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成醫(yī), 習慣的力量大得很,連地震也可以習慣,而日本人對于地震也是習以為常了。日本是一個多地震國家,剛好在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交界處,并且太平洋板塊在不停的擴張積壓歐亞板塊,致使表面地殼的能量不斷累積,在一定的時候就會以地震、海底火山噴發(fā)的形式釋放出來。地震不僅傷害了人類的物質(zhì)財產(chǎn),有時候也會對人的心靈造成傷害,就算再習以為常的事情遇到自然災害的無力抗拒,面對家破人亡的慘景也會心靈受創(chuàng)。所以日本的繪本對于地震主題也不少,今天主要介紹兩本關于地震后“心靈治愈系”繪本。
一、大成由子《因為寶寶笑了》,創(chuàng)作源自日本311大地震中,一位母親的真情告白:“因為寶寶笑了,所以我也會沒事的”,看到寶寶的笑容,就算站在絕望邊緣的人員,也能重獲希望與力量。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是父母快樂的源泉輸送滿滿的能量。
二、伊勢英子的《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這是一本災后心靈的撫慰讀物,一個重塑災后信心的感人故事,這本書的作者伊勢英子,是一個日本女作家,也是一位畫家。13歲的時候開始拉大提琴。她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時候,她就拿著素描簿,本想要去畫這個災區(qū)的景象??墒堑侥抢镆院螅嫴幌氯?。那天剛好下雨,一個郵差正在送信,可是房子都不在了,大家都住在帳篷或者是避難的地方,根本就沒有門牌號碼。她看著郵差在雨中送信的情形,心里非常的痛。她覺得她沒有辦法下筆寫,也沒有畫下任何東西。后來過了大概3年,她突然接到一封信,有一個音樂演奏會,要聚集1000個拉大提琴的人來一起辦一個演奏會,演奏給災區(qū)的人聽。她接受了這個邀請,成為了1000個大提琴演奏者中的一個。1998年,她去參加了這場音樂會,因為這個音樂會給她很深的感受,她就終于可以開始把阪神大地震給她的一些影響,還有在這個當中經(jīng)歷過傷痛的一些人畫成了圖畫書。她花了兩年時間才完成。故事中的兩個小孩算是地震的受害者,他們失去了心愛的寵物,知道有這樣一個賑災演奏,大家分頭練習,除了同心協(xié)力,形成最后演奏的合力,他們在練習中也把他們的悲傷恐懼憤怒處理了,重新得到生命的力量。
也就日本人對于地震如此鎮(zhèn)定、直言不諱,也不抱怨,而且在地震時的處變不驚、冷靜有序。災難發(fā)生時,人類如何應對,其實反映的是一種文化,日本這種冷靜的反應,是他們教養(yǎng)的本能反應,孩子小時候就開始進行各類自然災害演習,從娃娃抓起自然教育。日本的地震文化對預防災害與人性思考方面深入探討下去還有很多話題,但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自然災害專業(yè)知識和心靈成長。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可是人心的美好卻能幫助重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