中種下什么東西。影片講述的太空魯濱遜漂流記,是縮寫本的,所謂星空下的奧德賽,也只是兒童版的。 
這也許是如今大片的通病,重技術而輕故事,重畫面而輕人物,重符號而輕情感。人們沉迷于挑戰(zhàn)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卻忽略了故事的起轉(zhuǎn)承接、行云流水;人們追逐一個又一個嘆為觀止的畫面,卻不肯賦予電影人物以鮮明而可信的臉孔;人們用符號化的東西來表達觀念,取悅市場,卻生疏乃至遺忘了自然而深沉的人類情感。 
這或許也是高科技時代的通病,合金代替了木和石,無線獵殺了電纜,虛擬攝像機制造出星光,苯胺顏料則假冒鳳仙花的汁液。人們面前有著一切知識,人們對自己一無所知;人們是科技的自信滿滿的主人,人們也淪為科技的匍匐在地的奴隸。 
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哀鳴,如果印刷機存在,這世上是否還可能有《伊利亞特》?有了印刷機,那些吟唱、傳說和思考難道還能繼續(xù)?這些史詩存在的必備條件難道不會消失? 
而我們現(xiàn)在擁有的,是比印刷機牛逼一萬倍的信息科技。 
我并不是反科技的家伙??萍荚诖蠖鄶?shù)情況下,確實意味著進步。但如果我們過于依賴科技甚至成為其附庸,我們又將去向何處? 
回到主題,《地心引力》是高科技時代的又一部全新大片,我覺得它還不錯,可以看看,但我更懷念在科技尚未如現(xiàn)在這樣殖民電影的時候,那位了不起的庫布·里克拍攝的《2001太空漫游》。 

http://dajia.qq.com/blog/275475055554208 ;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3

推薦閱讀

liuliu114
liuliu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