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動物情緣

2013
2018-10-20 16:29 原創(chuàng) · 圖片5


01.

可能和遺傳有關(guān),貓貓是個特別 喜歡動物的孩子。

她喜歡的動物,無論大小、美丑,有萌系動物小狗小貓,也有平時大家不感冒的動物如毛毛蟲、青蛙、蜥蜴,只要是動物她全部都愛。

她兩歲時回瀘沽湖奶奶家,正巧奶奶家的豬媽媽剛剛生了一窩小豬,小豬長得小巧玲瓏,哼哼唧唧的,很可愛。奶奶就捉了一只抱給她。自從那次抱了小豬后,她學(xué)會了豬哼哼。

人和動物在一起,還是要保持適度的距離的。

02.

這次回瀘沽湖,貓貓捉了一只毛毛蟲,放在紙杯里,說要把它當(dāng)成寵物養(yǎng),要看它變成蝴蝶。帶著毛毛蟲去爬山,杯子掉到地上,毛毛蟲爬走了,害的她傷心很久。

她看見萌系貓更是走不動路。村子里一家客棧養(yǎng)了一只貓,貓媽媽生了一窩小貓,第一次去那家客棧玩,她和貓媽媽玩了很久。那些小貓看到她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因為沒抱到小貓,貓貓心心念還要再去一次,直到和小貓有了親密接觸,才算放下。

愛略特說:動物是最可親近的朋友,它們從不提問,也從不指責(zé)。

可能之所以如此,貓貓才覺得無論青蛙還是毛毛蟲,都有一種親切吧。

為人父母是否應(yīng)該對孩子更多一些和顏細(xì)語呢?值得反思。

03.

客棧里的旺財是她最好的朋友,每天早晨旺財都會跑到二樓叫她起床,聽到走廊里嗒嗒的跑步聲,一定是旺財。

打開門,旺財總會矜持的在門外站一會兒,得到邀請后才會進(jìn)門。貓貓見到旺財總比見到親媽還高興。但我并不介意。

因為自己小時侯也如此。記得我最早的一只寵物是只白色的小雞叫大白,為了防止我們姊妹三人吵架,媽媽準(zhǔn)許我們每人認(rèn)領(lǐng)一只小雞做寵物。那只白色的母雞我一直養(yǎng)到它非常大,有時總抱在懷里帶著它去遛彎,還會給它洗澡。它后來的命運我有些記不清,但終歸沒能走出雞的命運。

后來家里一直養(yǎng)貓,直到現(xiàn)在。

有一個把雞當(dāng)成寵物的媽媽,貓貓把毛毛蟲當(dāng)寵物也就沒有什么新奇的了。

愛因斯坦說:挖掘我們心靈深處的慈悲,擁抱萬物生靈,接受整個大自然及其美麗之處,這樣我們就可以完成我們釋放自身的使命。

動物真的可以讓我們身心放松下來。愛動物,人,也變得輕松有趣起來。

04.

去歐洲,最深刻的印象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動物對人并不害怕,人對動物也不構(gòu)成威脅。彼此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可能是在歐洲生活過的緣故,貓貓很注重保護(hù)小動物。

一次別人捉了只小野鴨,用繩子捆住野鴨的雙腿,放在一個桶里,送給貓貓玩,貓貓急的臉紅脖子粗,拎著桶就往瀘沽湖湖邊走,要把小野鴨放了。

路上遇到我,我?guī)退岩傍喭壬系睦K子解了,抱在懷里,陪她去湖邊放野鴨。

路上,野鴨開始還掙扎,越靠近湖邊越安靜,它可能知道要放它回去了。

到了湖邊,貓貓的爺爺正好在那里,于是爺爺抱她去船上,一起把野鴨放到湖里。

野鴨一個猛子扎到水里,我們以為它受傷了要沉底,卻看見它在很遠(yuǎn)的水面露出了小腦袋。

越游越遠(yuǎn)。

05.

瀘沽湖每年冬季都會飛來很多野鴨,到此過冬。有些在春天不飛走,留在這里養(yǎng)兒育女。

我們雖然解救了一只野鴨,卻無法幫助更多,因為我們也很快要離開瀘沽湖。

雖然瀘沽湖也在明令禁止不允許打野鴨,但是畢竟瀘沽湖太大了,每年都會有一些飛來過冬的野鴨,春天再也不能飛走,因為它們已經(jīng)成了某些人的盤中餐。

曾經(jīng)看過一部紀(jì)錄片《遷徙的鳥》,拍攝了候鳥們每年要經(jīng)過數(shù)十萬公里的飛行,不懼艱難險阻,甚至年復(fù)一年,同一條航線,飛到同一個景地過冬的情景。過冬的地方對它們來說是另一個家。它們用生命為代價往返于故鄉(xiāng)和家鄉(xiāng)之間。

每每在冬季,看到瀘沽湖水面上的野鴨們,我仿佛看到了它們在長路漫漫的遷徙途中的每一步艱辛。

佛祖說:每一個對所有的生靈都有憐憫感的人,是一個高尚的人。

我們不能保證自己絕對成為有錢人,但努力做個高尚的人還是很容易實現(xiàn)的,從愛護(hù)身邊的每個生靈開始,然后它們和我們平等的擁有著這個世界。


回應(yīng)2 舉報
贊2
收藏
7年前
真好,喜歡動物的孩子都是有愛心的孩子。
7年前
謝謝!??
發(fā)布

推薦閱讀

生凌君
生凌君
2013